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合同法》并未赋予第三人以有直接请求权的合同受益第三人的权利,国《合同法》应当将第三人利益合同的重要特征确定下来,条款应当包括第三人对债务人债务履行的请求权、第三人对债务人的 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及债权人向债务人请求其对第三人履行给付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作为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被动城市化的产物,达致成功改造的关键在于实现相关各方主体权利诉求的协调与平衡。然已有征地补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非但不能有效完成前述任务反而致使"城中村"失地农民权利受损,因此,在明确"城中村"改造中应依循的宪法原则的基础上,从宪法的角度探寻农民受损权利的救济途径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死亡赔偿请求权是基于自然人生命权收到损害而产生的权利,是对生命权收到侵害后对当事人权利和其近亲属权利的一种救济手段。赔偿的实现需要有适格民事主体行使其权利。因此,对请求权主体范围进行确定是死亡赔偿问题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尤其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超出法律界定的近亲属之间具有扶养义务,其权利的保障应由法律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4.
2001年,齐玉苓诉陈晓琪一案,引发了关于我国宪法司法化的探讨.当公民的宪法权利受到侵犯、无适当的具体法律给以救济时,援引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必要性之一,宪法司法化是宪法基本精神的要求;必要性之二,宪法司法化是保障人权所必需.可行性措施主要是修订胜任诉讼的宪法文本和赋予司法机关之宪法司法解释权.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在我国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与此同时,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公民具有申诉的权利。笔者对申诉权本身并不存在疑义,由于人的认知力、判断力都是有限并存在差异的,据此作出的判断均不能保证它是绝对正确的,申诉权正是为了防止错误裁判的发生,因此许多国际人权文件或公约中都将申诉权视为一项基本人权,明确规定要保障社会成员的申诉权。正是如此为了防止错误司法裁判的发生,我国在司法程序中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建立了人民法院的再审制度。但随着涉诉信访的增多,使得现有的申诉、申请再审制度可能破坏审…  相似文献   

6.
宪法赋予任何公民人身自由不受非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逮捕是最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是国家强制力的集中体现。正当合法的使用逮捕制度可以有效地惩罚犯罪,但是,滥用逮捕制度不仅违背保障人权的宗旨,还有损司法机关的形象。当前,我国逮捕制度还存在着司法机关对逮捕功能的认识错误、捕押不分、久捕不审以及被羁押人救济功能缺失等缺陷。  相似文献   

7.
关于诉讼标的的识别标准存在多种学说,但任何一种学说中都会包括所谓诉之声明,在旧实体法说实际上便是请求权的法律效果。在新诉讼标的论中,一分支说中直接以其作为诉讼标的识别标准;分支说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一分支说的观点,即同样是诉之声明。诉之声明包括三部分,一部分为要求法院做出的裁判开工,二为对对方当事人的权利主和,第三部分为权利保护之范围①,本文对权利保护范围是否构成诉讼标的组成部分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票据法上的利益返还请求权规定在票据法第18条,利益返还请求权是民事权利而不是票据权利。利益返还请求权是对票据因为时效以及记载不齐全而使得票据失权时所为的救济。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经济的发展,裁判的"相对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案外人的权利受到裁判侵害的情形不断出现。为此,民诉法适当修改,相关解释也应运而生,本文将围绕《审监解释》第5条,浅谈保护案外人权利的必要性,并评价司法解释赋予案外人申请再审权的制度,进而结合其他国家的立法例,设想如何构建我国保护案外人权利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平等权是以反对封建等级特权为基础发展来的,伴随这社会文明的逐渐进步,平等权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我国近代立法史上制定和颁布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中就多次出现过平等,由于我国的人们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平等的思想意识比较淡薄;另外,我国宪法理论与实践相对比较脱节,宪法规定的权利仅仅停留在文本上并没有真正的保障公民实实在在的权利,所以现实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平等的现象。由于我国受马克思阶级性思想的影响,平等仅仅是意味着法律在适用上的平等,而不包括在立法上的平等,所以就出现了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与平等权相违背的现象,从而使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只存在与形式的层面,而不能切实的保障公民享有平等权。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点受到我国宪法学界的质疑,我国应深入研究平等权的宪法保护,使其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11.
王薇薇 《科学咨询》2010,(16):25-25,53
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只有申请抗诉权,没有上诉权;未赋予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未明确被害人获得国家补偿的权利;被害人对诉讼程序和审判结果的影响有限。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所在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律规定的被害人权利,较之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在知情权方面范围较窄,在刑事裁判的上诉权、国家补偿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精神损害赔偿方面存在立法空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对于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故我们应借鉴有关国家法律的规定,扩大我国刑事被害人知情权、赋予被害人刑事裁判的上诉权,加强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跟上世界保护刑事诉讼被害人的立法潮流。  相似文献   

13.
私力救济不应当将第三方以中立的名义介入权利救济的过程囊括在内,同时私力救济从古到今亦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但无论怎么变,其存在的正当性是不容置疑的,可以与公力救济形成互补,促进法的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关于继承回复请求权的性质有三种主要学说,即继承人地位回复说,遗产回复请求权说和继承资格确认兼遗产回复请求权说,本文赞成第三种学说,认为继承回复请求权是一种兼具请求确认继承资格和遗产回复双重性质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宪法是一国之根本法,是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圣经",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所以宪法由谁来解释至关重要.〈认真对待宪法解释〉一书在分析我国宪法解释制度与文本规范的基础上,反思了谁最终有权解释宪法的问题,从而对宪法解释模式进行比较与选择,建构和设计了由宪法法院采解释中国宪法的制度.笔者认为该书对宪法解释主体的界定和充分论证,为中国的宪法解释扫清了理论障碍,但其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财产权是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认可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哪里没有财产权,哪里就没有正义”,而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它对于财产权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财产权的宪法保护问题也一直是我国学界的热议的话题,2004年宪法修正案出台后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将从宪法保护财产权的历史和价值,我国历部宪法对于财产权的规定的变迁以及对当下宪法的财产保护的现状的反思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在文章最后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逐渐成为社会进步和宪政建设的核心,这是我国宪政发展的终极目标,但在我国目前由于宪法运行机制的某些缺陷导致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在宪法保障上仍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大学生诉高校的侵权案件层出不穷,大学生的权利保护机制亟待完善。大学生是社会上的特殊性群体,其权利的保护方式也应具有相应的特殊性。本文基于对大学生权利现状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权利的认知、权利救济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调查结果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作为高等学校最重要的主体之一,亟待要求自身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要求自身的权利得以实现,本文在综述学生权利的基础之上,寻求高等学校学生权利的实现,尊重学生权利,防止其受侵害。  相似文献   

20.
武文鼎 《经营管理者》2009,(17):166-166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凸显。作为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主渠道,各级信访部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信访作用却日趋复杂化。同时,由于弊端的显现,信访制度将面临变迁的颈口。本文拟在对两个信访案例进行解读的基础上,结合司法、权利体系构建及救济体制相关概念,分析其所影射的信访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