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道德学习的心理特点与基本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道德学习是以社会规范为载体的价值学习,区别于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道德学习的心理机制本质上是体验式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学习.道德源于对规则的尊重,亲子依恋是道德感产生的基础,亲社会行为源于人与人的理解.道德学习有两种基本范式倡导性规范学习与禁止性规范学习;三种典型水平依从性道德学习、认同性道德学习与信奉性道德学习;四种基本方式情境感受、活动体悟、价值辩析与道德反思.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爱思潮的产生,标志着"五四"前后知识分子的重大觉醒.这一觉醒,是知识者"人"的意识觉醒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当时新式知识分子把性道德的改革作为"文明之征信"和思想革命的重要方面,以自由、平等为利器,对传统中国性道德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并力图重新构建以现代性爱所奠基的新型的性道德.但是,处于新旧交替的"五四"时期,受现实条件的制约,传统与现代以及中与西的交锋,使现代性爱在实践中陷入了道德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3.
试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伦理道德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的性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婚恋观日趋开放,在性问题面前表现得随意、盲目……由此引发对大学生性道德危机的思考,学校、家庭、社会对此应高度重视,大力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性权利是内涵极其丰富的范畴,它的实现又有赖于一个社会的道德与法律。然而,当前我国在道德和法律上对性权利的保护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行的性道德及婚姻道德标准和内容过分强调婚内夫妻间的性权利,而忽略了对已婚个体性权利的保护;造成了男女在性权利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我国现行的法律对个体性权利保护的范围窄,有些领域处于一种空白状态。鉴于此,我们必须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改进性道德规范;增强全体公民的性权利意识,使性权利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得到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5.
"90后"大学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性现念、性道德现状受中西不同文化、网络媒体、性教育缺陷等原因影响,体现出多元性、淡漠性、矛盾性、开放性的特点,全面把握他们性现念、性道德的现状和特点,科学分析其原因,对加强大学生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中的女大学生数量明显增加,但女大学生性道德的缺乏和性行为的随意性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了解女大学生性道德、性行为现存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积极实施性道德教育,帮助女大学生学会正确对待性行为,保证女大学生在品德、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健康成长是当前重要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道德与宗教性道德的分离固然代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却也给当代人类的道德生活造成新的困惑.因此,需要有一种超越这两种道德的新的道德--人文性道德.人文性道德不是指在社会性道德与宗教性道德之外的另一种道德,而是指从"中观"的角度来对社会性道德与宗教性道德加以把握与重新整合,即认为社会性道德有待于以"下学上达"的方式转换为宗教性道德,而宗教性道德则也必然以"上智下移"的方式体现为社会性道德.历史上,儒家主张用"礼乐教化"的方式来建构与实践这种人文性道德,它典型地体现了人文性道德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相统一、"报神恩"与"报人恩"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性犯罪案件在数量上有增加的趋势,其中有些案件的恶性程度非常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现行的性教育不能适应青少年的性早熟以及其它方面的社会变化.有效的性教育的缺失使青少年因性无知、性心理异常、性道德错位等因素而导致性犯罪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我们必须构建包括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和谐统一的、科学的性教育体系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性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性教育,本质上是人的教育,是文明的教育。受社会多元性文化影响、学校性教育缺失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等问题制约,当前大学生的性文明状况令人担忧。加强大学生性文明教育亟需关注大学生性尊严教育、性责任教育、性健康教育和恋爱观教育,充分发挥学校这一主流教育渠道的正面教育作用,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揭示了人类发展经历了由物我不分到主体性凸显的历史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主体性哲学思维模式下的道德人格教育内蕴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体间性道德人格教育具有交互性、平等性、共识性、崇高性、和谐性等特质,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是必然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社会场景之中,性事件往往不仅仅是性事件,更是文化事件、权力事件。在乡村性事件中,一方面,乡村社会中的文化与权力在性事件中得到了集中的展现,性事件往往就是一个乡村社会场域中文化和权力的关系结构和运作逻辑的外显形式。另一方面,处于某种社会文化与权力关系中的性也以事件的形式,不断地调动着社会中的权力和文化资源,制造出新的性道德文化和性权力秩序来为自己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社会当中,乡村性事件往往超出自然发展和存续的范畴,多数情况下成为了村落社区成员自觉的文化和权力建构。换句话说,乡村性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和道德评判的不断附着,正是在村落社区成员的自觉并且不间断地努力延续下完成的,是主流乡村性道德和意识形态的社会表达。  相似文献   

13.
关于性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青少年应进行恰当适度的性教育。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和性法纪教育。在性教育中要把握好同步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人的改造性实践活动是受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念所支配的,而支配这一活动的观念是否科学与合理又取决于建构人的实践观念的根据是否正确或具有真理性,这一根据就是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的正确与否.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越正确越具有真理性,据此而建构的人的实践观念就越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现实的人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把实际支配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观念与把人的社会活动作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实践概念区别开来,这是马克思的唯物辩证哲学所具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15.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历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果关系的认定直接涉及刑事责任的追究(归责),是行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条件说、原因说以及相当因果关系学说都是将因果关系问题(事实问题)和归责问题(规范问题)混同在一起.而新近的客观归责理论则将二者分开,在因果关系上采用条件说,而在归责问题上采用一系列的排除规则,从而为相当因果关系中"相当性"的判断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产业社会的职业道德一定体现于其产业文化形态中,它不可能是直接沿用"旧社会"传统"私性道德"的表现式,而必然地要顽强凸现出"文化自己"的"业态内涵",即职业道德规范的"他律性"、职业道德实现的"法制性"和职业道德目的的"文化性".我们只有认识和掌握了这一职业活动中的本然规律,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的、符合产业社会发展的职业道德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西部农村中小学生的性意识成长和性价值观培育方面的系列问题令人担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对中小学生的性价值观培育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难以形成有助于中小学生性价值观念培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在网络色情的冲击下,中小学生成长中的性道德观被网络色情扭曲和肢解,性道德认知被失控的性乱象颠覆和异化,这些现象主要根源在于性文化的无序性、性道德观的冲突性、性行为的失范性。  相似文献   

18.
从性关系、性观念和性道德考察,中国传统性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是性自由和性禁锢同在,性放纵和性压抑共存。中国有性自由、性开放的传统———对男性,又是一个性禁锢、性保守的国家———对女性。在男性中既有上层男性的性放纵,也有下层男性的性约束。以性道德和礼教为精神约束,以男性在家庭之内得到性满足为基础,以广大下层男性缺乏买欢逐艳的经济条件为缓冲,以维护婚姻的神圣性为屏障,形成传统性文化的第二个特点———性与婚姻结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以及大学生结婚禁令的解除,我国在校大学生在性道德观念、行为方式以及性健康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婚前性行为、性关系混乱、校外同居、未婚先孕、不安全人流等。甚至还有极少数大学生走上性犯罪的歧途。大学生性道德教育不仅已经成为关系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主义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发展,自我性和社会性是人的内在属性,这两个方面既统一又相互矛盾,要想使人真正成为"完整自由的人",就必须使这两面相对均衡,在这两个层面中找出黄金分割的界面,对自我层面的倾斜产生的极端个人主义和对社会层面的倾斜产生的极权主义都会背离自由主义兴起发展的意义,而以此指导行动将会使人重新回到受奴役状态.本文将从人自我和社会两层面这一角度出发,对自由主义的发展进行论述,阐释这两层面的发展都是自由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