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南“海归作家”聂茂的散文创作成就十分突出,其散文早期为“农家孩子”书写“水稻之歌”的乡土散文,中期为“留洋博士”聚焦文化差异的海外散文,近期为“海归教授”走进“大师心灵”的文化散文。不断地思考和创作,伴随着聂茂的生命历程,成为他散文创作风格独具的精神原色。  相似文献   

2.
聂茂早期的乡村散文与时尚或流行无关,更多的是以“故乡”作为书写的关键词和话语的基本立场。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乡土气息见证了书写的定力,水稻情结显示了孤独的魅力,漂泊之镜呈现了苦难的张力,内部风景彰显了智慧的引力。聂茂的自觉意识和对乡村原态的审美追求,使他的散文自成一格,在理性和灵性之光的充分照耀下,完全走出了古典浪漫主义式的自怜与自恋、忏悔与自矜的阴影,支撑他创作底蕴的是古老大地的文化血脉和生命张力。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第一次读到聂茂的诗,印象最深的是他和大多数青年作者明显不同,好象不太够"新潮",没有加入急躁的喧闹,而是努力于诚实保持自己真挚的声音;不想追求廉价的惊世骇俗的所谓"创新",而是努力于探索诗歌艺术的严格意义上的新,和艺术的完善密切结合的新。他的诗给我带来愉悦,总希望能再读到他的诗。我有这样的预感:他会很快走向成熟的。这回,读到他的诗集《因为爱你而光荣从已由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我知道,我的期待没有落空,我又有新的愉悦。诗集的上辑《大江东去》表现的都是大题材,黄河、长城、长江、祖国、故乡和…  相似文献   

4.
聂茂早期散文作品,主要以故乡作为聚焦对象,以童年生活和成长经历为线索,抒写自己对故乡和父老乡亲的怀念与挚爱,手法大都以记叙为主,也夹杂着少量的议论和抒情。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对农民勤劳、善良、坚忍不拔的传统美德的肯定,又有对农民愚昧、落后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既有对他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又有对改变他们命运的真诚渴望;既有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父老乡亲的感激,又有对他们远离现代文明、封闭心灵的遗憾。作为乡村边缘人和都市漂泊者,聂茂散文的主体精神和价值认同仍旧是给予他智慧和生命的父老乡亲以及滋润他健康成长的乡村厚土。  相似文献   

5.
从农村孩子到大学教授,文学不仅改变了聂茂的命运,也成就了他的事业。作为一个全能型的作家,聂茂对各种文学门类的创作都进行尝试,虽然分散了一些精力,但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他看来,文学就是一场马拉松大赛,大赛的终点也许就是生命的终点。  相似文献   

6.
聂茂先生的《民族寓言的张力》,站在全球化理论前沿,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本土文化的具体语境,借助于西方话语体系对中国新时期文学进行解读。其既对各个文学思潮中的经典文本进行“解码”,又对各个时期创作群体的特征进行“把脉”式的“阐释”,希望借此获得“历时”的“深度”,一种“共时”的“广度”,以及一种立体的“厚度”。聂茂先生通过这种精细解读,将一堆堆隐藏在材料之下的作品原义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了。在他看来,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群体的共同努力,不仅冲击了第一世界文化霸权的“自在预想”,而且修补、充实、拓展和丰富了西方话语体系之本身,中国新时期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大家庭中有着“不可轻忽”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后人评价说:无论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我”的存在和“我”的观点都是无法抹去的,它们能够做到绝对的主观,却无法做到绝对的客观……换句话说,好的写景都是要融进自我的。  相似文献   

8.
画理通禅理     
林清玄 《社区》2012,(29):33-33
人各有好恶,惟静躁不同取舍有异。 文人画画嘛.说到底玩玩而已.只不过在玩的过程中.有雅俗之分,雅画有雅者赏之、俗画有俗者需之。这一点,古今如此没必要大摆八卦。清淡禅意为我所崇,古韵草法为我所好。  相似文献   

9.
一、《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瑟,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呜,食野之篙.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畋.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豉瑟豉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相似文献   

10.
王涛 《中国农村》2007,(11):43-43
读书人必定读书,读书的人却不一定能称为“读书人”。这话不是我的发明,但我深有同感深信其理,而且觉得有再说一说之必要。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好比职业足球与业余足球的关系。后来想想不妥。职业足球有明星与球员之分,职业读书人也有教师与教育大师、码字匠与文学大师之别。那么,以读书、写书(或教书)为职业的人中的佼佼者,便可以称为“读书人”了?好像也不妥。  相似文献   

11.
对“民族化”的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族化”的界说袁良智长期以来,关于民族化的讨论一直众说纷纭。把民族化和“民族性”、“民族精神”等同的,有之;把它与“民族特色”、“民族风格”作为同义语用的,有之;把它解释为“化你为我”、“化无为有”,表示借鉴外来艺术的,有之;把它解作继承与借鉴两...  相似文献   

12.
一、“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与“无我之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  相似文献   

13.
论陶潜隐逸诗的极致境界──兼释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唐登高“无我之境”:审美静观的极致“无我之境”,是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诗歌美学命题。“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14.
聂茂《伤村——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忧思录》一书,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5 8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和命运际遇进行了深入的反映和报道,并从社会学视野出发,对导致留守儿童导致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了独立的审视和思考,其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境遇,尊重他们的生命诉求。  相似文献   

15.
朱城的学术专著《古书词义求证法》即将出版,要我为之作序。我与朱城君相识,是他1989年在四川大学中文系作访问学者的时候。从那时至今已有八年,我们再没有见过面,彼此保持联系的方式,主要是阅读对方发表的文章,也就是“以文会友”。在阅读中相互间增进了为学与为人的了解,加深了作为学术朋友的友谊。我有个习惯,认识老、中、青的专家学人,特别是那些未曾谋面的,我的方法是潜心通读他的文章著述,如果从中看出作者确有传统学术研究的根基,观点纯正,论证有理有提,且其文亦皆琅然可诵者,即从内心敬慕而尊崇之;若其人并无学术根…  相似文献   

16.
说个大概念,学画者以学识、修养为上。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天地、自然为师,以“我自用我法”为宗。若持进取,必得山川、万物之清逸之气,而不以低级趣味为伍,不以媚俗之态入画;若自遐屈,即有不劣习气入其肺腑。  相似文献   

17.
“自在之物”和“为我之物”这两个概念,对我们来说应该不怎么陌生。但是如果要问其含义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有什么实践意义,恐怕一下还说不清楚。正因为如此,对其作神秘主义理解的有,认为它蕴含着高深莫测的哲理,非一般人所能问津;相反,对其作简单化、庸俗化理解的也有,比如有人就说:为我之物就是我的东西。这真是离题万里了。因此,对自在之物、为我之物这两个概念,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11,(9):9-11
2004年6月中旬,当我接到《国家地理》杂志之约,前往巴西境内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时,我心里异常兴奋。尽管我。此前多次涉足南美大陆。但却从未深入雨林腹地,我不禁为有生之年能有这样一个冒险机会而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的北京之旅第五站是——圆明园。 圆明园,你是我心中之园。走近你的前夜,我已查阅了你那辉煌的历史:你是集锦式园林,有许多各具特色、不同功能的小园林。它们都取材于全国各地的著名风景园林,有选择地予以再创造。在长春园里还有一组欧洲式园林和人工水景,给人有集天下之美于一园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无我之境”共有两则,而直接论及“无我之境”的有如下一段话: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