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文章对动宾式和并列式离合词的扩展形式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分析了这两类离合词的扩展形式的特点,认为动宾式和并列式离合词的扩展形式不同于典型的动宾结构,在中文信息处理系统中,应该建立离合词词库,对离合词的扩展形式做出专门的符号标注.  相似文献   

2.
构式是语言使用者学得的形式和语义/功能的配对,包括语素、词、熟语和句式等语言单位。论元结构构式是用来表达基本句子的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它本身具有独立于动词的意义。动词与构式整合时,要遵循语义一致原则和对应原则。在从事语言研究时,我们既需要认真研究论元结构构式,同时也需要认真研究动词和论元以及句子所出现的语用环境。  相似文献   

3.
动词重叠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其在英语中无对等形式,给汉英翻译造成潜在困难.基于600万字/词的TED英汉平行口语语料库及2亿字的原生汉语口语语料库,从平行语料库中的汉语译文入手,对翻译汉语和原生汉语中的典型动词重叠现象进行句法语义对比,并与平行语料库中动词重叠对应的英文原文对照,认为动词重叠更偏向于口语化体裁,尝试采用英汉口语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开展动词重叠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4.
动词、形容词的重迭式,在许多语言里都存在,但重迭的语法意义和形式则各有不同。以汉语来说,动词重迭表示“偏量”。如:看看、说说,表示“看一下”、“说一下”之意。单音节词重迭连说两次:说说、笑笑;双音节重迭则把原词连说两次:讨论讨论、研究研究。形容词重迭表示“全量”,大体相当于加了一个“很”字的意思。如:好好、红红,表示“很好”、“很红”之意。重迭形式,单音节词和动词一样,连说两次;双音节词与动词不同,第一第二音节须分开重迭,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等等。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类型学视角看,英语和汉语在句法上分别是偏重形合和意合的语言。受时间一维性原则的制约,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在某一时间位置如果有多个动词表达相关动作(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就只有一个动词(并列动词除外)具有时体等与时间信息有关的句法特征,其他动词则通过名词化或非限定形式来消除与时间信息相关的句法特征;汉语的动词在句法上也受时间一维性的制约。研究发现英汉语中的限定动词与非限定动词的对立在本质上相同,在句法表现上不同。此外,对比分析了英语动词名词化过程的连续统和汉语名动词的相似点,更好地揭示英语-ing分词、动名词和动词派生名词的本质和汉语名动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AABB式词.语言论著大多只是在谈及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时才涉及这一现象,且十分简略.本文试图对AABB式词的构成方式与AB式的词义联系以及性质和功能等方面做一些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看,连动式和语言类型特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它主要存在于形态稀少、句法标记不丰富、分析型强的语言中,具有一系列的普遍特征。从类型学的角度分析,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既有跨语言的共性特征,也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在共性特征方面,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中的动词没有各自单独的事件位置修饰语;动词在语调上位于同一语调曲拱中;如果连动式表达因果关系或事件先后顺序,动词呈现出时态象似性;动词共享至少一个论元;当连动式的动词共享非施事角色时,施事角色也被共享。在个性特征方面,“单一小句的否定判定标准”不适用于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动词不一定有相同的时态取值;动词可以有各自单独的时间修饰语;人称、时态、语气、否定标记既可以出现在边缘位置,也可以出现在核心位置。从语言类型学视角出发研究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不仅避免了研究受印欧语眼光的影响,也开阔了研究视野,使其融入到世界语言研究之中,有助于全面地描写和解释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的语法面貌,更好地把握其共性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归纳总结了不同语言学家对轻动词的语义和句法属性的理解,梳理了轻动词理论的发展及该理论或假设在英语和汉语语言研究方面的实际应用,最后指出轻动词假设对话语理解的作用,认为在话语理解中轻动词不是一个语义的空词项,而是具有关键的语义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词化研究,对英汉语中的动词词化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现代英语和古汉语的动词词化程度较高,但现代汉语的动词词化程度较低;在表达动词的使役关系时,英语和古汉语大多采用了综合型词化表达法,而现代汉语大多依赖分析型的非词化表达;在表达动词的动宾关系时,英语和古汉语动词词化程度很高,现代汉语中的此类单纯动词词化程度低,但现代汉语中的表示动宾关系的复合动词词化程度很高;在表达动词的偏正关系、动补关系时,英语的动词词化程度明显高于古汉语和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0.
结合英汉对等翻译语料分析英汉语中“走”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和词化程度,发现英汉“走”类动词词化模式都为“走 方式/原因”,英语“走”类动词数量较多,包容的语义丰富,词化程度高,一些表示特殊步态的语义,英语用综合式表达,汉语没有相应的词,用分析式表达。“走”类动词的基本范畴:“walk”和“走”,使用频率都很高,汉语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上古汉语中词义的演变往往表现在文字上的假借和分化,西周金文动词字与词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假借关系、同源关系和异体关系。对西周金文动词用字中孳乳和分化现象的考索,既是对西周语言中字与词关系梳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上古汉语动词词义演变脉络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上古汉语中词义的演变往往表现在文字上的假借和分化,西周金文动词字与词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假借关系、同源关系和异体关系。对西周金文动词用字中孳乳和分化现象的考索,既是对西周语言中字与词关系梳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上古汉语动词词义演变脉络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除汉语外,我国境内的藏缅语、苗瑶语、壮侗语等很多汉藏语系语言的动词都可以重叠,构成多种重叠形式,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根据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汉藏语可分为"多量义优势型语言"和"少量义优势型语言"。不同语言的动词重叠式有不同的形式—意义匹配格局。汉语和亲属语言有相同的动词重叠形式,汉语属于"少量义优势型语言"。  相似文献   

