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关联理论是关于交际与认知的语用学理论。它用认知科学来解释人类的语言交际,认为人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是为了认知。关联理论对于语境的解释有别于传统语用学,提出了认知语境的概念,认为认知语境应包括语言使用者大脑中所有关于世界的假设以及认知处理能力,这就为语用推理提供了一个平台,认为在语言交际中认知语境是选择的结果,是变项,不变的是关联。它结合编码-解码模式和意图交际模式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模式。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对隐喻翻译的动态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延江  张晓梅 《东岳论丛》2006,27(5):185-187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广泛存在于日常话语中。但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文化上的差异,隐喻的含义有时并不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性决定了隐喻理解的多样性,隐喻的理解与翻译一直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难点之一。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关联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翻译活动是一个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示意—推理的语言交际行为,该推理模式可以为隐喻的翻译提供重要的启示。隐喻翻译可以在关联论的模式框架内,通过译者对原作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再结合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来取得最佳语境效果下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语境与语言的关系极其密切,它在语言研究及使用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依据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笔者将语境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用以解释话语的一系列前提,是一个心理结构,是听众关于世界假设的一个分集.语篇分析,建立相关语境,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对语篇信息进行重构的认知过程.因此,语篇分析的关键在于读者能否将语篇中的信息与业已存在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用关联理论的话说,就是在于读者能否找到相关的信息,获得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4.
于艳 《兰州学刊》2008,(Z1):151-152
D.Sperber和D.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广告也是广告人与广告受众之间的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在广告交际过程中,广告受众根据广告人设置的明示信息和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语境假设,直至找到最佳语境并对话语做出最佳解读。文章借助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性和动态语境等理论,对广告明示和推理过程加以阐释,分析了广告受众获取最佳关联从而正确解读广告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关联-顺应视角下的委婉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不同角度对委婉语进行的探讨和分析一直方兴未艾。基于关联理论和顺应论之上的关联一顺应模式从特定的角度将关联理论中的明示一推理过程和顺应论中的语言选择顺应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分析交际过程中的委婉语。根据此模式,交际中使用委婉语的过程是依据交际语境,寻求最佳关联,顺应关联假设,从而获得最佳语境效果的过程。该模式有效地剖析了交际中选择和理解委婉语的认知机制。同时也充分凸显出动态语境对交际双方选择和理解委婉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对法律话语分析同样具有适用性和解释力。中国法庭审理中法官打断现象出现的频率较高,这种现象值得关注。中国法庭法官打断分为程序性打断和实体性打断,其发生机制可以用关联理论进行认知语用的解析。法官的打断主要是法官在无法找到说话人话语与其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无法取得其所期待的语境效果时做出的话语反应。这有助于全方位解读法官打断现象。  相似文献   

7.
语用模糊是话语在特定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或传达数种言外之力的语言现象。在此运用关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语用模糊的产生和释义主要取决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参与,认知语境、认知能力的不同就会导致语用模糊。受话人在释义中,通过语境推理和优化关联原则对话语进行信息加工来达到最佳释义,从而完成语用模糊的交际认知互动。  相似文献   

8.
以关联理论为框架,以电影《怪物史莱克》中的对白为文本,来分析无关联对话的成因.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理解是一个由解码、理解明示和推理三个层面组成的程序链,因此任何一个层面的误差都会导致无关联话语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突显了语境的重要性,为探讨语言形式与语用理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根据该理论,从话语生成与理解的认知性解释可以看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制约性,也就是说话语的生成与理解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话语连贯研究主要集中在显性连贯方面,而对隐性连贯的内在机制解释力度不够。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即关联理论提出的最佳关联原则和其中的非论证推理和语境效果的运用成为了解释隐性连贯内在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从关联角度看,阅读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尽可能寻找最佳关联的逻辑推理的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要明确作者的真实交际意图,读者就要寻找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得出语境隐含,取得语境效果,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舒开智  张丽 《阴山学刊》2009,22(6):22-25,46
互文性理论注重把经典置于一个广阔的文化坐标体系中予以观照:从横向上看,它将一个经典文本与其他文化文本、潜文本进行对比研究,让经典文本在与其他非经典文本的对话和移位中显露出它的平民特性;从纵向上看,它打破传统文学研究中对影响、渊源和承继的探讨,否认经典的崇高地位,从而获得对文学史和文化传统的全新认识。用“互文性”来描述经典文本间涉的问题,不仅显示出了经典文本内部多元文化、多种话语相互交织的事实,而且也呈示出了经典的深广性及其丰富而又复杂的文化内蕴和社会历史内涵,但是也有抹煞经典文本此时此地的独一无二性和原创性之弊。  相似文献   

13.
任平 《河北学刊》2005,25(4):30-34
在“马克思主义形态学”研究中,我们决不能仅仅根据文本解读就作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一劳永逸的结论。我们不能将在特定的出场语境和出场路径中形成的文本结构奉为永恒经典。我们不仅需要深刻地解读文本意义、把握文本理论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深度考察文本赖以出场的历史语境和路径。文本意义、文本理论形态实际上只不过是出场形态,是受出场语境和出场路径决定的。既然历史语境和出场路径发生了时代变迁,那么,就应当产生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场形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仅表现在理论主题和理论内容上,也同样表现在理论形态的变化上。正是后者, 召唤马克思主义形态研究的出场学视域。  相似文献   

14.
言语交际的R—A—M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Sperber和Wilson(1986/1995)创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一推理的过程,成功交际要具备最佳关联性。Verschueren(1999)坚持“语用综观论”(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对语境因素和结构选择的顺应,并且顺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受意识凸显度的影响。Dawkins提出的模因理论(meme)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复制、模仿和感染的过程。本文在吸取这三个理论各自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语用理论模式:关联一顺应一模因模式(Relevance—Adaption-Meme)。此模式不只是介绍了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的理解和产生的认知心理过程,而且分析了在交际过程中言语是如何在说者和听者之间传播的,并运用此模式对言语交际进行了分析。此模式对语用理论的建设和更完整的认识言语交际和传播过程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语境分析能力即读出作者言外之意是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的最高体现;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基于语言心理模式和图式理论,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英语语境分析能力的对策,并结合实例说明了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习语在文化的基础上产生,文化构成翻译的语境。从关联翻译角度看,习语中文化的翻译策略体现出与译者的认知语境相关的诸多特点,鉴于关联翻译的教学意义,习语的关联翻译对语言文化教学尤其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敏  林杨 《阴山学刊》2006,19(1):41-45
英译中国唐诗目的是实现文化交流,在翻译过程中要采用诗化翻译法,做到文化语境顺应。具体来讲,译文语言的选择要顺应原文的意境,再现原文的修辞、风格,准确表达文化词。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具有特殊的制定背景和内涵体系。这一政策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结构调整与体系完善。但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在决策机制、政策目标、政策体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科学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合理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经验,是完善和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省林 《云梦学刊》2005,26(3):125-127
动态性是关联理论中的主要特性之一,它为关联理论更有效地解释话语理解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关联理论中关联和语境两大基本概念具有动态特性,其在话语理解的解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