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引自1994年秋以来,关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问题,学术界展开了讨论。事情是这样开始的,1994年秋,在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上,陈尚君、汪涌豪H先生合作撰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节要)》,提出:《二十四诗品哟作者是明代嘉禾人怀悦。1995年3月16日,上海《文汇报》策8版,有篇报导,题为《二十四诗品作者是明代怀悦》,文中说:陈、汪二先生在们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件“指出:《二十四诗品刷真正作者应为明代景泰间嘉末人怀悦。”1995年9月,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年会上,陈、汪二先生又提出他们的新论断,…  相似文献   

2.
<正> 我院语言文学研究所乔力同志著《二十四诗品探微》,最近已由齐鲁书社出版.《二十四诗品》是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的一部诗歌理论专著,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美学代表作之一;它上承曹丕、陆机、刘勰、锺嵘、皎然,下启严羽、王士祯,影响甚大.所谓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把古典诗歌美学风格具体区分为二十四个品目,即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每品各用十二句四言韵语,形象地描述其风貌特征.由于其所用的是"比物取象"的诗的形式,是以诗论诗,以诗喻诗,虽足可启迪读者领悟各类风格,但读来总觉迷离惝恍,难以读懂.乔力同志不避艰难,在前人开拓的基础上知难而进,积多年自学之功,潜心精研,深掘细剖,心终于结晶为这部近十四万字的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3.
李梦圆 《理论界》2015,(2):136-140
撇开《二十四诗品》是否为晚唐诗人司空图所作不论,单就《二十四诗品》这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著作来做一探讨。《二十四诗品》的诗性朦胧蕴含了广阔的阐释空间和可能性。《二十四诗品》的特点之一,便是其交互性的充分显现:《二十四诗品》的文本本身具有交互性,这既表现在每一品的内部,也表现在各品之间;诗歌作品可以用《二十四诗品》做交互性的阐发,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品可以用来解释同一首诗歌方面;《二十四诗品》是中庸与开放交互性生成的杰构,展现了既定与不定、古典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贯通。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综述和分析自 1 995年以来有人否认《二十四诗品》作者司空图的辨伪争论 ,认为陈尚君、汪涌豪提出《二十四诗品》作者不是司空图 ,而是明人怀悦 ,《诗品》内容出自怀悦的《诗家一指》 ,证据尚欠充足。张健指出《诗品》出自怀悦的“《诗家一指》是错误的” ,言之有据。但他说《二十四诗品》作者可能是元人虞集似乎无充足理由可以肯定 ,而虞侍所编的《虞侍书诗法》只收《二十四诗品》中的十六品。由此可见 ,元明有关《诗法》、《一指》之类的书 ,并非某作者所撰著 ,而是用以指导学诗的编集。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鸣集》所说的一段话 ,可证《二十四诗品》出自司空图之手  相似文献   

5.
“韵”的本义为声音的和谐,引申为“韵部”“韵脚”以及诗歌等义。唐宋文献中主要为“押韵”之“韵脚”义,也常借指诗歌。而“联”的意义通常用“句”、“联”、“秀句”、“句图”等表示,虽然也有用数词加“韵”表示类似“联”的用法,但必须有具体的语境、语义提示,而且“韵”的基本意义仍为“押韵”之“韵”义。另从文献流传方面看,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的联语数目在宋代是不确定的,苏轼的“二十四”只是与其中一种版本巧合而已。由此,“二十四韵”解为“二十四首诗歌”更为圆融。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一部以诗论诗歌风格的美学论著,历代影响很大,仿作也较多.自《二十四诗品》问世后,论者论及风格美,常以.《二十四诗品》.的种类区分.今人肖驰著文论述《二十四诗品》,认为《二十四诗品》.“是世界艺术批评史上的一个奇迹,一部永远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杰作.”就我细读,决非虚谈.对于《二十四诗品》的研究,历代都有一些进展.其间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当推本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成就最为显著.但是《二十四诗品》相当难懂,其难处又不同一般的古代诗文难在文辞和典故艰深方面,而是难  相似文献   

