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经了屈从于政治压力;服膺经济建设;面向人本性回归的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屈从于政治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阶段:服膺经济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对各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行了探讨,深刻地揭示了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实质指向和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现代教育的必然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军  于海臣 《阴山学刊》2005,18(3):110-112
人文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一度丧失,使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走向了异化。学校教育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本来乐趣,成为一个个考试的"机器",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何让人文精神回归其本来的家园,培养具有更加丰富个性和人性的个体,这是现代教育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  相似文献   

3.
亚北极魁北克地区詹姆斯湾的大型水电发展项目引起了冲突。本文试图在这一背景下了解原住民与非政府环境组织之间的复杂关系。由于非政府组织在充当中间人和原住民的保护人之间摇摆不定 ,所以它们所扮演的调解人与代言人的角色和捍卫原住民的角色具有某种模糊性。不过 ,即使撇开错综复杂 ,冲突的利益 ,环境主义者也为他们自己对大自然的看法和他们所捍卫的人所持的观念之间的冲突所困惑。通过圣经的棱镜发现了美洲的先驱者认为这片土地是一块野生的和充满危险的“荒地” ,而环境主义者是这些先驱的后代。现在 ,他们为此增加了一个目标 ,即保护自然 ,使其不受人类的威胁。在这两种一直都在不断地缠绕西方人的想象力的观念中 ,人在身处广阔的大自然 ,远离他们的同胞时 ,自然会为他们提供一种直接的关系 ,让他们居于上帝的身旁。如此 ,他们怎么有可能与克里人和其他的原住民一起保护在后者的眼中与人类不可分离 ,而人类只亚北极魁北克地区詹姆斯湾的大型水电发展项目引起了冲突。本文试图在这一背景下了解原住民与非政府环境组织之间的复杂关系。由于非政府组织在充当中间人和原住民的保护人之间摇摆不定 ,所以它们所扮演的调解人与代言人的角色和捍卫原住民的角色具有某种模糊性。不过 ,即使撇开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4.
5.
当前,通识教育理念已被教育界普遍接受,然而在实践操作层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从通识教育理念展开,追溯通识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并指出在当前背景下通识教育发展面临的尴尬与窘境,认为通识教育应当回归本原、唤起失落的人文精神,通过开设名著阅读的方式,使学生获得一种精神层面的体验与感悟,从而成为一个情感丰富、心智健全、品德高尚、心灵自由的人。  相似文献   

6.
公民权利与公民责任的关系不应当是彼此紧张的关系,二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了当代公民资格的两个基本要素。就我国当前现状而言,在培养公民权利意识的同时,提升公共理性、建立共同命运感、培养公民责任感等应是我国公民教育的当务之急。学校公民教育的实施可根据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和年龄特征,从公民行为规范、公民知识、公民意识、公民德行与公民参与能力五个连续的层次着手,但必须立足于公民生活。  相似文献   

7.
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以"实践"为基点的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对社会历史领域的彻底"祛魅",但其过度地拒斥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容易产生一个令人担忧的倾向: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没有"批判"意识的"单向度的人"复活,并由此导致了"意识的不幸征服"———"价值迷失"。因此,克服哲学发展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庸俗化"的倾向,恢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历史辩证法中再现"社会主义理想国",进而重塑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走出当前剧烈社会转型下价值迷失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是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政府数字治理是技术逻辑与治理逻辑的互动与融合,本质上是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其数字治理必须彰显公共性,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关照人性。但是在政府治理中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嵌入和全面泛化,过度追求工具理性,致使人的主体性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政府数字治理常常陷入“技术依赖”“信息过度采集使用”“数字规训”“算法操纵”等多重困境。因此,实践中要掌握好政府治理数字化的“尺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价值、主体、制度、过程等方面促使数字技术更好适配政府治理活动,引导数字技术向实、向民、向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当代审美的大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于现象层面,显现为艺术活动领域内"美的消解"和日常生活领域中"美的泛化";反映于观念层面,亦有主张审美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倡导"环境美学"以及鼓吹人的"审美化生存"等不同的取向."审美回归生活世界"与时下流行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之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后者属"审美回归"的重要表现,而由于其孳生于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文化的土壤中,有着明显的商业化运作与传媒控制的背景,又常会给"审美回归"带来某种程度的"异化",需要加以警惕.审美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它拓展了审美活动的领域,改变了审美活动的方式,而最根本的乃在于凸显了美的本原,对审美与生活世界的关系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进而为审美化人生的构建创造着前提,且预示着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型态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过程和目的不可分割,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对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具有前提性意义。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本质为出发点,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性为出发点,革命年代和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社会本质为出发点。历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点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不能生成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沟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改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对当前人的生存困境的化解也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研究的兴起为隐性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为与显性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隐性教育的"隐"表现为教育者传递信息方式上的隐蔽性、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无意识性和教育结果的隐蔽性.从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出发,结合隐性教育的"隐"之特征,可以看出,回归生活世界,是深化隐性教育研究的一种可能性思路.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是以“政治人”作为人性基础,而随着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时代主题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也发生了从“政治人”向“社会人”的转向.实现这一转向的理据在于人的社会性能够把人性的其他内容统一起来,包含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结构,消除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错位.因此,“社会人”能够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建构提供人性根基.  相似文献   

13.
14.
曹小佳 《云梦学刊》2015,(2):151-153
目标阅读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的学生读者群,由专家团队列出科学、严谨、系统的专业书目供学生阅读,由具备心理咨询执业资格和从业经验的图书馆馆员随时跟踪阅读的进程,及时提供个性化的一对一的指导,最终实现解决学生心理或人际交往困惑。目标阅读的实施有利于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延伸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触角,完善阅读疗法的理论体系,开拓阅读推广的新领域,彰显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7,(8):38-43
外语教育中人的失落主要表现在外语教育中学习者被异化,并出现丧失自我、内在精神世界迷失以及疏离赖以生存的生活世界等倾向。追根溯源,这类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认识论哲学观、工业化社会背景和传统外语教学模式。要引导外语教育中人的回归,就要超越认识论哲学观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对现行外语教育的影响,强调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内在需求,回归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语言哲学是一门通过语言来揭示人的世界、恢复人的存在的科学,通过语言哲学的视角去关照外语教育,可以发现外语教育中人的世界,即恢复外语教育中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作为全社会专门的、唯一的培养人的事业,既要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又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师只有以育人为本,把培养人作为其根本使命和永恒追求,才能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