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勃 《决策与信息》2011,(12):63-64
要批判一种理论首先是要了解这个理论在讨论什么,现如今对于法律概念这个问题,无论是拉兹的排他性分析法学理论,科尔曼的包容性分析法学派,还是自然法学派,亦或是现实主义法学派他们定义法律的概念时都逃不过对哈特规则体系法律概念回应。本文沿着德沃金“原则理论”批判哈特法律规则体系之逻辑顺序展开自己对此次法律概念之争的看法,在论证过程中还对拉兹的排他性分析法学理论——该理论试图化解“原则理论”对规则体系冲击,维护实证主义体系,使法律与道德泾渭分明——作出回应。最后得出结论:德沃金的法律观念之评价性法律观念要胜于哈特之描述性法律观念,德沃金成功架起了一座道德与法律的桥梁,对实证主义法律体系造成了实质冲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培育现代诚信观念是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本文作者看来,《法律的道德性》一书仿佛是对H.L.A.哈特回应,而富勒与哈特论战的导火索是1957年公布的《委员会关于同性恋罪错和卖淫问题的报告(Report of Cornmitteeon Homosexual Offences and Prostitution)》,也即沃尔芬登委员会报告,在沃氏报告中以及在哈特所著的《法律,自由与道德》一书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都有论述,但是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一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于沃氏报告及哈特的,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道德参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越来越频繁。突出表现在道德法律化现象日益明显。道德法律化是现代法治进程的必然要求,在实现社会调控系统本身功能、结构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道德法律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理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克服道德法律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政府伦理法》是一部比较特别的法律,因为伦理就是道德,是存在社会风气,人民心中的;法就是法律,具有强制性、权威性。两者结合在一起,最后落脚点还是在“法”上,简而言之,就是一部道德的法律,将道德伦理法律化。本文试图从理论基础,法律效力、未来展望以及对我国的启发四个方面来阐述该部法律所引发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培育现代诚信观念是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伦理基础。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使得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有了一定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道德是建立和维持一定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其内容上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功能上也具有互补性。从我国古代立法开始,道德观念在我国法律历史上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随着西方法治思潮涌入和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道德与法律冲突日益激烈,传统道德观念对我国现行立法司法的过度干预受到强烈质疑。  相似文献   

8.
《管理评论》2007,19(9):F0002-F0002
钱颖一,教授,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现任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教授曾在《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期刊》、《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评论》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在《经济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改革》、《比较》等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相似文献   

9.
赵新玲 《经营管理者》2013,(6X):234-234
朗·L·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中阐述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及法律的内在与外在道德,在这一部分富勒作了详细的论述。本文仅从富勒关于法律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道德谈起,分析其与人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针对新编教材我创设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乐于探究;并在课堂渗透法治教育,培养学生法治素养,让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教学设计是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发展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王航 《科学咨询》2010,(13):37-37
苏亦工先生认为中国法律要实现其现代化,“雅量”就必须从遭德层面升华为法律。但苏先生的文章顶多论证了这种从雅量到法治的必要性,对前者如何上升到后者并没有过多涉及。本文就接着苏先生的观点谈谈从雅量上升到法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道”和“德”的不同,“道”固然很容易上升为法律意志,但“德”作为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反应,似乎应该不在法律规范的视野之内。“德”的问题,还是应该回归到纯粹的道德范畴来看待。  相似文献   

12.
自法律成为规范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准则,几千年来,其与道德之博弈一直备受关注与争议,无论是其权威性来源还是其实现自身权威价值的手段,都有无穷的探讨空间,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今天,法治的权威却受到来自道德评价和政策等的诸多挑战,本文试图从实证主义分析法学角度来阐释构建中国法律权威的必要性,并从司法独立层面分析二者之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已于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物权法》的颁布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专家称此法颁布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称为“市场经济基本法律”、“私权利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宗教》一书是美国学者伯尔曼教授的著作.这本书不仅讨论了法律与宗教的复杂关系,而且在分析了法律与信仰之间的联系.本文试图从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一书入手,指出其所倡导的法律的信仰问题在我国当今推进法治的进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而从理论上对法律如何信仰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几千年前的古人已经在探索诚信与治国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信用危机已经威胁到了国家经济大动脉的税收领域,偷税、漏税,走私、骗汇、骗税行为时有发生,在法治国家中,法律的强制性有其可取性,但道德的倡导显得尤其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一种道德约束下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体,诚信纳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诚信纳税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16.
谢邦宇在94年第10期《党校科研信息》上撰文指出:币场经济在本质上应该是“法治经济”,而不是“法制”经济。“法治”和“法制”虽则只是一字之差,但本质殊异一是切不可等同或混问使用的。所谓“法制”.作为法律制度的统称,要么用来泛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要么用来灾示国家的一种管理方式.通常不外乎被使用于这样两种意义。前一种意义主要指法律规范体系和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化的总和,其含义近似于“法”;后一种意义上主要体现民主原则的制度化、法律化,仅在某种程度上含有“法治”的意思。而所谓“法治”,则主要是指以法治…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并明确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同样要以法律为依据,按照法治建设的要求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法律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民告官"在中国多年来一直被视为依法治国的标志之一。此次《行政诉讼法》修改,亦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背景下,被寄予厚望。其间,一直被行政法学界强烈呼吁的行政法院设立问题再次被提出。1989年通过的《行政诉讼法》为中国法治建设开启了"民告官"的制度先河,这对于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培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文化,限制行政权力膨胀,监督政府,建构权利制约权力体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无论是法学界还是实务界一致  相似文献   

19.
李军 《秘书之友》2011,(12):15-17
公开透明的政府,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法律上确立了政府机关的信息公开义务,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阳光政府”新时代,对于我国依法治国进程和法治政府建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各国纷纷选择用法律来治理国家,人民的法治理念也不断加强。因此法律究竟具有何种睿智和价值以使它能够作为治理国家的总章程,能够作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呢?本文结合博登海默教授的《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方法》,对法律的秩序和正义提出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