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储泰松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70-74
《三国志》裴松之注音共92条(不计重复),考察这些注音的被注字、注音来源以及它们与《王三》、《广韵》、《集韵》等韵书在音系上的差异,分析某些特殊注音,可以为我们校勘《三国志》正文和裴注提供有益的线索与证据。 相似文献
2.
3.
4.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8-30
《音学五书》、《六书音均表》是清代古音学的代表作,成就有二:理论创新和古音音韵系统的初步建立。前者包括高举明陈第古音时地说旗帜,还原古音音韵本来面貌和采用离析唐韵、以谐声系统归纳古韵分部、本证旁证推论的科学方法进行古韵分部;后者包括清代古韵分部的历史发展、按照古音的‘敛侈’重排韵部顺序、四声之论和入声韵和阳声韵的搭配四点。 相似文献
5.
6.
李大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王重民、闻一多、周祖谟、姜亮夫诸先生对敦煌写本《楚辞音》残卷的作者及其文献价值,多有高论,但对其文字的释读,仍有一些疏失。本文依据残卷影印本,参以有关文献,对诸家释读之误作了商讨。 相似文献
7.
王曦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5):146-149
《唐律音义》是研究宋初语音的重要材料,安徽师大曹洁曾作过研究。我们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反切比较、反切系联和反切用字分析三法,拾遗补阙,为曹文归纳的"非敷混"、"浊音清化"、"船禅混"、"浊上变去"等语音现象补充例证,并进一步作出定量和定性分析,对音注中存在而曹文未涉及的"部分三等尤韵明母字读同一等侯韵"、"部分尤侯部唇音字变入鱼模"、"支鱼混切"的语音现象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杨荫冲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3-19
《道藏》本《通玄真经》的释音有着很高的语料价值.藏本、宋本、铁华馆丛书本三个版本虽略有出入,实出同源.唐徐灵府《通玄真经》音注内容具有多样性特点.元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在音注方式上是对徐注的继承和改作,明显地带有自身的特点,但又非囿于吴地方音,反映了宋元时期以通语作注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10.
马君花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2):38-42
宋末元初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语音系统中的唇音反切上字有明显的选用原则:(1)反切下字是一、二、四等韵的,其反切上字用的是重唇音字。(2)反切下字是传统重纽三等韵的以及是庚:、清、职、之韵字和幽韵明母字、麻:韵明母字的,其反切上字也用的是重唇音字。(3)在东三、锺、微、虞、废、文、欣、元、阳、尤、凡作反切下字时,则选择轻唇音字作反切上字。胡三省时代,共同语的标准读书音系统中轻唇音的分化已经彻底完成了,因而他在作音注时,轻唇音反切的上字一律选用轻唇音字,而不像《广韵》那样轻重唇音不分。轻唇音在胡注的演变是奉母已经有清化现象,非、敷已经合流,微母与奉母混同、微母与明母不分的现象也存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2-65
段玉裁古音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构建古音系统,从历时纵向上说明韵部系统的演变,并用音转解释例外;从共时横向上说明韵部系统与支撑材料的关系,并用合韵解释例外。音转与合韵是段氏古音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段氏通过重点解释音转与合韵两类例外现象,保证了其所分韵部系统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14.
《广州音说》是陈澧专门讨论广州话语音特点的一篇论文。从陈澧的生平经历可断定《广州音说》所据之广州方音正是当时的标准省城音,文章所讨论的语音特征,大致反映了19世纪初期至中期的广州话概貌。《广州音说》是陈澧在考证韵书切语过程中,以广州音为参照,以隋唐韵书切语核之,逐渐积累形成对广州音特点的认识而成文的,其成文时间应为《切韵考》之后,大致与《东塾初学编·音学》同期或稍后。通过比较考察《广州音说》所列举广州方音合于隋唐韵书切语为他方所不及者的五项语音特征,发现广州话存在浊上变去的发展趋势。在共同语的影响下,广州话原读阳上调的浊上字先出现文读音,形成阳去阳上文白两读共存的过渡阶段,然后阳去调文读音逐渐覆盖阳上调白读音,完成浊上变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今天,是农历初九,正好是我爸爸的生日。老师布置我们回家煮蛋,妈妈提醒我说:“要不你给爸爸煮一碗蛋吧!”我说:“好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