7.
《二十四诗品》一般认为是晚唐司空图所撰,近年来其真伪问题引起学界热烈讨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有关《诗品》文献的辨析、《诗品》的版本源流、司空图与《诗品》诗学思想的异同这三个方面,由《诗品》真伪的讨论还引起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如对古籍版本的重视,对《诗家一指》的研究等。本文综述了这场讨论中正反两方的意见,以见这场讨论的概况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然"是中国人的长远追求,浸透于其人生、思想、美学和文学艺术等等方面。"自然"也是贯穿《二十四诗品》的一种美学精神,《二十四诗品》的尚"自然"有其特色和贡献。本文主要通过简析其中的《自然》《疏野》《实境》三品,对《二十四诗品》崇尚"自然"的基本情况、特色和贡献做简要的揭示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李春桃 《兰州学刊》2004,4(6):305-306
1994年,陈尚君、汪涌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提出《二十四诗品》并非司空图所作。这个观点给学术界带来极大反响,引发了包括域外学者的大量讨论。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挖掘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本论文以此为契机,从文献学的角度,梳理《二十四诗品》及相关文字的流传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世纪回眸:司空图及《二十四诗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的《诗品》研究以1949年和1979年为界可分为三个阶段,近年对其作者的论争引起广泛注目;关于《诗品》的属性,本世纪主要有风格论、意境说、诗的哲学说、审美图式说等;整体看来,研究还有待深化、旁通与据实  相似文献   

11.
《二十四诗品》有中国传统哲学根基。司空图以易学原理考察诗歌,《二十四诗品》的构架类似于《周易》。二十四品均与生命意兴密切相关。《二十四诗品》又有中国传统美学根基。传统美学重神,即重客观事物的生命意兴,重人的精神审美。《二十四诗品》每品都或显或隐地提出要求,要诗人展现出高尚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研究一个译介学的小问题——宇文所安在译、注中如何处理《二十四诗品》的文本歧义,发现他的译文与原文,他的注解与中国传统注释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的思想传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张欣 《社会科学论坛》2007,(18):128-132
本文通过研究一个译介学的小问题--宇文所安在译、注中如何处理《二十四诗品》的文本歧义,发现他的译文与原文,他的注解与中国传统注释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的思想传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国庆 《学术探索》2009,(2):116-124
学术界一般认为《二十四诗品》(简称《诗品》)与孟浩然诗风关系密切。这是有道理的,但相关的具体论证还很不够。笔者以为,《诗品》中的《典雅》《清奇》二品与孟浩然诗风关系尤密。本文即先对《诗品》中《典雅》、《清奇》两品作具体研究,进而对孟氏诗风与此二品的关系作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从而对《诗品》与孟浩然诗风的密切关系予以确证。  相似文献   

15.
论钟嵘《诗品》关于流派问题的理论建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的文学流派理论,包括两个方面,即: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流派问题的理论和中国古代各文学流派的理论。钟嵘《诗品》对流派统系、流派盟主和流派风格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流派问题的理论已粗具规模,并在思辨层面达到了较高水准。《诗品》在中国文学流派意识(包括统系意识、盟主意识和风格意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高迎刚 《江淮论坛》2006,(3):156-160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以诗歌形式呈现出来的诗歌理论著作。其“诗化”的批评方式不仅体现在其外在形式的诗歌化,更体现在其理论文本内在批评理路的诗歌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史家大多从西化的理论模式出发,以西方的理论框架来理解《二十四诗品》,其实恰好掩盖了其批评模式的“诗化”色彩。而通过彰显《二十四诗品》批评模式的“诗性”特征,则可以揭示出这种批评模式在推动我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积极对话方面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诗品》研究史上,本文第一次提出用《易经》来解释《二十四诗品》。认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是以《易经》的观念作为它的思想体系的,他把天地人文视为一体,又以天地为纲,确立阳刚、阴柔为诗歌的两大美系,还取象以四时,以二十四节气为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  相似文献   

18.
在《诗品》研究史上,本文第一次提出用《易经》来解释《二十四诗品》。认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是以《易经》的观念作为它的思想体系的,他把天地人文视为一体,又以天地为纲,确立阳刚、阴柔为诗歌的两大美系,还取象以四时,以二十四节气为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  相似文献   

19.
<正>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著名作家蒲松龄的代表作,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地位。随着对它研究的深入,很自然出现一些不同的意见: (一) 关于《聊斋志异》的写作年代问题。这个问题分歧很大。蒲松龄的儿子蒲箬在《祭父文》中写道:“我父……暮年著《聊斋志异》八卷,每卷数万言。”蒲松龄一生活了七十六岁,所谓“暮年”云云,最早也应在六十岁左右。可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却说:  相似文献   

20.
曹旭教授用了八年多的时间,用新的方法,从注、撰、译、编等多方面的角度,对“百代诗话之祖”,中国第一部诗歌评论著作《诗品》,进行了“立体式”的研究,出版了《诗品集注》和《诗品研究》①两部著作,本文就其研究特点略作评说。一、“面向世界”和“集大成”《诗品》作为“诗话之伐山”(明毛晋语)、中国“诗话之源”(章学诚语),自问世以来,研究者代不乏其人。但真正的研究,应该是从清咸丰十年(1860)开雕的张锡瑜《钟记室诗平》三卷开始的。自1860年至本世纪末的一百多年间,中外学人写出的有关《诗品》的研究著作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