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民本"与"人本"论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惟邦本"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以人为本"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先进理念;"民本"思想强调的主要是决定国家政权生死存亡,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群体性的民;而"人本"理念尊重的主要是作为普遍意义上个体性的人的价值、利益、权利、尊严等.深入辨析"民本"思想与"人本"精神的异同,是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社会,尊严已经成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事实上,维护和捍卫人的尊严已经成为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尊严作为一种关系性的价值,表现为相对于他物而言的优越性。尊严的维护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的,这种维护既包括内在的维护,又包括外在的维护。前者着眼于个体,强调从每个人的自我修养做起,自我珍重并尊重他人,进而使自己配享尊严;后者着眼于法律秩序,强调从法律上捍卫每个人的正当权利,维护权利就是在直接或间接地维护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3.
在康德哲学中,尊严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康德分别在"源始的尊严"和"实现了的尊严"两种意义上运用这一概念。前者是人因其自由和理性平等享有的;后者是人因其德性享有的,即配享尊严的问题。与之相应,在权利问题上,一方面,康德主张尊严是人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同时也构成其他权利的前提,因此应坚决捍卫人的尊严和权利;另一方面,他也强调我们应该首先使自己配享权利,使自己作为一个权利主体保有尊严。  相似文献   

4.
论法治的价值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元 《江汉论坛》2005,(2):106-108
法治之路走向何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地揭示法治的价值目标。理性的秩序状态是法治的基础价值,人的尊严的维护是法治的核心价值,而法治的根本价值则是平等地实现主体的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5.
人本管理的价值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发展的趋势 ,人的最高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本管理的价值目标。人本管理的价值规范集中到一点就是充分地尊重人 ,恢复人的尊严 ,人本管理的价值取向是新时代具有独特作用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政府是坚持公民本位、以人为本的现代政府,是坚持主权在民的民主政府,是服务公共利益、捍卫公民尊严的公共政府,更是权力受到约束的法治政府与有限政府。相对于管制型政府与发展型政府而言,服务型政府更有利于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权利,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公正,更有利于捍卫公民的尊严,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繁荣。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刘进田 《社会科学》2005,1(11):86-92
人有对物的欲望和相互承认的欲望,两种欲望的主体是自由平等的个人,两种欲望实现的观念和制度条件是权利。只有尊重和实践欲望辩证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满足人的两种欲望,培养和造就自由平等的个体人格,建构权利制度和法治社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大学制度历经政治化、行政化和法治化三种形态,现代大学制度呈现法治化形态。与法治建设一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进的,两者具有时间上的同步性、路径上的相通性。中国法治实践正在描绘的一幅可能的法治图景是:从法律制度的完善到法治理念的凝练再到法治文化的型塑。这个法治图景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指引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因而也将从三个层面实现法治构造,即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以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学术自由、主体平等为重点的现代大学理念建设,以理性文化和权利文化为基础的现代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人的尊严是人的自觉.人的价值与人的主体性是人的尊严的根本.在马克思主义中,人的尊严始终是一个核心因子.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尊严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中,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尊严为本.人的尊严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实现人的尊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与价值追求,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实现了制度奠基、法治保障、政策实施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实现了从国家尊严、民族尊严到个人尊严的全面提升,从公民个人的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的历史飞跃,以及从权力政治到权利政治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人民尊严的实现任重道远,完善宪法之治、保障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维护社会公正、健全民主法治、加强法制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人民尊严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1.
论义务本位和权利本位的尊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德强 《文史哲》2006,(1):155-162
从法理学的角度区分义务本位和权利本位尊严观的不同价值取向,厘清维护人的尊严与尊重人的主体自决权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有效维护人的尊严的前提。当从法律上确定保有人的尊严是每个人必须履行之义务时,应避免由于禁止行为人自损尊严之行为,而对其主体自决权构成的不当限制或侵害;当从法律上确定保有人的尊严是每个人自治意志之权利时,应明确义务主体的法律责任,以保障该权利受到侵害后能够得到救济。  相似文献   

12.
尊重权利是和谐理念的基本内涵,是和谐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尊重权利的法治要求则是坚持权力与权利、权利与权利、权力与权力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使得社会管理改革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管理的部署经历了不断调试的过程。检视这一历程,发现贯穿其间的一条主线是"合作",合作成为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的鲜明趋向。它体现在:主体上强调政府与社会的互动,理念上尊重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导向上坚持民主民生相互倚重和路径上实现法治与德治的合力并举。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伦理经营,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管理,充分尊重人的尊严、权利、价值和愿望,正确处理企业与内部和外部人员之间的关系,使企业成为一个高质量的道德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基本权利范畴的"人之尊严"是人的生命尊严与社会尊严的统一,体现为个体生命的人存在于社会之中,获得社会的尊重而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高贵与庄严。这种高贵与庄严通过人的自主、自由、自觉的活动得到确证,自主、自由与自觉构成人之尊严的内核。这种作为基本权利范畴的"人之尊严"以三重不同的形态存在着,即作为人权本源的"人性尊严"、作为基本权利价值原则的"人之尊严"和作为个别基本权利存在形式的"人格尊严"。这三种不同的形态呈现出由抽象到具体、由类到个体、由理论到规范的递进逻辑。按照这样的逻辑来构建宪法意义上的"人的尊严",要求我们从宪法的人权本源理念上确立人权源于人自身所固有的尊严的观点,在宪法权利规范上要不断完善人格尊严权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多种理论和逻辑在支撑着这样的一个基本认识:“人民”政府应该是有“良心”的政府,“法治”政府应该是有“道德”的政府。“人民”政府的“良心”主要体现在它应该是“有耻有格”的政府、“服务”的政府、“公益”而没有“私利”的政府、“讲理”的政府、“光明”的政府、“有责”的政府和“感恩”的政府。“法治”政府的“道德”主要体现在它应该是遵守法律的政府、尊重权利的政府、维护人的尊严的政府、正视人性的政府、理性民主的政府、谦抑克己的政府和宽容忍让的政府。中国社会有必要从建设和培育党政官员的私人道德与良心、公共道德与良心、职业道德与良心,以及强化和培育党政官员的常人关怀与平民情感等方面来建设和培育“人民”政府的“良心”和“法治”政府的“道德”。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法治化建设大背景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构成了基层政府转型的现实基础,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基层政府转型的制度基础.实现基层政府转型,必须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追求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着力于提供公共服务,使政府成为农村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保障,同时充分尊重农村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从理念、职能、服务模式等多层面展开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宪法的实质是一种社会契约,其体现了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契约的现念;宪法必须采取个体主义立场,其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具体而言,是尊重和维护个人的自由、权利与尊严.  相似文献   

19.
人本法律观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是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的,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的,在社会主义法治运行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做到合乎人性、尊重人格、讲究人道、保障人权的观念体系.从人本法律观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由国家保障实施的、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的、合乎人性、尊重人格、讲究人道、体恤人情、保障人权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20.
论法治政府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确定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建设法治政府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志,意味着我国政府实现从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的转变,这标志着政府治理理念和模式的一个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