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尽管中国封建社会男女双方家长考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家庭的政治、经济利益仍是家长考虑是否缔结婚姻关系的共同着眼点;尽管传统社会的家庭以男性为主导,但夫妻双方都没有独立的财产权,以家庭为单位实行个人无私财的家庭共财制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财产制度;尽管家庭中夫妻双方的权利义务并不平等,但丈夫的家内特权是以其承担更多的国家义务为代价,妻子则是以家内无权换取了不承担国家义务的特权,家成为夫妻权利义务分配的基础单位,传统社会实际上依旧实现了男女权利义务的平衡.我们应当借鉴古人对待婚姻的严肃态度,在强调感情至上的同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婚姻的严肃性以降低离婚率;我们应当借鉴传统社会家庭共财制的优点,对当下夫妻共同财产制下存在的隐形个人财产规则进行完善以维护农村妇女的家庭财产权;我们应当借鉴古人突破家的界限来考虑夫妻双方权利与义务配置的思维方式,将夫妻家庭内的民事权利义务与家庭外的其他权利义务综合考虑,从立法层面真正落实男女实质意义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2.
传统上家庭内部资源配置研究的重点多强调家庭资源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分配,这种研究方向的已有文献大多从家庭成员市场活动受益导向的角度进行分析.国内相关研究主要是姚洋及高梦滔提出的家庭内部医疗资源配置与家庭成员性别差异方面的课题,将生命周期作为变量引入家庭医疗资源分配的决策过程.但是以上研究均以定量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缺少对个案的深入分析;多考虑家庭成员的市场经济价值,忽略了社会文化因素尤其是农村社区中的家族文化在家庭成员获取医疗资源分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生命历程的社会文化意义为框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本位及生育观念,分析这种分配方式的"道德次序"原因,应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家庭暴力法律范畴论纲--基于社会性别的角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庭暴力,国际层面及各国立法例并无普适性的法律概念.在界定我国的家庭暴力时,宜采概括式与列举式结合的方式.对家庭暴力中的"家庭",宜采广义的范围,即包括一般意义的家庭,还包括特定的具有"亲密关系或曾有亲密关系"的人皆属于"家庭"成员.家庭暴力分为身体上的暴力、性暴力和精神暴力.家庭暴力的认定上可以采取程度加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家庭正在经历一次史无前例的历史性变迁———从传统的超核心亲属关系到现代核心家庭的出现;从以血亲主位、父子轴心,到以婚姻主位、夫妻轴心;从重视礼仪、习俗,到礼仪、习俗逐渐淡化;从超稳定状态,到家庭剧烈震荡。传统的中国家庭在解构中呼唤重建。但是,不管形式、结构、功能与人们观念如何变化,中国家庭的根仍在。整个中华文化体系中,家庭是一种终极关怀性质的存在,家与“在家的感觉”融为一体,家园与生命的合一,是我们这个东方民族的文化理想,是一种早已沉淀到骨子里的“当然文化”。正是在这一点上,家庭,与中国文化之精神始终…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社会的内生村庄秩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雪峰 《文史哲》2006,(4):150-155
在中国传统社会,为解决大国家与弱国家条件下的乡村社会秩序问题,国家借重两种力量,一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私的力量,一是以宗族为基础的带有半公性质的力量。较小的家庭规模,无法解决传统农业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秩序。传统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自治,是以相对自主的地方性规范及相对自主的地方自治组织的强有力存在为前提的。这构成了我们继续讨论传统中国农民行动逻辑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中国家庭孕育于华夏民族独特的生存土壤和文化环境,因而家庭伦理呈现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特征。首先,传统中国人以家族生活为活动范围,家族至上的群体意识成为传统家庭伦理的核心精神。其次,在等级服从的家长制家庭中,家内人际关系以与父的亲疏远近而依次排序,形成等级差序的人际格局。第三,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机制,为移孝作忠在政治生活中的实现提供了社会结构的可能。最后,传统家庭伦理价值目标以“齐家”为本,因此,价值判断具有严格同一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论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不仅危害家庭 ,同时又危及社会稳定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家庭暴力的成因 ,指出了家庭暴力产生的历史、经济、文化根源 ,并从立法、司法及法制宣传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家庭暴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社会中,社会和法律都承认家长或族长的权力,家族被认为是政治和法律之基本单位,以家长或族长为家族的核心而对国家负责。到了现代社会,家庭自治权仍是作为社会最基本组成单元的家庭得以良好存在的基础和灵魂,也是在逻辑上充分发挥家庭这一社会单元活力的必然要求。那么,分析传统家庭自治权的内涵和回顾反思近代家庭自治制度的发展历史,对完善现代社会家庭管理制度和减少国家公权力对家庭的干预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从而有利于更好的维护社会家庭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海派文学对中国传统的家文化没有做全面、彻底的批判,相反,它对家文化有所依恋,这导致海派文学的家文化主题有着传统含义.它体现在三个方面:认同家族血缘文化,精神还乡;彰显儒学家庭价值观,消解个体;凸显儒家家庭伦理,对其有质疑、批判,也有眷顾.海派家文学反映出海派文学精神有一定的传统取向,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移.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与配合,而家庭教育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家庭教育的直接责任承担者是家长,家长的教育观念如何将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这些传统不仅影响着宏观社会,而且渗透在个人的观念中影响其具体行为。其中与青少年教育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是“家本位”的价值取向。所谓“家本位”的价值取向,就是这种家庭至上、家庭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状态。它对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包括…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中国农村政治文化对村民自治影响的三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转型期农村政治文化为切入点看,村民自治运作环境、村民自治运作过程、村民自治主体行为3个维度对村民自治运作带来了影响.当下农村政治文化一方面客观上为村民自治运作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宽容的政治环境,影响着村庄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和管理活动的民主化趋势,规范和制约着村组干部和村民政治行为的正确选择;另一方面,传统的人情礼俗文化影响着运作环境的法理化,依附性政治心理影响着村民自治主体行为的自主化,家族文化影响着村民自治运作的公正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落后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经济上的纯农化、逆工业化、增产增收难事实,政治上的自治主体缺位与贿选,文化上的遗弃传统与追逐时尚双重奏中的新不文明滋生,村容上的难推进等等困境;以农村城市化为突破,经济发展上的“三化”实现为主线,民治落实、先进文化建设为内力支撑的综合解决,落后村才能最终变成现代化、民主化、城市化的文明新村.  相似文献   

