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始终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不断提升治党能力的一条基本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须要坚持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需要在遵循现代政党政治规律和领导科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更为科学有效地实现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组织和引领。“党的全面领导”所要求的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不同于“党的一元化领导”在特定历史阶段呈现的权力高度集中形态,对“党的一元化领导”的概念理解,也应避免以阶段性实践代替概念本身的倾向。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及工作机制的实践,既不意味着党的机构直接取代政权机构行使国家权力,也不意味着党背离民主集中制原则单向度发号施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需要进一步完善纵横两个维度差异化的领导体制,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组织运转方式。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的把党的性质概括为“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和“三个代表”,“两个先锋队”是基本点。“两个先锋队”既坚持了关于党的性质的理论成果,又突破了传统的理论表述形式,从根本上丰富了党的性质理论;既坚持了党的阶级性原则,又突破了“全民党”的思维定式,使党的性质理论获得了质的飞跃;既坚持了党的先进性原则,又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使党的群众性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思想建党、思想立党、思想兴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始终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不断提升治党能力的一条基本经验。着眼于严峻的问题和艰巨的任务,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须要坚持三个面向。这就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和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正>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他一方面强调在中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并归纳出了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核心内容的四项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他认为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的执政意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把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密切结合起来。深入学习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对于更好地发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作用.具有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出发,深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价值主线,从思想上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逻辑和时代特征,自觉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原则,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之基和动力之源。坚信科学真理、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立场、坚定自信自立,是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形成的党的创新理论的价值主线。从理论发展的主体自觉、价值自觉和思维自觉上探究其内在的学理逻辑,坚持人民至上和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和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和胸怀天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深刻表达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逻辑。党的创新理论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在主体性维度、历史性维度、关系性维度、实践性维度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党的创新理论实践不是刻板说教和机械套用,而是以实事求是、融会贯通为根本,真正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史理脉相承、责勇为共担,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  相似文献   

9.
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航,勇于创新求发展,开创基层党建新局面,建立健全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新机制,进一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基本内容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和“执政能力”等主要方面。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必须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为指导,系统地总结我们党执政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不断总结和概括我们党执政的新的实践经验,同时注重借鉴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坚持与时俱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的经验证明,我们党什么时候正确地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前进,我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要是偏离了这条认识论路线,党的事业就要遭受损害,甚至造成象十年浩劫那样的大灾难。六十多年来,我们党在学习、宣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 ,从根本上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 ,标志着我们党形成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其理论创新主要表现为 :一、在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方面 ,强调坚持党的阶级性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 ;二、在奋斗目标方面 ,强调要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现实纲领的统一 ;三、在改进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方面 ,强调把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依法办事的原则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在完善党内民主方面 ,再次强调“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 ,进一步完善了民主集中制 ;五、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 ,强调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廉政建设的成果 ,取信于民 ,塑造党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历来善于识别人才和启用人才,同时也十分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中便有一条十分重要的成功经验。那就是我们党坚持了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了邓小平的用人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科学体系中,邓小平的人才理论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支。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根据新世纪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必须切实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自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他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如何把我们党建设好,永葆党的先进性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党的组织建设工作中,必须深刻理解和坚持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明了我国政党制度的正确发展趋势,首先须清楚它与高举党的理论旗帜及改节政治体制的内在关系。 一、党的理论旗帜是 我国政党制度的方向和指导党的理论旗帜与政党制度之间的关系,听回答和确定的是一个坚持什么方向、接受什么样指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 ,明确指出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 ,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如何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阐明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来自工人、农民、知识…  相似文献   

19.
理论建设和理论导向,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党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领导改革和建设的突破性进展。然而,今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动乱以至反革命暴乱,又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十年理论建设和理论导向的反思。(一)  相似文献   

20.
邢仓 《西部论坛》2001,3(1):25-28
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不懈地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坚持在纪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党、治国,加强监督是惩治腐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