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贡献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理论和一个学派,还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法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和认识法律的不同视角,而任何一种单一的研究方法除了有它自己的独到和深刻的地方之外,都不足以全面的认识法律现象。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方法论的长处或优点在于它划清了法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限,满足了人们对形式正义的追求以及实现了对法律的严谨精确,极富逻辑性的分析,同时其忽视对价值目标的追求,缺乏批判精神和把法律视为封闭的体系,缺乏社会适应性是它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法律与首选的关系上,自然法学派主张包容说,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必然联系,法律必须符合首选的要求;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则主张分离说,认为法律只要通过国家规定的程序制定出来,不管其内容如何,都是有效的。后来,以哈特为代表的新分析证主义法学,开始由法律和首选的“绝对分离”向“相对分离”转变,在我国的法治化建设中这一问题同样无法回避,我们应借鉴西方在该问题上形成的丰富理论,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和文化背景,在意识到首选对法律存在深刻影响的同时,主要侧重坚持两者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常万春 《经营管理者》2012,(8X):336-336
学术论争往往始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定义。法律冲突概念的界定对于研究法律冲突问题至关重要。各法学流派因对法律概念理解的分歧而在法律冲突概念界定问题上难于形成共识。出于法律统一这一研究目的考虑,可以将法律冲突界定为法律规范之间的相抵触和不一致。同时,不同学派对于法律冲突的认识并非不可通约,无论对法律冲突的定义有多么不同,其核心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同一法律关系经由不同的规则(不论是实证分析法学派的国家法,社会法学派的民间法,还是自然法学派的自然法)调整而在这些规则之间形成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4.
自法律成为规范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准则,几千年来,其与道德之博弈一直备受关注与争议,无论是其权威性来源还是其实现自身权威价值的手段,都有无穷的探讨空间,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今天,法治的权威却受到来自道德评价和政策等的诸多挑战,本文试图从实证主义分析法学角度来阐释构建中国法律权威的必要性,并从司法独立层面分析二者之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纳税信用概念出现的契机是对现实需要的回应。宏观层面,其形成的过程经历了在税法体系内外价值的引导以及对整个法律体系的兼顾。落至微观层面,纳税信用制度的设计通过开启顶层设计而展开,以纳税信用概念为核心,一套兼具法学价值引导以及法律技术支持的设计分阶段嵌入该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法律思想一直有一个传统,即自然主义的法律思想,这种法律理论也被称为自然法。自然法在西方曾经长期统治着西方的法律思想,这一统治地位后来被实证主义的法律理论所取代。但是,自然法并没有从此消失,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的纳粹德国的法律证明了实证主义法理学的失败,人们又重新开始了对自然法的研究。研究自然法的过程中,搞清楚自然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是尤为重要的,这一历史我称之为自然法的观念史。  相似文献   

7.
德日国家学者对作为义务理论孜孜不倦的探索,历经形式到实质再到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作为义务理论。这些理论学说对不作为犯罪制度的构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对上述两方面的探索上都存在缺陷。笔者试从“法律关系”这一法学基础概念入手探讨不作为犯罪的特定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8.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学习经济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为指导,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出发,通过对经济法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的学习,提高对经济法在市场经济运行和管理中作用的认识,增强经济法制观念,并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二、重点问题解答1.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能够全面、充分地反映经济法所调整的经…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坚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纪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具体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守心、守口、守志。  相似文献   

10.
金融监管是一个由准入监管,运营监管及市场退出监管所组成的一个体系与立体性的工程。在这个工程的构建中,立法者不仅要考虑到各规则之间的一致性,规则的相对稳定性,而且还要顾及法律规则的创新性与整合性。同时,立法者更应考虑到所给的规则之本土资源性。虽然,我国银行监管法律体系已经历了一个从无至有的过程,但是规则所体现的本土资源性少,借鉴或者说移植的成分多。因此,公正而客观地评价银行监管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另外,已加入WTO,所以建立与WTO的基本规则相一致、与金融业对个开放的承诺相一致的金融法律制度,是保证我国金融业顺利与国际接轨,保持金融业稳健的重大。  相似文献   