13.
家庭结构的维系和变动受到三种行为的影响:一是分家、分爨行为,一是生育行为(生子数量),一是迁移流动行为.无论传统时代,还是当代社会,分家、分爨是家庭结构变动的核心推动力量.分家、分爨这一行为又受到家庭制度、经济、社会和人口四类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在社会的不同阶段对家庭的"分"、"合"作用有所不同.在中国则有三个重要不同时期:一是传统私有制时期,家长控制家庭经济,家庭成员以家庭就业为主,分家受到抑制;二是集体经济时期,土地成为集体财产,家长权力缩小,分家变得相对容易;三是集体经济解体后的当代,家庭成员的非农流动成为趋向,子代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大于亲代,分家成为子代所主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孙梦 《家庭科技》2022,(3):18-19
<正>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有深刻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现代社会和家庭应该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和培养,发挥家风对建设文明家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家风”话题引热议 家风是通过家庭的自我教育、代代传承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是家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内容。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伦理观念是以家庭为本位和起点的,可以说家风是我国传统伦理的重要表现方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家长进入城市陪读的规模不断扩大,他们打破了家庭原有的以务农为生的生活状态,以孩子发展为轴心,自己也超前适应城市.陪读家长通过职业再社会化,实现经济上的适应;通过社会交往、理性消费以及休闲娱乐的变化逐渐实现生活上的适应;为适应新环境进行教育观念的继续社会化.但是,他们也面临惯习、惯习滞后和角色冲突等城市适应的困境.为此,从家长、家庭、政府三方面提出了解决陪读家长城市适应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根源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家庭暴力是一种古老的、但一直延续至今的家庭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它是家庭生活的黑暗面,家庭中的弱者,如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都有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制裁措施和受害者的种种顾虑而被掩盖在厚重的家庭生活内幕之后,因此很难获取有关家庭暴力的准确数据。但我们从一些小范围的研究报告中仍能收集到有关家庭暴力的一些数据。一、家庭暴力概览过去我们在考察家庭暴力时,大多只注意到丈夫殴打妻子或妻子殴打丈夫,这固然是家庭暴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家庭暴力还包括父母殴打子女,兄弟或姐妹之间互殴、虐…  相似文献   

17.
许慧妍 《北方论丛》2021,(5):106-115
家庭教育在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未成年人道德水平下降、家长养育理念与技能落后反推家庭教育需通过立法的方式规范家庭与政府、社会、学校等外部关系.从家规到国法,家庭教育的公共性日益明显,中华民族家国文化的传承给予家庭教育立法可行性文化土壤.从政策到法律,家庭教育立法是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九省家庭教育立法案的出台,为全国性立法奠定基础.基于家庭教育立法已证成其正当性,从法理基础、立法目的 、立法内容层面,制定家庭教育立法框架,以提高家长亲职教育能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国家与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不仅是法律关注的一个现象,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极大地危害着社会治安、家庭稳定以及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性助人活动,可以为受暴者提供专业性的服务,为反家庭暴力提供专业支持。家庭社会工作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条路径介入反家庭暴力,能从深层次上改变家庭成员的沟通模式,影响和干预家庭原有秩序,维护家庭的健康有序和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9.
“家庭”和“消除家庭暴力”已是当今全国乃至全球性的热门话题。为此,笔者浅析一下农村家庭暴力犯罪的状况及其对策。一、家庭暴力犯罪的类型及原因对家庭暴力犯罪从起因上分析,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1、家庭内部为经济利益引起争端,导致暴力犯罪。家庭这一组织中往往存在着家庭共有财产和个人财产并存的现象。随着分家析产、买卖、转让、赠与等家庭民事行为的发生,引起家庭成员财产利益发生变化。家庭成员往往为争夺房屋、宅基地、家俱等财物产生纠纷,导致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这一类型在家庭暴力犯罪中比例最大。据有关资料统计,…  相似文献   

20.
家庭暴力损害赔偿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晓慧 《兰州学刊》2003,(3):105-107
家庭暴力是一种侵权行为 ,而传统的对家庭暴力的防治往往只注重于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 ,致使受害者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法律救济。本文以家庭暴力行为在民法上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为着眼点 ,从法律基础、物质基础两方面阐述了家庭暴力损害赔偿法律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从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社会功能、赔偿范围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家庭暴力损害赔偿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