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博客这种网络文化传播方式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全自由的网上言论空间。逆渐释放了底层人民的话语权。依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论》观点对其进行分析,这种大众化的文化现象具有很多功能,推进文化多元化发展、给民众提供自由发布言论的场所、提供不受空闻限制的交流平台,这些都是博客的外在显性正功能。博客在社会文化中,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还给精荚循环开辟了新的通道,此类都是博客隐性的正功能。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的形式,也存在负面影响。如:色情、暴力等信息的传播,恶意无聊炒作事件的发生,导致青少年缺乏社会意祝,思维简单化等。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网》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孩子对作文不感兴趣,把它当作一件烦心之事。笔者以为,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无内容可写,没有写作动力等等。当孩子们对习作产生一种渴望的时候,自然不会把它当作一件烦心事。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孩子习作兴趣的培养,如果能充分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构建习作动力系统,就一定不会产生这样的后果。班级作文博客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建立作文博客。及时把孩子们的习作挂在博客上,给他们提供交流、借鉴和共享的平台就会让他们自由遨游在习作天地间。  相似文献   

3.
博客具有交流超时空、互动无限制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利用这一技术辅助作文教学,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内涵。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利用博客辅助作文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写作成为一种主动的自我表达,学生的写作环境更为开放、宽松,习作评价也更加多元。但它毕竟还处在探索阶段,诸多潜在问题尚须进一步探索解决,以实现博客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4.
博客:开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博客这种网络文化传播的方式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全自由的网上言论空间,逐渐释放了人民大众的话语权.这种大众化的文化现象具有很多功能,推进文化多元化发展、给民众提供自由发布言论的场所、提供不受空间限制的交流平台,这些都是博客的外在显性正功能.博客在社会文化中,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人们可以发自内心、毫无拘束的,甚至可以说是解剖式的展现真实的自己,给予人们涅槃般的重生.  相似文献   

5.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网络博客的知识博客是一种全新的知识管理模式,它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将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博客交往中的伦理问题及其秩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形式——博客,正以极强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吸引着广大网民的认同和使用:博客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和情感表达,也极大地困扰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因博客引发的相关伦理问题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一对博客现象的产生、特点及其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博客现象引发的伦理问题,构建网络伦理的新秩序,这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博客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网络交流工具,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内容、过程等方面有很大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不能夸大网络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坚持政治性原则、时效性原则、思想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充分发挥博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博客文学以网络为载体,立足于博客,自由创作,没有任何格式限制,是网络文学中一种较为高级的文学形态。博客文学的特点是:审美性;平民化和自由化;开放性及有机互动性;娱乐化。大的时代背景、新型媒介、市场、作者、读者及大众心态都是博客文学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博客文学表面的繁荣之下,隐藏着种种危机。博客文学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们应以宽容之心对待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博客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是在网络条件下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可控方式和外显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是承载性与传导性、中介性和取向性、可控性与外显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博客的迅速发展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空间。它不仅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发展的新平台,而且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助于教育者和对象之间的真实有效互动,促进双方的理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博客为文学生产与文学传播提台了崭新的平台,名作家开设博客的内在动因与门户网站追求影响力、知名度和人气不谋而合,其个人话语通过博客在网络公共领域得到最大程度的肯定,博主在博客之中的言论趋于自由状态,个人话语与公共话语实现一种类似等价关系。普通人乐意于享受这种作为主角“被观赏”“支配话语”的角色,并通过“链接”等与其他博主形成有效互动,形成自己的博客关系圈。名作家博客的生存样态和精神书写成为消费时代文化镜像的生动缩影。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学说从人类实践论出发,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把社会发展与人的活动、人的自由、人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发展的持久源泉归结为人的活动的展开,把社会发展的一般状态规定为人的自由的获得,把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定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在历史本体论的层面上认定,社会发展是人类为实现“全面自由发展”所采取的存在形式与所经历的活动过程。这样,就为社会发展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的历史逻辑,突出了社会发展本质上的主体性与属人性,强化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二重性意义,为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灌注了浓重的历史感,从而建构出了关于社会发展的严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终极目标和至善至美的终极状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核心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扩大劳动就业,在现实和可能性的基础上造福于人民,因而我们必须对人的自由和发展程度的有限性问题作出科学和理性意义上的阐释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支持下,人工智能迎来新一轮革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给人的发展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人的生存社会化,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可能性;有利于带来更多的自由时间,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性;有助于消除异化劳动,促进社会关系的合理化。另一方面,它将在人的劳动权利、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人的伦理等方面构成新的挑战。面对新挑战,需从社会层面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失业问题、思维异化问题以及技术伦理问题,以使人工智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但是马克思哲学所揭示的深刻的历史规律 ,也是马克思哲学的最高的价值理想。在《185 7─ 185 8年经济学手稿》中 ,马克思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主题 ,深入地论述了九个哲学观点 :社会发展的三形态说 ;资本对发展生产力、扩大交往范围、增加自由时间的伟大文明作用 ;劳动性质的演变 ;自由时间的意义 ;财富尺度的演变 ;科学是生产力 ;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人的社会性质分析 ;人的需要的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时间、共产主义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论述了时间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时间这一概念进行简要的划分,通过时间的划分,得出发展时间这一新概念,进而认为只有在发展时间里,人才能进行自由选择和自我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和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人的依赖,以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独立性,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人的发展的三大历史形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商品经济发展相联系的人的独立性的熔铸,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程度不断提高且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既是理想追求又是现实关切,是理想追求与现实关切的统一.我们应当且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使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市民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在研究和批判市民社会中提出的,本质上属于政治哲学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哲学理念层面的内容,主要探讨现代社会自由人性的建构问题;其二是社会制度层面的内容,主要探讨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文明制度的变革问题。在第一个层面上,马克思否定了经济社会的异化现象,倡导个体的人格自由,从而把自由看做是现代社会的自由人性的建构,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在第二个层面上,马克思深入剖析了市民社会的内在结构,揭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指出市民社会的形式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所起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了外环境和内环境。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表明,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一场与制度的深刻变革相联系的伟大历史运动。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不仅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更是制度文明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建构和谐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和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必然统一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提出从法治教育、素质教育两个方面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不仅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提出了关于人的解放的独特见解。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发展的前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真正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状态是自由人联合体即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对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经典阐释与现实历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与劳动活动联系在一起:物质生产的永恒性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环节是生产劳动;基于物质生产之上的精神生产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劳动活动.前者即物质性劳动,后者则意味着精神性活动.就共时性而言,二者通过交互作用实现着统一;就历时性而言,人的全面发展过程就是由生产性劳动向活动性劳动、由物质性劳动向精神性活动转变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人类发展规律,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开始了由生产劳动向劳动活动的现实转换.这体现为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处理人与自身关系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