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BA,即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一个专门为生意人设计的研究生学位。中国人正式接纳MBA,应该从1990年10月算起。当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授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9所大学作为试点培养MBA 。到2001年,全国可授予MBA学位的高校已达到62所,招生人数在10年中增长了100多倍。虽然今天的MBA在学历教育中受到MPA的挑战,在资格培训方面又受到PMP的夹击,但仍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MBA,尤其是在追求得到名校的MBA过程中乐此不疲,乐而忘忧,这其中的原因种种,竟也处处…  相似文献   

2.
解读中国MBA     
曾几何时,MBA在中国是那么的风风火火.媒体也给予了普遍的关注和赞誉,然而,期望过后代价却是失落。十年过后,人们回头凝思,发现MBA并不像所预想的那样给人带来惊喜。新年伊始,国家教育部便向6家中外合作的MBA项目举起了利剑。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真的需要MBA吗?中国的MBA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呢?中国需要怎样的MBA呢?MBA源于美国,是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的缩写,意为工商管理硕士,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代名词。20世纪初的美国,“科学管理”引起的伟大革命使人们认识到盈余的分配并非是头等大事,人才才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大陆,具有现代意义的MBA(工商管理硕士)教育,较一致的观点是始于1991年.历经15载市场洗礼,算不上先行者的北大国际MBA(BiMBA)竟名列前茅.除中欧商学院外,BiMBA的师资最过硬:教授皆拥有海外学历,这意味着他们都具有全球化视野.作为稀缺资源的优秀师资,已成国际化的一大形象标志.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本投资政策的特征是重视物质资本投资而忽视正规教育投资和职业教育投资,重视城市人力资本投资而忽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近几年来,这种趋势得到了抑制。教育的财政拨款由1991年的617.8亿元直线上升到2004年的4465.9亿元。但就实物投资与人力资本投资额度之比而言,中国目前的年度实际比例仍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项目介绍: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与美国伊利诺州州立大学(UIC)芝加哥分校强强联手,为中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新世纪的高层次医院管理人才和医政管理人才。课程设置从中国医院现状出发,借鉴西方先进理念,参与真实的管理现场,解决中国医院管理问题。所有教授出自伊利诺名门,全英语教学。本项目学员在完成学业后将获得UIC正式的MBA学位及证书。芝加哥分校所提供的MBA学位为美国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会(该联合会是经美国教育部授权评定美国各商业院校的唯一专业性机构,简称AACSB)所承认。在全美6000多个MBA项目中只有328个受到承…  相似文献   

6.
陈勇,江西宜丰人.吉林大学理学学士(1991年),毕业后就职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北京核工业总公司.1997年获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全奖赴美攻读计算机硕士,毕业后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州一高科技公司,一年后又回到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之后又到著名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攻读MBA(2004年).毕业后于2005年回国创业.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MBA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较快,招生数逐年递增,从而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此文回答了这样几个疑问:中国的MBA会不会泛滥?中国的MBA是否符合国际惯例?MBA的发展趋势如何?MBA教育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中国MBA教育的发展历程MBA源于美国,是Mas...  相似文献   

8.
国际MBA种种     
MBA在国内的历史不长,很多人对社会上多种多样的MBA的介绍犹如在云里雾里。这里试将国内外的MBA种类作一个介绍。MBA学位教育是工商管理学位教育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教育培训。其中北美的MBA教育具有国际MBA教育的代表性。自1908年美国哈佛大学首创MBA学位教育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它在西方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关于MBA的培养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教育界、企业界,甚至公众十分关心的热门话题。北美MBA教育由商业教育发展而来。早期的商业教育比较局限于商业或会计科目,主要以商业学校或大学…  相似文献   

9.
厦门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廖泉文教授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咨询,在1991年出版专著《人力资源管理》(同济大学出版社)的基础上,积20多年研究心得与50余年人生经验,于2003年推出新版《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得到人力资源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好评:“廖泉文教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近年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难得的一部本土化力作!”2003年被列入国家教委“百门精品课程选题计划”A类书,并立即被一批高等学府与培训机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和培训教材。为了让更多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与实践者走近…  相似文献   

10.
一、 项目背景  为培养21世纪真正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的国际性专业人才,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与美国北阿拉巴马州大学联合推出“中国高层次教育管理人士赴美国攻读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学制约一年零四个月。教育管理硕士(MEA,Master of Arts-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MBA”,它将为中国教育发展,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管理队伍。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简称中教国际),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专业化教育服务机构,也是首批获得国家资格认定的、可开展跨省市自费留学业务的全国性机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韩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农业国。1961 年韩国的国民总产值只有21亿美元, 人均国民产值不过82美元。到1991 年,已连续完成了6个五年计划,国民总产值达2808亿美元,人均产值6498 美元。目前人均产值超万美元。韩国仅用了短短的40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花费100多年的工业化道路,这里极为重要的一条是韩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培养和开发利用各类人才,并千方百计吸引外流人才回国创业。  相似文献   