11.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08,(20):154-155
《另一个国度》[德]扬一维尔纳·米勒著新星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德国知识分子对两德统一作何反应?他们如何看待德国的民族身份及其国际新地位?本书是一部重要著作,它不仅考察了德国人变化中的民族观,讨论了它们同纳粹时代的关系。也清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政治思想的广泛发展——同时批判地反思了德国作家、思想家长期以来的一些盲点。作者分析了君特·格拉斯、尤尔根·哈贝马斯和其他一些所谓“怀疑的一代人”的回应,并讨论了“宪法爱国主义”这个德国观念。也讨论了“1968年一代”的反民族主义,并且首次全面地分析了德国“新右派”。  相似文献   

12.
后实证主义视角下的管理理论、实践与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力 《管理学报》2015,12(4):469-476
包括管理学在内的社会研究既是对人们观念的反映,同时也改变人们的观念,通过理论建构塑造新观念下的社会实践.由于行为、观念与时空依赖性的存在,管理学研究只能达到“似规律(law-like)”和“半规律(demi-regularity)”的理论.对严谨性的苛求会导致大量显见的、常识性的研究结论.以建构实在论的视角来看,管理研究应着重于建构起一套能付诸于实践的“有用的”理论框架;以批判实在论的视角来看,管理研究应着重于探寻现象背后的观念、机制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而非构念之间的表面相关性.在后实证主义看来,本土管理研究是对本土管理观念和本土管理文化及其变迁的研究,而非简单的外部情境化.后实证主义应该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主流范式.  相似文献   

13.
董芸 《经营与管理》2007,(12):13-14
法律体系问题一直是法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研究主要以我国现行的环境法为基础,对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环境法律法规提出修订意见,进而对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提出构想,鲜有从法理学的角度探讨法律体系的内涵和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建设的意义.总之,我国法学界对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研究角度单一,理论深度不够.  相似文献   

14.
正清正廉洁,是领导干部的必备之德,是领导干部执政操守的核心,是应有的基本政治品格,是从政道德的原则和底线。我国历朝历代对官员的清正廉洁都有明确要求。所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是这个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搞特权。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弘扬道德自觉、分享道德喜悦的同时,有必要对道德本身进行反思。首先,道德的缺陷在于其没有明确的规则。虽然道德和法律一样属于人们的行为规范,但道德不是由规则组成的,而是由原则组成的。这就决定了道德往往缺少明确的行为界限,人们也难以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过分夸大道德的功能,搞泛道德化,用道德取代制度,把道德作为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十分危险和脆弱。没有制度和  相似文献   

16.
董鹏 《秘书之友》2014,(6):16-17
正秘书应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坚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纪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秘书人员要做到守心、守口、守志。一、守心所谓守心,就是要守住心灵的净土。俗话说,思想支配行动。领导干部心如止水,思想就不会荡起贪  相似文献   

17.
河之洲     
做人与立德人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可见,做人是多么重要。什么是做人?说到底,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坚守的道德。以诚立德。就是为人诚实、守信、正直、坦荡,这也是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古人讲,“不信不立,不诚不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以才辅德。有句话说得好:“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辅。”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没有才能、学识支撑的道德会显得软弱无力。以小积德。一个人应当把做大事、立大德作为奋斗的终极目标,但不应以此为借口对小事小节弃之不管不问,否则会因小失大。没有做好小事的勤奋耐心,没有做小事的点滴积累,做大事就…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探讨当前职业道德建设中思想道德滑坡的表现及原因,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职业道德建设上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道德的力量,严厉谴责和批判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不良行为;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拼客是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新兴群体,他们基于共同的目的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法律关系共同体。对这个共同体与其他主体交往中形成的法律关系以及该共同体内部成员之的法律关系的调整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因些导致了在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本文运用既有的法学理论对此问题进行阐析,以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标准和论据。  相似文献   

20.
胡海涵 《决策探索》2014,(18):72-73
当前,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日益分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普遍增多,以及社会、学校和家长教育观念中“重智轻德”的倾向,在强调道德教育多年后的社会现实中,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青少年德育渗透的疲软和薄弱,社会道德乱象丛生和道德教育乏力使一些青少年道德意识低下,法律观念淡薄,一旦遇到不良环境的诱惑或暗示,就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