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劳动就业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国家“统包统配”为特色的劳动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本文提出,在当前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制度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继续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和推进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还提出了总体思路和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后单位制时代的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富  王志强 《社会》2004,(6):8-10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点。从 “统包统分”到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 再到目前的“自主择业”,大学生的就业制度越来越灵活,择业自主权也越来越大。但直到现在,人们往往还是把大学生的就业过程称之为“找单位”。究其原因,主要是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传统的“单位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造成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的“单位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3.
十年来,浙江省安置城镇新就业的劳动者累计达142万人,平均每年安排14万人左右,城镇待业率从1978年的7.2%下降到1988年的1.6%。现有城镇劳动者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在近十年走上就业岗位的。就业问题的较好解决,使城镇新增劳动力大部分得到安排,保证了社会安定团结和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劳动力的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就业的宏观管理中还存在某些环节和某些方面的混乱,以及随着第二次就业高峰的到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重又非常突出。据有关部门的分析,浙江省城镇待业率1988年为1.6%,1989年已上升到2.1%。1989年末待业人员  相似文献   

4.
秋阳 《今日辽宁》2005,(6):24-27
2005年4月19日,辽宁省政府就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进行全面部署2005年全省帮助14.3万户零就业家庭17.5万家庭成员实现了再就业2005年1-11月份全省实现就业和再就业117.5万人到“十五”期末,全省累计发放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7.2亿元到“十五”期末,全省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已经发展到1715个辽宁,作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下岗失业人员。2001年7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辽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试点方案》,辽宁省被定为全国惟一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省份。试点期间,辽宁省共有17…  相似文献   

5.
民生看点     
《社会工作》2008,(13):57-58
全国党员总数达7415.3万名,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40万人,东莞派发“千元红包”,百万奥运志愿者陆续上岗  相似文献   

6.
民生看点     
高校毕业生将达559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又是一年毕业季,又一批创纪录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加之受到灾害和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8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77万人。  相似文献   

7.
亚当·斯密所著述的《国富论》一书,其经济理论内容是非常丰富而又意义深远的。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来源,而且对我们当代的经济改革也具有启迪作用。 一、“铁饭碗”的形成和存在的弊端 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打破“铁饭碗”势在必行。然而“铁饭碗”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及其弊端又是什么?“铁饭碗”是对我国现行的统包统配的劳动工资管理制度通俗而形象的比喻。所谓统包统配,是指国营企业的劳动就业一律由劳动部门统一安排,企业没有根据工作和生产的需要招聘和辞退职工的自主权,职工也没有根据自己的专长自由选择职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就业增长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伴随经济体制转型 ,我国开始进入高失业率阶段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经济进入了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期 ,与此伴生出高失业这一极难解决的负面现象。在“九五”期间 ,我国城镇在职职工人数由 1 .4 90 8亿人减少到 1 .1 773亿人 ,净减少 3 1 3 5万人 ,下降幅度为 2 1 .0 % ,其中国有单位净减少 2 689万人 ,集体单位净减少 1 43 5万人 ,合计净减少 4 1 2 4万人。尽管同期全国城镇私人企业就业增长了 1 1 7.1 % ,个体经济就业人数增长了 54 .7% ,三资企就业人数增长了 1 9.5% 1 。但大部分新增就业岗位吸纳的是新生劳动力、大中专…  相似文献   

9.
2005年实现就业再就业115万人,在继续巩固已经上岗的20.3万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基础上,再安排6万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万人,培养新技师1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72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82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60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力争达到500万人,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达到290万人。这些数字表明,辽宁省政府为巩固劳动保障成果又立下新的标高。辽宁在中国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有三个第一:国有企业职工数量第一,…  相似文献   

