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下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此,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教授和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蒋登科教授,与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一道,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原则以及保护过程中的文化关怀、青年的作用等进行了笔谈。观点不必一致,学术重在交流,相信我们的讨论,能对读者有所启迪。主持人:牟延林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下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此,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教授和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蒋登科教授,与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一道,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原则以及保护过程中的文化关怀、青年的作用等进行了笔谈。观点不必一致,学术重在交流,相信我们的讨论,能对读者有所启迪。主持人:牟延林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下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此,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教授和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蒋登科教授,与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一道,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原则以及保护过程中的文化关怀、青年的作用等进行了笔谈。观点不必一致,学术重在交流,相信我们的讨论,能对读者有所启迪。主持人:牟延林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25日,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庆工作站揭牌仪式在重庆文理学院隆重举行。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俊华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学系主任李军教授,四川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徐新建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艺术学院徐艺乙教授,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牟延林教授,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谭小兵,重庆文理学院领导孙泽平、谭宏、左益及师生代表300余人出席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重庆文理学…  相似文献   

5.
旨在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存在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困境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全面梳理的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已于近日宣告成立。该校党委书记、校长牟延林教授亲任该中心主任,副校长谭宏教授任常务副主任,刘壮任中心办公室主任。自2004年底该校《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批准立项资助以来,重庆文理学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初步完成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分析和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27(3):F0002-F0002
由重庆市教委副主任、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牟延林教授,我校副校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宏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学系主任李军教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教授、副主任宋俊华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徐新建教授和南京艺术学院徐艺乙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发起,我校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主办的中国高校首届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于4月5日至6日在我校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13—14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理论建设研讨会在信阳召开,会议由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来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学者,省内高校科研机构,我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的负责人,全省18个省辖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及非遗保护中心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我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学报主编闯虹教授,基地副主任、中文系副主任魏崇周博士应邀参加。  相似文献   

8.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这一原则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行动指南。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重庆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局际联系办公会为领导机构,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工作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利用科学研究指导保护实践方面,重庆市将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设立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重庆文化遗产学院,由此构建了"政府主导、学界介入、社会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庆模式",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及学术研究齐头并进(参看牟延林、谭宏《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以"重庆模式"为例》,《求索》2008年第1期)。2008年10月8日,重庆市政府在重庆梁平组织召开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方佳军和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汪俊在会上分别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我们选编这一组发言稿,希望借此为全国兄弟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9.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这一原则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行动指南。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重庆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局际联系办公会为领导机构,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工作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利用科学研究指导保护实践方面,重庆市将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设立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重庆文化遗产学院,由此构建了"政府主导、学界介入、社会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庆模式",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及学术研究齐头并进(参看牟延林、谭宏《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以"重庆模式"为例》,《求索》2008年第1期)。2008年10月8日,重庆市政府在重庆梁平组织召开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方佳军和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汪俊在会上分别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我们选编这一组发言稿,希望借此为全国兄弟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主任牟延林教授的领导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大胆开拓,又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教研、科研项目方面,牟延林教授领衔的科研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理论研究”成功申报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课题。牟延林教授领衔的教改课题“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成功申报重庆市教委教改重大项目,填补了我国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实践的空白。在课程建设方面,牟延林教授作为负责人的校本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继成为校级精品课程之后,被…  相似文献   

11.
去年11月8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授牌仪式在重庆。文理学院新落成的红河校区恪勤楼多功能厅举行。专程莅校的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肖敏,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段明、副主任谭小兵,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牟延林,重庆文理学院全体校领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师生代表等数百人出席了授牌仪式。授牌仪式由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宏主持。重庆文理学院孙泽平校长致词,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段明主任宣读…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化的今天,全世界越来越重视不同民族和不同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首先必须弄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中国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纳入了国家战略,因此,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弄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的现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权利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性质及其理论基础的认识出发,我们认为,权利原则和发展原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所谓权利原则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遵循维护人权和发展公民文化权利的原则;发展原则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遵循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原则。重视和坚持这两个原则对我们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权利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性质及其理论基础的认识出发,我们认为,权利原则和发展原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所谓权利原则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遵循维护人权和发展公民文化权利的原则;发展原则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遵循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原则。重视和坚持这两个原则对我们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州轻工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3月,是河南省高校中成立较早的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传承的科研机构,现被河南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具有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久传统.在中国古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成绩尤为显著.而先秦采诗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搜集、整理、保护民间文学的滥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史上,地位格外突出,具有代表性意义.对先秦采诗制度的研究与剖析,有利于我们探索中国古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与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2003年以来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的文献的统计分析,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价值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问题的研究等三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中国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有关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保护方式等六个方面,对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农业文化研究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乌丙安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题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权威专家,乌丙安教授始终站在学术研究和保护实践的最前列。他有关"非遗"的著作,以及"非遗所思"的系列博文,为我们理解和反思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思考路径,也为文化遗产的学科建设指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作为一种新的保护理念,发展时间较短,目前正处于不断研究和探索过程中。山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将该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作为调查对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代表性。通过对山西省17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1+X"的发展模式,不仅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且对于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协调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