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在新疆的早期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8年到1930年,马克思主义初步传入;第二阶段从1930年到1937年,马克思主义在新疆进一步传播;第三阶段从1938年到1942年,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东方,从时间上看,都是在19世纪末叶、20世纪初.传入形式方法多数是由海外留学生、旅居海外的爱国人士所发起,把马克思主义引入国内一般均以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起始,通过办刊物和组建共产主义团体的形式去传播,然后建立工人阶级政党.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大都是知识分子领先.中国、日本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主要是以国内为传播、普及的基地,朝鲜主要是在国外创办刊物为主,向国内传入.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思想分期问题是国际哲学界一个聚讼纷纭的重要课题.着眼于海德格尔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可以合理地将其思想演进重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现象学的十年阶段(1917-1927)、形而上学的十年阶段(1927-1937)、克服形而上学阶段(1937-1976).这种不同于传统主流观点的划分策略,不仅能够更加凸显海德格尔与西方思想传统尤其是形而上学之间的互动,而且也有助于更为清晰地展现海德格尔思想的具体走向乃至其自我反省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又与其社会革命实践紧密相连。由于中国革命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注定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回顾历史,大体可分为解放前后两个时期,由于政治局势演变,使马克思主义史学传播情况发生差异,又可分为六个阶段。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创建阶段(1919——1927年) 1917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震憾了世界和中国。正如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当时中国的先进人物,为了救国救民,满腔热忱地  相似文献   

5.
<正>新诗研究是伴随着新诗的尝试和创作同时开始的,1917年是它们共同的起点。建国前的新诗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1917至1927大革命失败;1927至1937抗战爆发前;1937至1949建国前。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现代文学史上的三个“十年”。在这三个阶段中,新诗研究格局始终处于多种视角(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等等)并存的良好态势,虽然政治视角的地位口趋显赫,但并没有形成压倒之势;新诗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总体上逐渐提高,尽管战争和社会动荡给学人们带来了重重困难,但并没有挫伤他们探索的韧性和力度。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同志在中共“十三大”报告中,预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将有新的发展前景,这对一切理论工作者、学术工作者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我是研究文艺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这两门学科,都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相关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了这两门学科,也规范了这两门学科,起过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也走过曲折的路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原著是较晚才翻译过来的.在二十年代末,还大都从日本辗转引入,正如日本作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从它传入到传播,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 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维新运动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改良派在向西方学习时接触到社会主义;革命派在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的过程中介绍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二、一九一九年前后,五四爱国运动时期。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思潮,在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其他赞成社会主义的人们为主的介绍下,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并开始运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传播规模、呈现特点,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899—1916年:自发传播期;1917—1929年:自觉传播期;1930—1948年:系统传播期;1949—1978年:整体传播期;1978—2013年:开放传播期。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和普遍接受,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契合性;二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民族主义的关联性;三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实需要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存在着三个明显的问题:一是传播主体的多样性;二是传播内容的混杂性;三是传播选择的片面性。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产生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影响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文学理论的范畴体系;影响了中国文学理论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邱水 《社会科学论坛》2013,(5):69-79,85
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起点入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点及过程,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肇始之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概括,阐述了"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萌始;"五四"时期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必然选择;国际两件大事的催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1927-1937年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公债政策是中国近代公债政策的开端,具有先行意义和示范效应.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赤字与债务始终是一个重要议题,备受学者关注.国内学者关于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公债的基础研究比较充分,比如考证公债总规模,探讨整理债务等.但是具体到专门研究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公债时便略显不足,尚无关于经济公债的专著问世.目前,对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公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仍然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