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竞争优势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强烈需求决定了该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成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在这样的形势下从长三角地区技术转移体系发展现状看构建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体系的必要性,提出在构建过程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确保“政产学研”紧密而有效的结合、推动科技中介机构的大力发展、加强长三角地区技术转移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实现科技共享。  相似文献   

2.
五大难题制约长三角政府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华 《决策探索》2006,(1):28-29
一些长三角问题专家新近表永,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合作的进展“还是比较缓慢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巾还有很多制约件因素。行政区划分割、城市间恶性竞争、产业同构、重复建设及区域污染等五大难题难以在单一政府合作框架内得到实质性的解决,目前亟待从政府以外寻找新的合作资源和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区域政府合作机制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亚芬 《决策与信息》2010,(10):170-171
我国区域经济管理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进行的,由于行政区经济和行政区划的存在,导致在经济发展中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失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健康顺畅发展。本文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问题,认为地方政府需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其中区域政府合作是现有体制下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性选择。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区域政府合作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在建立举措上指出:构建区域政府合作机制必须要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合理的组织安排、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均衡的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4.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地区创新能力提高的根本保证。在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地方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以促进创新和发展为核心的新型空间格局。在促进产业集群不断优化结构、突出特色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锤炼出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品牌,造就世界一流的创新经济区域。着力构建和完善富于特色的城市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实施原始性创新战略、技术集成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为区域特色经济、支柱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争取将更多大中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纳入创新试点,强化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开放创新的环境,最终确定城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当今各国的人才能力首先体现在创新能力方面,而人才创新能力的发挥必须经过一定的运营和建设才会得以实现。通过创新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保证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创新也是进步的主要动力,所以最能体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地方正是人才创新能力的运营。笔者主要从开发、激励和配置三个环节对这种能力建设的运营体系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6.
江山 《决策》2011,(6):I0015-I0016
中央科研院所的区域根植度 近年来,随着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深入开展,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陕发展是地方政府推动本地经济工作的新模式。由国家重点投入的中央科研院所,遵从政府使命和公众利益原则,在从事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开发及国防科技研发等“国家使命”的科技活动同时,根据区情区况,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地方科研院所国际合作平台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PDCA循环理论的概念及其在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管理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了PDCA循环框架下地方科研院所国际合作平台管理机制和体系构建,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长三角一体化现状.同时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受阻于行政壁垒一面。联系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的行动还难以进入到超越体制矛盾的一体化深层。从政府职能转变角度,探讨如何在区域改革中“破壁合作”.从整体创新上形成区域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既是中央对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也是新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区域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区域创新体系是否完善,是否能实现多种资源、多种力量的均衡配置。目前,雄安新区的创新体系相对薄弱,有广阔的可塑空间,要想成为创新驱动引领区,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查漏补缺,均衡配置各项创新资源,构建适应自身定位具有雄安特色的新型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的建设,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五维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努力使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的建设,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五维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努力使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创新路径选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千帆  方超龙  胡丹丹 《管理学报》2007,4(6):748-751,755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可分为技术协作、契约型合作和一体化3种模式。从价值链的角度将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分为研发和商业化2个阶段,并基于创新能力成熟度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根据模型探讨了产学研各方在不同创新能力成熟度下对合作创新模式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创新能力成熟度影响着合作创新的模式选择及其演化路径。最后用M atlab 7.0软件进行了算例模拟。  相似文献   

13.
宋妍  陈赛  张明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201-211
传统经济学隐含的同质性假设无法解释中国不同地方政府在区域环境合作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矛盾行为,区域环境合作治理研究陷入困境。通过剖析中国式分权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异质性的传导机制,从收入和偏好两个异质性维度出发,建立地方政府有限理性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地方政府关于环境合作策略选择的行为演化过程及其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环境合作治理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收入和偏好差异,以及对合作方的损失补偿或对不合作方施加监管与惩罚的力度。增加地方政府收入、加大对不合作者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参与环境合作的概率;适度的偏好异质性有利于促进区域环境合作;而地区间收入异质性不利于促进区域环境合作;在两地方政府收入相当时,一方可以迅速模仿复制另一方的环境策略,表现为相邻地方政府的策略趋同。基于此,提出加强环境监督约束机制,合理设计现行政府激励机制,完善区域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环境转移支付制度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中国区域环境合作治理高效执行,促进经济绩效向环境绩效良性转换。  相似文献   

14.
鉴于我国多数企业的创新活力不足,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分别对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战略的理论进行探索,对创新中的资源禀赋、创新动力源、创新能力、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探究.此外,在问题导向的思路下,本文从理论溯源出发,探索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的双核模型:创新能力体系和创新动力体系(及其相关的六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5.
构建"大长三角"的条件已经成熟 《决策》:随着区域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产业转移的趋势正在加速推进,新型的地区合作关系也在逐步形成,从目前表现出来的经济发展特征来看,构建"大长三角"经济区的条件有哪些?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之后,现已进入区域旅游合作阶段。京津冀区域内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服务设施完善、交通方便快捷,旅游业的发展处于国内的领先水平。但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滞后于国内其它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等,还未发挥出应有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协作培养,在院系之间、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国际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能为社会提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对于解决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从科技投入能力、科技产出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个方面分析了甘肃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对甘肃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摸清高校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甘肃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校科技创新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勇 《管理评论》2004,16(10):3-4,11
几年来.京津两地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和实质的进展。2002年.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联合,率先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机场的整合;2003年,天津开发区与北京海淀区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书.京津空港通关实现一体化。京津两地空港运输的货物可以办理异地转关手续:2004年.京津两地科技部门在科博会上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携手打造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上述的区域经济合作为京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长三角为例,认为漠视或规避多元主体利益阍的冲突是传统区域规划失败的根本原因,雏护公共利益是区域规划的本质要求。从地方本位入手,指出长三角地区各个行政主体间由于利益不协调的一些。表现,阐明协调政府间利益是区域规划的重点任务,并提出了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调整若干建议,从而提高区域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