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学研究走向的展望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人学研究将会出现五种基本趋势:一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来的而对我们来说是空白或研究不够的问题加以研究,涉足新的问题域。二是对西方人道(人本)主义提出的、马克思曾加以阐述但未引起我们注意而且具有当代现...  相似文献   

2.
人学的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问题之一.世纪之交我国的人学研究正处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全面建构时期,迫切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加以系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人学研究的当代走向和实践人学的构想吴桂荣当代哲学对现实生活世界的不断追寻,无疑蕴含着深沉的人学动机。哲学与人学作为互相缠绕的两个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聚讼纷纭的争论焦点。近期,学术界围绕人学与哲学的关系、人学的研究对象与如何构建人学的理论框架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4.
我的人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的人学观韩庆祥我国哲学界对人的研究在走过人道主义研究、人的现代化研究、人的主体性研究之后,目前把以下三个问题突出出来:哲学与人学的关系;如何确定人学的对象;人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在这里我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并提出“我的人学观”。一,哲学与...  相似文献   

5.
一、20世纪后期中国人学研究的进展与成果人学是时代的声音。把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学思潮放在中国发展时代的背景中加以清理与总结,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反映了思维、历史、哲学、科学、文化和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人学的一系列范畴。并自觉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来建设;反映出世界潮流和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一种关注人、尊重人和塑造人的人学思潮;由起初把“人”看作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专利,到我们开始把人看作是认识主体、社会历史主…  相似文献   

6.
从开拓走向深化——人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开拓走向深化——人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崔新建人的问题或人学,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来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特别是哲学界关注和探讨的一大热点。而“人学将成为21世纪的显学”的断言,又预示着人学发展的美好前景。时值世纪之交,人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学研究在我国呈强劲势头,甚至有学者断言,人学将成为21世纪的显学。面对这一势头,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近年的人学研究与80年代人的问题研究有什么不同,具有什么特殊的时代意义?如何评论这种人学研究?究竟什么是人学,人学何以可能? 人学研究的时代特点与意义 80年代以来,人的问题一直是我国哲学研究的一个主题。90年代以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人的问题和“人学”成为学界研究的两大热点,尤其是人学研究,已成为我国哲学领域的一大景观,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之所以如此,其实质底蕴和时代意义在于: 第一,为了从学术上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的问题研究的得失,综合对人的各方面的研究,克服研究之局限,使研究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学研究内在局限性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人学研究业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当前的研究还依然停留在关于人学的对象、人学与哲学的关系、人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阶段、人的存在状态、人文精神等宏大问题的宏观描述上,相对缺乏理论深度和理论突破。进一步深化人学研究呼唤研究范式的变革。笔者认为,要超越传统思辨的理论哲学或意识哲学的“抽象化”误区,回归真正的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在人学问题域中,首先应当始终固守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一人学研究的核心价值理念,其次应当把人置于具体的实践活动和生活世界中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9.
人学研究的对象问题是人学能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致命问题。以捷·伊·奥伊则尔曼为代表的一些前苏联学者和我国的一些学者之所以怀疑甚至否定人学的存在,就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人学没有真正的研究对象。他们这样做并非毫无理由,因为不仅在他们看来人学没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就连极力提倡“人的哲学”的波兰的雅罗舍夫斯基也没有划清人学与历史哲学之研究对象的界限,我国目前倡导人学的学者们的情况也是如此,对人学研究对象的认识甚至更混乱。然而,在我看来,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人学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人学研究是改革开放后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在4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人学研究大致形成了这样几种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路向,即基础理论研究、现实问题研究、“对话式”研究、交叉式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推进人学研究,应着力加强对新时代新阶段的新问题、全球化大变革中的人学问题、人学基础理论问题、理论与现实中重点难点问题的深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需要加强和改进,重点是加强专题性研究、跨学科研究、比较研究以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神化人学与自然人学──西方哲学史上的人学思潮黄振定哲学可以归结为人学,现当代西方关于人的理论可以溯源于西方哲学史上的人性论。概括他说,西方哲学史上的人性论有两种基本的或主要的观点:一是用先验理性规定人,二是用自然属性规定人,这也可以说是神化人学和自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人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袁贵仁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产生,是人学研究史上的伟大变革。这种变革的实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背景,但更主要的是由于马克思确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形成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人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是马克思人学理论中最精彩、...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建设本质上是人的建设或人的塑造问题。对人的科学理解,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任务。人学研究人,表明人学是一门最现实的学问,是最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而当前我国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与人直接相关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因此,人学通过对人的理解和关注而进入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和关注,这便是人学在当代中国实践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解人,其中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理解怎样的情境才能充分发挥人性的优点,克服人性的弱点。这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意图。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实质,就是…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兴起既有深刻的世界哲学与文化背景,也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吁求相契合,更是我国理论研究发展的逻辑要求。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双重维度展开。广义理解,可以说整个马克思哲学都是马克思人学;狭义的马克思人学主要涉及人的本质问题、人的存在问题和人的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学研究紧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我们应当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从人学维度对全球化加以考量,其目的是要揭示全球化与人的内在关联。全球化是由人主导并由人推动的,同时全球化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全球化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引发了人的认同危机,并将人置于风险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的人生理论 ,博大精深、隽永多义 ,对塑造整个中华民族的性格具有重大影响。研究中国古代人学思想中有价值的成份 ,特别是汲取以人为中心的儒家和道家的人学思想 ,分清精华和糟粕 ,并加以创造性的转化 ,对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生理论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批判地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来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我国当代哲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关人本身或人的内心世界的研究,为我们开展马克思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本文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修正"和"补充",强调了马克思哲学的人学内核,提出了新时期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科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人学与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学与哲学黄楠森要把人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建立和建设,首要的前提是弄清楚它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弄清楚它与相邻学科的区别和联系。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不可分的,弄清楚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利于弄清楚另外一个问题。就目前来讲,特别需要弄清楚其间的区别和联系的,就是人学与...  相似文献   

19.
文学既有自身的内部规律,又有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外部规律。文学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是必然的。美学与人学是文学的近邻,从事文学的美学研究、人学研究是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更迫切的任务。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为形象性、情感性、形式性。文学的人学本质,集中体现为文学不是神学,也不是兽学,而是人的精神现象学,是动物性与非动物性、欲望与理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中隐蔽的人学逻辑加以拓展和深化,形成了“综合性的人学观”.这种“综合性的人学观”以马克思的“社会性的人”的理论为其基本底色,对以人的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传统人学进行了批判和补充,深入探讨了潜意识在人的行为和社会文明中的功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社会的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革命新理论”.此外,哈贝马斯将传统人学所理解的个人的凝固不变的“自然理性”的本质,创造性地转化个体之间所共有的“交往理性”,并赋予人学理论更为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