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湖南区域学术的概括,"湘学"一词最早在19世纪末出现,至20世纪20年代,湘学已经成为湖南区域学术的专称。湘学经历了楚南之学、湖湘学派、船山之学、晚清经世理学等发展形态,形成了学术传承及其形态,即所谓学术谱系。到清末民初,注入了近代科学的因素,由此而转型为近代湘学。湘学是湖南区域学术,是湖湘文化的内核,也是湖南精神的理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湖湘文化虽是两宋以来始形成于湖南地区的一种区域文化,但在具有五干年历史的中华文化丛林中,却是一棵后来居上的参天大树.湖湘文化自形成之日起,既具有中华文化的一般特征,又独具其地方特色.创建湖湘文化的湖湘学派和由湖湘文化孕育出的一代代湖湘学人,大都追求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理想人生,于学、于政、于人品多有建树.因此,近千年来,湖湘学人在许多方面都留有其思想和精神遗产.本文仅就湖湘学人注重“史学鉴戒”作用的传统思想作点探讨,使之能永远沾溉湖湘学林,启迪后人.  相似文献   

3.
近代之前长沙、湘潭的商务差距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 《天府新论》1998,(4):28-32
湖南地处洞庭湖南,素有三湘四水之称。境内河流纵横,水网辐转,故此在近代交通发展起来之前,水运是该省的主要交通和商业运输手段。湘省四水之中,又以湘江的经济地位最为重要。湘江发源于广西灵川县南海阳山(阳朔山),自全州入湘境始称湘江,一路向北流去,途中先后吸纳了潇水、春陵水、蒸水、表水、深水、测水。渭水、涟水,经郴州、衡阳、湘潭、长沙,注入洞庭湖。湖水横贯湖南全境,成为湘省极为重要的一条交通大动脉。不仅如此,湘江因北连洞庭,与长江相通,南经灵渠可入广西,与漓江水系相汇,经郴水可入广东,与珠江水系相接,…  相似文献   

4.
远古湖湘水文化的时空透视与洞庭湖船文化溯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民科 《云梦学刊》2002,23(3):55-57
洞庭湖远在华夏文明伊始之前即为汪洋大泽。居住在水边的湖湘远古各族先民们所创造的灿烂水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湖湘文明孕育出了洞庭湖船文化 ,它是世界船文化和中国龙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轩辕作舟”之说不可靠。它同视洞庭湖地区为蒙昧的“南蛮”地区一样 ,都是受了所谓中原正统文化观念的局囿。湖湘远古居民的灵感、智慧、思维和创造力 ,对中华文化构成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宋代湖南书院与湖湘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湘文化"是一个近二十年在研究区域文化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概念.最初比较系统的说法见于朱汉民、陈谷嘉先生的<湖湘学派源流>,随后王兴国等先生的<湖湘文化纵横谈>、王继平等先生的<湘学>、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湖湘文化论集>(上下册)、马积高先生的<湖湘文史丛谈>、周秋光<湖湘文化宏观研究>等跟进讨论.时至今日,虽然对某些具体问题还有争议,但对这样一个名称及其内涵与外延等最基本的问题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湖湘文化"成了学术界公认的名词,它主要指宋代以来,形成于洞庭湖以南地区,即今湖南省区范围之内的区域性文化.它虽然毫无例外地包括雅与俗两个层次、精神与物质两个部分,但其内涵与本质仍然是一种理学型的文化,有着推崇理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爱国主义、敢为天下先的奋斗与创新精神、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等特点.①  相似文献   

6.
湖湘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历代湖湘文化传人都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变易精神。而“师心独往”的周敦颐则是开启后世湖湘文化变易精神的“不祧之祖”。周敦颐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哲人,曾国藩说,“宋之周子(指周敦颐)出于其间,作《太极图说》、《通书》,上与《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也。”(李肖聃:《湘学略》,第123页)参加过维新运动,并参加了华兴会、同盟会的杨毓麟在著名的《新湖南》一文中更是将周氏对湖南人的影响论述得更为详细:“湖南有特别独立之根性无所表现,其影响仅仅及于学术而未大显。……其岸异之外,颇能自振于他…  相似文献   

7.
张说(667-731)字道济,一字说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一生任历通显,封燕国公。张说登上政坛在武后天授元年,在文坛上真正起到重大影响作用的时间恰在“颇通远调”的景云中到开元十八年前①。说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②,与苏齐名,时称“燕许大手笔”。其诗颇多新气象,佳作时见。喜延纳后进,为数不下二十余人,皆成一时名士。早岁又预修《三教珠英》,与李峤、徐彦伯等文士相接。由于其“三登左右丞相,三作中书令,唐兴以来,朝佐莫比”③的特殊地位,“始公之从事,实以懿文。而风雅陵夷,已数百年矣。时多吏议,摈…  相似文献   

8.
试论湖湘学风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湘学风在几千年的膻变演进中形成了一种共识。这种共识既含有先民们的精神文化遗产,又有时代精神的积淀,还有湖湘学子自己的创造。这就是造就“推楚有材,于斯为盛”局面的湖湘学风。它有以下《个明显特征:一、经世致用楚先民早在“本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发展阶段,就孕育了强烈的事业进取精神。屈原流放污湘,始终念着富国强民。为解救祖国的危难和人民的疾苦,他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启承转合,千载而下,湖湘土于发扬光大了先人的基本精神,提炼出了湖湘学风的基本内核——经世致用。宋明理学中湖湘学派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湖南教育史》计三大卷,洋洋200万言,堪称湖南教育古往今来的全景式扫描。说到湖南教育,不能不提及湖湘文化。在研究湖南教育与湖湘文化的因果关系时,我们不必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泥淖,而应着重注意湖南教育的主导作用和这种作用所致的内在规律。一、湖南教育的“先天”优势催促湖湘文化的发展一般地说,湖南教育源远流长,湖湘文化博大精深。从澧县城头山出土的老城、稻田和谷物,说明湖南先民早在8000多年以前就初步掌握了种植、陨铁锻制和烧陶浇铸的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湖湘文化的雏形———独具特色的荆楚文…  相似文献   

