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对迁徙自由权作了详细地规定,本文拟通过考察该《公约》所规定的迁徙自由权的内容,并找出我国目前的差距,从而对该《公约》所规定的迁徙自由权如何在我国实施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2.
韩冰 《科学咨询》2010,(7):28-29
我国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对迁徙自由权作了详细地规定,本文拟通过考察该“公约》所规定的迁徙自由权的内容,并找出我国目前的差距,从而对该《公约》所规定的迁徙自由权如何在我国实施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3.
高考移民是现在社会中的一个特殊人群,它的出现是由于高考录取分数线在各地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引起的,这是公平的试卷、公平的评分标准、公平的录取工作下最大的不公平,这严重损害了我国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而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封堵高考移民又妨害了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实现。从根源上看,这是与我国教育体制的不健全有关的,急需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问题,一直接涉及公民人权保障的核心。必须明确私有财产权在宪法上的界定,及宪法对其保护的正当性。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曲折过程,但现行宪法对财产权的保护仍很不完善,充分认识这些缺陷,并针对问题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宗旨是探讨在中国如何实现平等权的宪法保护。现实中,我国还存在着在立法及法律适用和其他领域侵犯公民平等权的问题。对此,我们应知识寻求解决途径,对公民平等权是提供更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的有些时候,宪法的权威受到了挑战。部分公民眼中的宪法如同摆设,因此,有必要诊断出现这种善的原因,重树宪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7.
税收是现代国家中国家和公民关系的重要表现,它关系到财产权保护和人权保障问题。宪政的视角强调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我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公民负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但对纳税人权利的规定却出现空白,税收立宪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宪法的尊严     
宪法,作为当代民主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其调整范围涉及国家公民生活与生存的基本权利义务关系。我国的宪政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着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宪法并没有成为一种人们生活必须的"元素"。本文试图从宪法内容的设置上分析我国宪法的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逐渐成为社会进步和宪政建设的核心,这是我国宪政发展的终极目标,但在我国目前由于宪法运行机制的某些缺陷导致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在宪法保障上仍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10.
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意义重大。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保障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必须要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公民受教育意识,加快教育改革,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真正实现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  相似文献   

11.
平等权是以反对封建等级特权为基础发展来的,伴随这社会文明的逐渐进步,平等权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我国近代立法史上制定和颁布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中就多次出现过平等,由于我国的人们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平等的思想意识比较淡薄;另外,我国宪法理论与实践相对比较脱节,宪法规定的权利仅仅停留在文本上并没有真正的保障公民实实在在的权利,所以现实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平等的现象。由于我国受马克思阶级性思想的影响,平等仅仅是意味着法律在适用上的平等,而不包括在立法上的平等,所以就出现了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与平等权相违背的现象,从而使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只存在与形式的层面,而不能切实的保障公民享有平等权。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点受到我国宪法学界的质疑,我国应深入研究平等权的宪法保护,使其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12.
获得物质帮助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公民这项权利的实现,需要国家的积极作为,国家应在组织上、财政上和法律上给予保障。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  相似文献   

13.
宪政是防止公共权力侵犯公民个人利益的最高制度设计,是一切规则中的元规则。财产权是公民除生命权之外最重要的权力之一,现代文明国家都把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纳入宪法之中。税收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公共政策行为,必须纳入宪法之中,并依照宪法的规定,在与公民参与的对话平台上实现税收政策的合宪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从而有效地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14.
2001年,齐玉苓诉陈晓琪一案,引发了关于我国宪法司法化的探讨.当公民的宪法权利受到侵犯、无适当的具体法律给以救济时,援引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必要性之一,宪法司法化是宪法基本精神的要求;必要性之二,宪法司法化是保障人权所必需.可行性措施主要是修订胜任诉讼的宪法文本和赋予司法机关之宪法司法解释权.  相似文献   

15.
公民概念是公民社会的特有概念,它界定了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平等、自由的关系,揭示了公民的权利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本源性。公民社会构成了对公民个体的保护屏障,并同时对政治国家形成了有效的制约。公私法的划分对宪政具有重要的意义,私法是公民社会的基本规则。我国宪政建设应当以公民社会的建构为起点,将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相结合,并以经验理性为重点。公民社会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国家的关系而言,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主要包括私人领域、社会组织、公共领域、社会运动等。宪政主义又称立宪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种主张以宪法体系约束国家权力、规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使政治运作进入法律化理想状态。良好的制度转型需要宪政制度予以保障,而宪政制度的形成依赖于宪政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权是一个国家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它是一项基本人权,是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而国家则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主要义务主体,为更好的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国家必须承担相应的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而我国宪法对于公民受教育权的权利义务复合论的规定在语义、逻辑、立法精神上均存在其缺陷与不足,同时必须完善公民受教育权的救济途径与手段,不仅从物质保障的层面,更要从制度层面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毛蜀湘 《经营管理者》2009,(19):140-141
宪法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本文试图在浅论外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几种保障模式之后,探究中国宪法是如何对公民权利进行保障的,并对保障模式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治乱要依法     
2009年4月13日.我国政府首次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将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具体化.承诺让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力受制度保护。让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制度遵循。有社会学者说.这是我国走向公民社会漫漫征途中的一小步.认为该计划有两大亮点:不允许公权不作为,禁止公权乱作为。  相似文献   

19.
人大代表准入门槛是否应当提高,这是我们首先要讨论的问题。因为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公民任职人大代表的条件只有三条:中国公民;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当然,还有一个就是程序条件,那就是依法经选举产生。有论者因此称,除此之外,其他任何附加条件都是不被允许的,也是背离宪法和法律的。  相似文献   

20.
陶陶 《决策与信息》2011,(11):58-58
裁判请求权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向一个独立、合格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它是兼有程序权利与实体权利双重性质的一项宪法性权利,世界各国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其确认在宪法中。但是我国宪法并没有关于裁判请求权的直接地定.在人权事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其提升到宪法保护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