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医改政策所要达成的长远目标中,病人安全占其首位。解决中国病人安全问题,需要有一个病人安全文化环境。为此,必须重视病人安全立法,创造一个好的制度框架和制度文化环境。本文借鉴丹麦、美国等国家病人安全立法经验,从病人安全事件的定义、建立病人安全事件网络报告制度、病人安全事件自愿报告制度、报告者匿名报告与隐私保护制度、病人安全数据库法律制度、病人安全组织法律制度和政府支持法律制度七个方面,设想了中国病人安全立法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何瑞文 《创新》2012,6(6):95-98
电子政务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工具,它契合我国行政服务中心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的需要、政务协同的需要和政民互动的需要。认识偏差、立法滞后、运行低效和安全威胁等因素制约着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的发展。切实转变观念、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法律体系、构建安全体系,才能促进电子政务实现"一站式"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春  段丽 《社科纵横》2007,22(7):80-82
中国法律已就环境信息公开的技术基础建设、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义务、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做出了规定,但是在立法目的、立法技术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完善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需要从立法目的、立法模式、立法技术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自从新中国成立至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渐形成,经过几代立法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国于2012年全面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中国立法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全面形成,刑事立法工作也由立法初创阶段进入立法发展阶段以至达到最终完善阶段。中国刑事立法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过程。它们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向前迈进的总体蓝图。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旅游法律环境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颖 《学术交流》2006,(8):54-56
旅游业法律环境是旅游业软环境的有机构成,对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整规范作用。地方旅游法律体系是旅游法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发展不容忽视。各地旅游法律环境成熟程度的差异、各类地方旅游法律文件效力发挥的局限、各地旅游立法、旅游执法对透明度原则的忽视、地方旅游法规在量和质以及立法模式等方面的滞后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地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研究分析这些问题,有益于地方旅游法律环境建设,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姬云香 《社科纵横》2015,(1):120-125
综合保税区是中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享受优惠政策最多的经济特区。保税区是综合保税区最简单的功能体现,研究综保区的法律规制必须研究保税区的立法问题。中国对保税区没有统一的国家级立法,实践中行政规章和部门政策是保税区的运行准则。新的国内外经济背景和法制建设要求保税区必须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下生存发展,这需要强大的法律保障,梳理现有的立法现状,分析面临的环境改变,是保税区立法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管理电子化的核心是电子政务。在美国 ,电子政务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最近又有新的发展趋势 ,如强化服务、重视安全等。美国的电子政务实践对中国的政务信息化有启示 ,如强化服务、注重信息安全、真正做到信息共享等。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5):69-7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无时无刻都在受其的影响。政府工作也不例外,可以说电子政务有效提升了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但是,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各地方政府根据发展实际,完善立法;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电子政务资金多元化;为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提供经济支持;完善标准化、集约化建设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强化信息公开和更新;推广建设基层公开综合服务平台;提高电子政务技术支持;重组和优化电子政务流程;推进协同办公;提高公务员素质,从而让电子政务在政府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翟羽艳 《求是学刊》2007,34(3):71-76
百年前中国物权立法道路的选择奠定了当代中国物权立法的模式选择和价值取向,也导致了中国物权立法进程的艰难曲折。中国当代的物权立法必须走出功能价值定位偏失、忽略本土法律传统等误区,在中国本土法律资源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性的价值目标,对物权理念进行更新,将法律的文化意义和形式品质作为物权立法的新理念,实现中国物权立法现代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是一项以资产的预期收益为基础进行融资的金融技术,该技术自诞生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如何构建调整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也同样倍受关注.本文就发达国家和地区资产证券化立法,尤其是允许资产自由转移、特殊目的机构设立运作的指导和监管、信息披露标准的调整等法律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配套环境建设,提出了中国资产证券化立法基本框架和配套法律体系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