10.
(一)有关湖南人才的历史状况,清代著名学者皮锡瑞曾作了这样的估价:“湖南人物,罕见史传,三国时如蒋琬者,只一二人。唐开科三百年,长沙刘蜕如举进士,时谓之破天荒。至元欧阳元功,明刘三吾、刘大夏、李东阳、杨嗣昌诸人,始盛。”[1]皮氏之说虽不全面,如两宋时期湖南就出现了像周敦颐及吴猎等岳麓巨子,见于史传的也大有人在,中进士者有179人[2],但大体上反映出湖南人才开始盛于明代的发展脉络。林增平先生在《近代湖湘文化试探》中指出:经过元末明初的扰乱,“湖南人口锐减,几至一室九空,经济顿形衰败。于是,明洪武年间起…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明末清初湖南学者王船山的学说,得到了广泛而持续的传播,它从不为人知到影响渐大并扩至全国。这并非是简单的学术问题,而是具有多方面的文化象征意义,它涉及到晚清时期湖湘士人希图藉其以扶持名教、砥砺世风问题,还涉及到湘人用以提高湖湘文化地位和增强文化自信问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甲午战前湖湘士人与船山形象建构来透视上述问题,并反映晚清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对以毛泽东、刘少奇等为核心的湖南无产阶级人才群体的形成影响深远。湖南无产阶级人才群体的爱国主义思想、实事求是作风、反帝反封的革命精神、“霸得蛮”的顽强斗志以及灵活实用的军事思想等,无不秉承着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湖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湖南体育文化产业也倍受人们关注。促进湖南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弘扬湖湘文化精神,发展体育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推进湖南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突出发展湖南特色的体育文化产业、创新培养体育文化产业人才、精心铸就“体育湘军”项目产业品牌。  相似文献   

14.
民歌湘军的崛起,是音乐界的“湖南现象”,是湖南人才群体现象的又一突出表现。民歌湘军的崛起与发展,离不开湖湘文化的推动与促进。湘籍民歌人才辈出,民歌湘军独领风骚,正是得益于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本文在阐述湖湘文化基本内涵与核心精神的基础上,论述了湖湘文化影响下湘军精神与湘军现象,介绍了民歌湘军的崛起及其代表人物,从多个方面剖析了湖湘文化对民歌湘军崛起并走向辉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湖湘佛教是中国佛教重要的组成部分,湖湘佛教在开创时期即十分富有创建性,敢于突破陈规,并且带有强烈的关注现实的经世致用精神。湖湘佛教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献身精神、开放融通的情怀等文化内涵,以及其开创式的理论思维方式对湖湘文化和湖湘学派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试从历代湘籍以及来湘的高僧、居士、文人的佛学作品入手,探讨湖湘佛教之特点与精神,发掘湖湘佛教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徽州社会科学》2008,(7):10-17
新华网合肥7月14日电(记者何宗渝、周相吉)有“中国第一状元县”之称的安徽省休宁县通过打造特有的“状元文化”,创造出以特色文化引领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吴震 《中国学术》2001,3(4):364-368
在宋明理学的研究领域当中,朱子学可以说永远是一个热门的课题,然而曾经对朱子思想产生过种种影响的湖南学(亦有“湖湘学”之称)长期以来却颇受冷落。事实上,朱子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和新论之形成、居敬穷理这一为学纲领的最终确立、对心统性情说之认可、心具众理这一重要观点的提出,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与湖湘学派诸子的思想纠葛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18.
鲁涛 《云梦学刊》2013,(5):74-74
田中阳著《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互动关系研究》一书于2013年8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报刊人的文化精神入手分析,继而深入考察他们所办报刊的作为及其文化成因,从而揭示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传播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湖湘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株灿烂奇葩。它起源于北来周敦颐开创未明“道学’泊g时期,形成于南宋初年,胡安国、胡宏父子讲学南岳,“卒开湖湘之学统”。川南宋灭亡之后.由于异族的陆阳.湖湘精英大多壮烈牺牲,湖湘文化0到空前摧残,直至明末清初之际,因“船山而复盛”。回响于清初统治者实行野蛮的文化专制主义,以船山为代表的湖湘文化又经历了100多年的湮没冷落时期,直到近代才放出光彩。湖湘文化虽然是一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理学型文化,但它又有许多不同于其它地域文化的特点:如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与力行践履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小说创作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因素,新的意向,新的风范和新的文本都不断地产生出来和变化开去,使湖南文坛显得纷繁驳杂。但是,我发现,其中最足以体现和标示湖湘文化之固有特色和湖南文学的地域个性的东西,仍然顽强而柔韧地保留着,仍然是最令人感到亲切的精神文化价值。而其中的核心元素,就是由来已久并且始终不曾褪色的乡土情结。 一、乡土眷恋 80年代湖南小说创作的令人振奋的“辉煌”是让人怀想的,其在新时期中国文学大格局中的“一枝独秀”,至今仍在过来人的心中温馨着。说实话.这10年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