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国食物消费的变迁反映在人口与资源之间的波动上.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的研究不能单纯以人的需求为尺度,也不能单纯以自然的供给为尺度,应该考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工业革命时期,人们依靠技术发展获得了更多食物,通过国际贸易和殖民掠夺从外部补充食物,获得生态缓解,食物消费结构等也在发生变化,这都反映了这一时期食物消费的变化.这一时期食物消费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消费社会日益成为人们理解现代西方社会结构与变迁的重要叙事系统,成为当代社会与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消费的逻辑演绎着经济和文化的社会过程,消费异化导致行为技术无法消解的现代社会危机,其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消费享乐主义价值观.因此,构建生态消费模式,倡导责任消费,有利于促进人们科学生活方式的建立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危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被消费所控制和引导,人们为商品而迷狂,为体验消费而忘记质疑和批判.消费被全面地控制掩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造就了一个恐怖主义社会,人们患上恐怖症;消费衍生出众多"次体系",它们难以构成对社会的一致反抗.列斐伏尔提倡对日常生活进行一种永恒的文化革命,这种革命要继承哲学传统,要担负起确认和阐释新的日常生活的责任,其目标是要建立一种都市主义.  相似文献   

4.
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明 《天府新论》2008,(1):53-55
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由原来满足人的需求的手段异化成人追求的目的,成为人们逃避现实痛苦的"避难所",并起着维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重要社会政治作用.由异化消费所引发的生态危机将是未来社会革命的直接导火线,社会革命也将首先发生在消费领域,继而延伸到社会政治领域.  相似文献   

5.
美学经济在人们的生产与消费中是一种具有创意性、体验性与审美性的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与消费中关注的不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更追求商品的审美价值,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和审美上的提升.因此,随着社会生活品质的提升,美学经济在人们生活消费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产品的实用审美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引导美学经...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家庭消费的伦理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乐红 《中州学刊》2005,(2):112-115
在当代中国社会,家庭仍然是消费的重要单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家庭在消费伦理上有很多模糊的认识和不合时宜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崇尚节俭抑制消费,偏爱孩子慢待老人,重家庭轻社会,从众而缺乏个性等.因此应进行消费伦理的引导,从而使消费真正成为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完善人性和达到幸福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于博瀛 《北方论丛》2016,(1):142-146
消费社会不同于其他社会的特征,早已在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以体现。在实践维度上,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通过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正对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从一个社会整体性的健康发展角度来看,这种导向作用可以分为积极的导向作用和消极的导向作用。面对消费社会带来的信仰危机、生态危机,应积极倡导负责任的消费。负责任的消费,应从制度和文化两个层面来克服消费主义,并努力建立一种健康积极的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经济增长源于社会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消费能力决定于人们的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不仅取决于市场原则,更重要的取决于社会公平原则.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如何"扩内需,保增长",其重要途径就是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建立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人们的延时消费负担,增强人们的即时消费能力,从而提升消费需求,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唐代社会阶层消费水平差异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层消费水平差异问题是唐代消费经济的核心问题.消费经济学认为,消费分层是一种最直现的社会分层.一般而言,人们衡量一个个体、群体乃至一个阶层的最直观的一个标准,即是观察这个个体、群体或阶层的消费水平,而消费水平的差异,也是最为明显的阶级阶层差异.因此,通过消费水平的差异可以最大限度地折射出各个群体之间的阶级阶层差异.在中国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大唐盛世,无论是生存性消费还是享受性消费乃至奢侈性消费,消费差异的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发生、发展与这个国度命运的兴衰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摧残了长久以来建立的经济信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消费预期.危机的教训表明西方盛行的"透支"消费预期导致的经济不可持续性,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国内消费预期的理性回归上.在扩大内需的框架内构建理性的消费预期机制能够使居民、中介组织、政府共同参与到消费预期的调整和引导过程中来,为更好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诠释了二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追求生命的"本真",并有保护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不具备英雄的气概和胆量,无法改变"非本真"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麻木,因此,只能在成长的不可逆转中矛盾挣扎,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运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引用近年新发现的考古资料,阐发大唐盛世丝路贸易的繁盛.特别处于中西交通枢纽的西州,商品经济发达,处于全国前列.对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的国际市场,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转贸易所呈现的若干特点,值得我们刮目相看,并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6.
清代岭南词人与岭外有着不断的词学交流,这对岭南词有积极的影响。首先,词学交流促进了清代岭南词人的成长与岭南词的发展。另外,这种交流有助于清岭南词人与岭南词地位的提升。再者,词学交流还对岭南词风的嬗变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转型期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及其突破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存在的土地市场供求关系使农村宅基地的转让有着极大的内在动力,但现行法律法规又不允许农村宅基地自由流转,导致农村宅基地的转让多为私下进行。这种"暗箱操作"一方面使得农用土地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又使得本属于农民的土地权益被第三方侵占。最近施行的《物权法》在某些方面放松了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管制但依然难以流转,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治县也要转变发展方式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要求,也是其自身走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民族自治县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优化产业结构,战略任务是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及文化产业是崭新的任务.其基本途径是突出自身特色,通过合作构建自主创新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农业生产潜力,并行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施管理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水灾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为减少水灾的发生及危害,当时已意识到要重视农业生产,增加粮食储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护森林,从而达到防灾救灾的目的.在灾后采取祈天禳灾、散粟赈民、以工代赈、调粟平籴等赈济措施,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