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社会心理的结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社会心理的结构、地位和作用邓福庆社会心理不仅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社会心理学侧重研究个体或群体在相互交往中的具体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则把社会心理纳入社会意识,注重研究社会心理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2.
“左”的影响与旧习惯势力是改革的两大阻力。本文试对旧习惯势力作一些剖析。 习惯,是社会生活在社会个人、集团、阶级、阶层等意识中的反映。它经过历史的沉淀、演化,及某种阶级的理论影响,会变成一种社会心理、社会现象、社会力量,通常称为习惯势力。习惯势力对社会物质生活有巨大的反作用。反作用的性质如何,是由习惯势力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如封建迷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心理范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心理范畴在我国学术界过去很少讨论。现在,由于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迫切需要,这一问题引起广泛注意。什么是“社会心理”,它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不少问题值得研究。本文愿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认为 ,迄今为止 ,还没有任何一种社会理论能够解释社会进化或者哪怕仅仅是做相应的构想。无论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角色理论、学习理论或者系统论 ,都只能证明自己在既定的现象领域中比在其他现象领域中是更适用的 ,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创立一种具有丰富内容的和可以加以检验的社会进化的理论 ① 。历史唯物主义只是在社会运动和阶级冲突的领域中做出了较好的解释 ,却没有实现它自身所树立的宏伟目标———“唯物地”说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同时 ,马克思和恩格斯似乎只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某种指导思想和方法 ,当作一种“用系统的…  相似文献   

5.
把社会当作个体,是想表明,研究社会的基本单位应当是单个社会,而单个社会是具有区别于其他单个社会的特殊社会结构的整体。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应当不应当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呢?本文想就它与社会形态概念的比较对这个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无意识社会心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心理不仅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不同层次一样,社会心理内部,也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  相似文献   

7.
四川和云南两省交界处的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在民主改革以前还保留着较完整的奴隶制度。对这一奴隶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冤家械斗就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 冤家械斗是彝语“吉泥吉舍”的直译,“吉泥”意为“敌对”,旧译“冤家”;“吉舍”意为“械斗”,今仍从习惯,合称为冤家械斗。由于冤家械斗具有原始血族复仇的某些因素,因而其性质长期被人误解为纯粹的血族复仇或个人掠夺。但是,这实际是凉山的黑彝奴隶主,为了掳掠奴隶、财物或者土地,而导致在家支间或家支内部进行的一种战争。它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胡寿鹤武汉大学哲学系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对象上的异同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从总体上、外延上讲,是相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包括整个社会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正因为有这个相同...  相似文献   

9.
社会存在,即“人们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马恩选集》第2卷,第82页;《马恩全集》第3卷,第28~29页)它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哲学范畴,是对社会生活现象最高度的概括。它应当包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政治生活、社会精神生活。 社会存在首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组成。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指  相似文献   

10.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思想的直接现实。从这些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命题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理解到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它的基本功能。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也必然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演进。历史上许多语言的分化,统一和转换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指出:“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控制的社会心理承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道德控制的社会心理承受□李建华邓云柱※此文为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一、道德控制的社会心理特性道德控制是一定的社会组织借助于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所产生的力量,使人们遵从道德规范,达到维持社...  相似文献   

12.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解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一种现实性维度的政治哲学、一种基于实践哲学理路的政治哲学。应当依靠实践智慧,建立一种复合正义论的政治哲学,强调各种价值原则的折中与复合。吴晓明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从批判地继承黑格尔揭示的“社会现实”的过程中产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给予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启示。张盾指出,马克思给现代政治理论带来的重大变革在于,将…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总结,它的形成为人类思想史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过去曾经流行过一种说法,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过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将它们运用去总结历史所获得的成果,德国古典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唯一的理论来源。其实不然,在当时的理论思潮中,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就同德国古典哲学一样,曾经是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固定不变的绝对真理体系和教条,而是一种理解社会历史、理解社会现实生活、需要不断发展的方法论体系.面对咄咄逼人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理论,我们应当从马克思遗留下来的各种文本中,深入挖掘马克思的制度思想,并将其系统化.同时应立足于马克思的制度思想,进一步展开对制度问题的研究,形成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只有这样,历史唯物主义才会有持久的理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白士萍 《理论界》2004,(4):195-195
社会心理作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不系统、不定型、自发的意识反映形式,在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交织作用过程中,对社会发展有着相当巨大的影响。社会心理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它可以在无形当中,悄悄地、不知不觉地在人们之间相互影响着、认可着,就像一把“双刃剑”,积极的社会心理可以化作向上的力量,而消极的社会心理也可能成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因素。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进程加快等,使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着重大的调整,这就必然引起社会心理的相应变化,既有积极、向上的健康方面,也有消极、畸形的不健康  相似文献   

16.
把新闻学、传播学研究与心理学挂钩,是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个本土小传统。但这种研究思路的缺陷也显而易见:一是容易形成两层皮现象,即用心理学的原理生硬地解释新闻、传播现象;二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实践支撑和实践指导意义。中外新闻史证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催生读者新的新闻需求;而这种新的需求,则会催生新的新闻报道的方式和理论。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社会心理新闻。而为论述它存在的合理性,本文还提出心理事实这一概念。所谓心理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积累了一定时段的心理事实的报道。从新闻心理到心理新闻,不只是一种词序的变化,还体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 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对历史唯物主义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我认为,这样表述历史唯物主义是值得重新探讨的。理由是:(一)这个定义不能确切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历史过程。斯大林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同他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有关。他说:“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形态”是阶级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一个经济力量作为一种盲目的社会力量支配社会生活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意在揭示这一过程还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前史”。“消灭分工”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不可或缺的一  相似文献   

19.
对于人类来说 ,巫术活动和精神迷信与自然界的奇异现象和不解之迷有关 ,而人们关心未来命运、关注世间奇异现象以及寻求神秘力量的动机又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心理现象。它的极端倾向是使超自然主义和仪式主义受到推崇 ,醉心超验现象和灵知全能。这样 ,宗教往往被贬低到一种消费品的地位 ,成为摧残人性的心理工具 ,各种邪说因此得以顺利进入现代人们的思维之中。(一 )由于自然界一些奇异现象不是现代科学知识所能圆满解释的 ,因而在一部分人群中形成潜在的影响 ,对这种人群心理现象的深入分析是“超验心理”研究的主要目标。一般说来 ,西方心灵…  相似文献   

20.
本体论认为非理性是一种派生和构造世界的特殊的唯一实体;认识论主张非理性是人的主体意识形式和各种主体心理形式;价值论意义上的非理性,指的就是在价值认识和评价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性和集体性的非逻辑形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非理性是指在实践中形成、发展、丰富,反映和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是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属性,是一种非规范化、非逻辑化的社会精神现象。对非理性含义进行哲学思考,从非理性因素积极作用出发,建构和谐的阶层关系,提升国家社会治理水平,或者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