14.
从趋向补语的意义、句法形式、语言对比三个角度对在日本所发表的汉语动趋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中国学者和日本学者进行汉语研究时都是从语言事实出发,注重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与中国的研究成果相比,日本的动趋式研究也运用认知及配价理论而且多数注重具体的应用;不同之处是日本学者比较注重个别词的研究,另外以汉日对比为研究角度的成果比较多。  相似文献   

15.
存在构式是语言学中普遍的语言现象,本文选取了构式语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英汉存在句的构式进行对比 分析,以挖掘二者的本质差异。研究结果发现:①句首部分方面,英语存在构式由there引导,有固定的形式、意义及位置,且 there?仅作主语,而非主题;汉语存在构式中句首部分则由方位短语或时间短语引导,形式、意义非固定但位置固定,且句首短 语既是主语又是主题。②动词方面,英语存在构式中的动词作为必备要素出现,而汉语中动词存在的必要性则取决于不同的 语境条件,若一旦出现,将直接决定构式的动态或静态属性,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中的定位动词在不同的句法构式中都可分别表达动态和静态含义.对英语定位动词的研究认为,此类动词的动作叉由状态义转化而来;而传统汉语研究则认为这类动词的状态义是在静态存在句的构式作用下由动作义延伸而来的.然而对汉语定位动词出现的句法结构、表达的事件类型及其内晨语义特点的分析表明汉语定位动词的动作义也是由状态义转化而来的--从而为定位动词可以同时表达动态和静态场景的特殊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对“说说、红红”这类词,一般语法著作,都认为是单音动词或单音形容词的;重迭形式,而不把它们看成是重迭构成的词。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把重迭式作为一种构成词的方法。然所举的例证是:“姐姐、  相似文献   

18.
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北方言动词又是构成东北方言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对东北方言动词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和掌握独特的东北地区文化并深化语言研究领域.通过研究发现:东北方言动词的来源包括少数民族语言词和借用词;东北方言动词的分类是东北方言独有动词和与普通话同词异义的动词;东北方言动词的构成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意义内容同形式机制构筑的一个有机体,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汇范畴,就其语义/修辞性能和关系形式的同构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对认识语言至为重要。动词是俄语词汇的精华,而愿望动词又是俄语动词中较为集中、较为紧凑的词群,对愿望动词的五个语义范畴、修辞意义进行较为细致的描述和比照,并就其形式方面策用“兼容共现”这一特征手段,就愿望动词语义性能作出甄别和限制,对于我们积部分为整体地去认识和把握语言系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汉语双音动词AABB重叠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汉语里,词的重叠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能够重叠的几类词中,动词的重叠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双音动词可以按照ABAB形式重叠,早已为大家公认。这种重叠“表示尝试态”,并且“尝试态有时引申出时间短暂的意味”。 很多语法著作把ABAB重叠形式作为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之一。如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组编写的《汉语语法常识》(湖南人民出版社1973年9月)指出:双音动词是逐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