10.
正国 《今日辽宁》2012,(4):82-83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社会之基,就业乃民生之本。经济越是快速发展,越要高度关注民生。翻阅辽宁这十年,“厚民惠民”系列工程一直浓墨重彩。一直以来,百姓的“饭碗”问题始终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者最深的牵挂。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实现实名制就业10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低于年度控制目标0.6个百分点,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减员增效,职工下岗待业增多,随军家属的工作安排、下岗“军嫂”的再就业已成为部队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山东省文登市从稳定军心、巩固国防的高度出发,把解决“军嫂”就业、再就业作为拥军工作的重点,积极采取措施,为“军嫂”就业、再就业提供优质服务,解除了军人、“军嫂”的后顾之忧,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针对文登市“军嫂”分布面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对所有求职的“军嫂”登记造册,统~培训,对驻文部队的随军家属上门培训,使她们尽快掌握就业前应具备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在成功地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软着陆”之后,改革传统企业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作为国有企业三大历史负担(巨额债务、大量冗员和沉重的社会负担)之一的冗员问题一时间也显化为失业问题;这又使失业保险问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今国有企业冗员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十分惊人的地步。近几年部分国有企业的破产、停产,已将一部分冗员推向社会,成为失业人员。至1996年末,仅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就达553万人,登记失业率(即城镇失业人数与城镇从业人数加城镇失业人数之比)为3%(国家…  相似文献   

13.
一百三十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庄严宣告旧世界必然灭亡、新世界必然胜利的同时,为未来将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提出了著名的十大政纲。在十大政纲中,马克思对劳动就业付注了极大的注意力,在第九条政纲中明确提出:“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并认为“在运动进程中它们会越出本身,成为变革全部生产方式所不可避免的手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90页)一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结合学习马克思以后陆续提出的有关劳动、劳动力、劳动就业的基本思想,对照我国城镇劳动就业的实际状况,重新学习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85-2008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与劳动就业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出口、进口和城镇登记就业人口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与城镇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出口对城镇就业的拉动作用显著,而进口对城镇就业有抑制作用,并且出口对城镇就业的促进作用远大于进口对城镇就业的抑制作用.从短期来看,进口对城镇就业具有促进作用,而出口对城镇就业则产生负向冲击.研究结果还表明,进口与城镇就业增长之间仅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长期来看,我国对外贸易与城镇失业之间存在均衡关系,进口贸易对城镇就业的拉动作用显著,而出口贸易对城镇就业则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注重协调三者间的关系、积极寻找出口贸易模式与劳动就业的平衡点、鼓励和引导进口贸易的发展,对实现对外贸易与城镇就业之间的良性循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劳动就业体制存在着国有部门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不到位、非正规就业问题较多、政府促进就业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为此,必须尽快废除国有部门存在的"正式工"和"临时工"制度,全面推行名副其实的劳动合同制;加快国有部门用人机制改革,杜绝国有部门用人腐败现象的发生;在规范和保护前提下,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尤其是在第十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根据全国城乡福利生产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多吉才让部长适时提出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积极推进福利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目标,明确了“九五”期间福利生产发展的重点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指导,积极扶持发展福利生产,逐步建立集中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残疾人就业制度。探索扶  相似文献   

18.
住房制度的改革已经在全国城镇普遍展开。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质是把住宅这个大商品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按照价值规律来组织、实施住宅生产、分配,使之实现住宅的商品化。从而实现住房资金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目前绝大部分城镇和企事业单位的住房改革方案还是租金改革,也就是普遍称为“提租加贴”。例如作为全国试点城市的烟台、唐山市实施的为“提租加贴”空转起步、唐山市分二步到位。第一步按住宅使用面积稍稍提高一些租金,每平方米只提几分钱。第二步才真正实施“提租补贴”到位。仅以第一步的做法全市每季就能净增租金一千多万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两大体制板块之间的矛盾 (一)“十年改革”中存在着两种改革思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当人们对传统体制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时,大家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以政府直接经营企业为特征的国营企业制度方面,认为是这种企业制度导致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应有的活力。因此,要增强企  相似文献   

20.
当前,创业培训已成为落实国家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创业培训30万人,培训合格率达到80%,培训后创业成功率为50%的目标任务。几年来该试点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模式受到了广大创业者的欢迎。据统计,2004年全国共组织40万人参加创业培训,其中,各地采用 SYB 培训17万人,占42%;培训后的创业成功率达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