12.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审视美国在当今世界教育事业所处的地位,都会感受到这个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所处的优势,其中,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且实践性很强的工商管理教育更是如此。所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对高水平管理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时,人们便对于借鉴美国的MBA教育体系培养我国的高级管理人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时下,许多美国机构已大举进入中国教育市场,他们或独立举办教育展或直接与我国的各种机构合作,办起了各种各样的MBA培训班。但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市面上开办起来的MBA课程良莠…  相似文献   

13.
一、留学背景留学是指一个人出国或出境接受各类教育,时间可以为短期或长期(从几个星期到几年)。这些人被称为"留学生"。在中国大陆,学生把前往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学习也称为留学。(一)大学生出国留学现状1.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多。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大幅提升,留学人数急剧上升。2000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为3.9万人次,2010年留学人数为28.47万人次,2013  相似文献   

14.
(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日)1995年9月16日至9月20日,“第四次全国企业继续工程教育研讨会”在浙江省海盐县秦山核电公司举行。来自有关部委、省、市、自治区主管继续教育的同志和大中型企业的代表、专家共150多人出席了会议。原国家人事部副部长、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理事长蒋冠庄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秦山核电公司总经理张华祝、中国工程部院院士、国  相似文献   

15.
罗罗公司人力资源总裁江伟表示:"中国的航空公司在未来的20年中会出现很大的发展。因此,我们的培训活动对中国航空业所做的贡献正变得更有价值。"2012年9月26日,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在北京为罗尔斯·罗伊斯(以下简称"罗罗")公司职业发展部总经理理查德·希尔先生颁发了"中国民航友谊奖"。这是中国民航历史上第一次专门为外国友人设奖,旨在感谢在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为中国  相似文献   

16.
四域短波     
12年我国140万人移居国外自改革开放以来到1991年,12年间我国公民移居国外的人数约140万,其中浙江达10多万,是过去20年(1958—l978年)的18倍。这些人大部分已在国外站住了脚,有些人还小有成就。新移民对加深中国与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移入国的经济,发展双边贸易和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85年,中央决定从这一年起每年从国内工商企业选派3000名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赴国外对口单位实习培训。从此,我国大规模的出国培训工程正式启动。20年过去,出国(境)培训规模已从最初的每年几百人发展到每年数万人,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在党政干部出国培训人员中,山东省临沂市市委书记李群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案例。2000年,李群作为山东省青年干部赴英、美培训团的学员和团长,到美国纽海文大学培训学习,在实习阶段担任美国市长助理。回国后,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吸收了美国地方政府一些好的做法。李群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从2003年8月启动,为期3年,每年培训120人,3年合计360人。最近一期高校领导赴美培训班的20位大学校领导前往美国学习培训刚刚回国。学员们对美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近距离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从2004年开始,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上海朱兰质量研究院联合开展六西格玛黑带培训。2004年11月,美国质量大师、畅销书《六西格玛的力量》的作者乔杜里应邀来到中国,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共商在中国开展新一轮六西格玛培训和推广的合作。乔杜里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强调,六西格玛培训的重点不在于认证,而在于企业从中得到实惠,如果企业参  相似文献   

18.
作为第一个定居厦门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26年的潘维廉(William N.Brown)在厦门大学当过老师,引进了MBA课程,又在海峡卫视"幸福福建"节目中当主持人,而最让他骄傲的,是帮助厦门成功申请了国际城市大奖。中国有句古话"绝知此事要躬行","老潘"爱中国,游中国,并在中国长期生活,他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既得到了中国人的认可,获得了一系列荣誉称号,也帮助世界了解了中国。  相似文献   

19.
张爽 《人才瞭望》2016,(2):186-187
依据我国MBA的教育现状,分析我国MBA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国情,以培养能力型高级管理人才核心目标,对MBA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和设计,目的是建立符合我国社会需求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很多专家认为,年轻的MBA学员实际管理经验不足,这使MBA“优秀的管理潜质是唯一的入学标准”的原则形同虚设。 “没有经验的MBA我们不要。”在刚刚举行的2003届毕业生招聘会上,一位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对年轻的MBA摆手说不。 但与此同时,低龄化正在成为MBA教育面临的一个发展趋势。报考MBA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