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短短几年,海岱地区上起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铜石并用时期的龙山文化,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发现了多处对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的龙山文化城址和环壕聚落。同时,在考古研究方法上也有重要进展,聚落考古和区域系统调查方法的成功实施,引入各种自然科学技术开展考古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等,有力地推动了海岱地区史前考古研究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第一期目录考古新论两城地区考古及其主要收获栾丰实 1…………………大辛庄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方 辉 7………………仙人台周代国贵族墓地发掘的主要收获 及其对史学研究的影响任相宏 13……………………重庆余家坝巴人墓地的发掘收获陈淑卿 王 芬  19……章丘洛庄汉墓发掘成果及学术价值崔大庸 高继习  2 5……………………………………………………………中日经贸论坛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臧旭恒等 2 9…中日实现心灵和解 ,共同创造东亚未来沈骥如  4 0………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及日本的对策加藤弘之  4…  相似文献   

3.
黄河变迁对城市的影响是黄河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史上黄河在兰考地区决溢泛滥,重塑了兰考自然与人文环境,是导致兰考城市变迁的最主要自然营力。自1166年兰考走河至1949年止,兰考经历了两城——三城——两城的复杂变化过程,城随河动过程中,其间出现12座城址,均是因黄河水患的被迫选择。马村兰阳城具有其他几座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最终成为1954年新兰考县城驻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地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重庆峡江地区鎏金铜器发展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重庆峡江地区近十年考古出土鎏金铜器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品类及数量的基础上,发现该地区鎏金铜器种类、分布以及流行时段有其特点,并具备自身的发展脉络。运用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对峡江地区鎏金技术的产生、渊源以及该地区流行鎏金铜器的原因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峡江地区早期人类聚居地表现出面积较小、延续使用时间较短、受洪水破坏严重等特点,在此开展聚落考古研究的难度较大.随着三峡工程的开展,考古发现材料不断丰富,笔者拟对该区域夏商周时期的聚落考古研究作一初步尝试.主要选取官庄坪、何光嘴、庙坪、中坝和双堰塘等几处典型遗址进行个案分析,通过研究单个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历史演变,来管窥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聚落发展和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6.
四平地区近年的考古工作有较大的进展,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取得的大批资料为该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通过对近年四平地区考古新发现材料的梳理,为该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提出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以"全球变化研究"为标志的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研究,是国内外关注的课题.本文在全面收集考古资料基础上,采用考古地理学方法,利用文理交叉手段,对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初期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长江下游在整个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乃至文明起源过程中,曾扮演过不同于其它地区的重要角色并有自身发展模式,为现代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8.
蒙苏两国科学家的积极合作是依照“苏蒙科学技术合作协议”的原则和组织形式进行的. 蒙古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正在发展同苏联科学院历史、考古、东方学、民族学等研究所的双边合作。近年来两国学者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研究方面进行了大力合作.为了深入研究蒙古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开展了民族志考古调查,这些工作不仅对专题研究,而且对编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10月 ,中国科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中国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文化考古国际研讨文集》(第一辑 ) ,该书展示了当前国际考古界对中国古代北方青铜文化的科研成果。举办此次国际研讨会的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 ,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该中心以中国边疆及其毗邻地区的古代文化、古代人类、古代环境等课题为重点研究内容。该中心成立于 1999年 ,下设 4个科研机构 :史前考古、历史考古、人类研究室、考古DNA研究室。2 0 0 1年 8月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在长春主办了“中国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时代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10.
蒙古地域辽阔,考古遗址分布很广,每年都有新的考古发现。1988年是考古发掘丰收的一年。我国考古学家主要集中在蒙古西部和中部地区,继续进行业已开始的挖掘工作,力图尽快编制出全国性的考古地图册。为此,几支不同专业的考古工作队分别在前杭爱省、后枕爱省、巴彦洪格尔省、科布多省等地,进行野外考察。 1988年,有两个研究石器时代的考古队在鄂尔浑河流域进行挖掘工作。在鄂尔浑河西岸一个上古时代(公元前2010000年)的遗址,发现了古犀牛的骨骼、大量的灶址和石器。这  相似文献   

11.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艺术考古学奠基于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及中国艺术学科的确立和发展,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性遗存,即遗物和遗迹。这些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功利性、多样性等特点。艺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来源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文化人类学、图像学及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资料的运用。同时,艺术考古学的研究离不开考古学、古代艺术史、民族学、宗教学、民艺学等学科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2.
炎帝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兴起炎黄文化热。对于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 ,究竟是人、是神还是别的什么象征 ?通过考据学、考古学及近年有关学科最新成果的综合研究 ,人们认识到 :关于炎帝的种种神话传说 ,不过是一种文化现象。炎帝文化实质是长江文明。长期存在于学术领域内的“黄河文明 (黄帝 )一统论”或“中原中心说” ,应该纠正为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长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两河流域的古代先民共同创造了炎黄文化  相似文献   

13.
闽台考古是中国区域考古重要而特殊的环节.在东南土著民族史的框架内解释闽台考古文化遗存,是闽台考古百年学术的基本定位;在重建史前文化谱系基础上的两岸考古文化比较研究,探索考古遗存背后的土著民族关系、民族迁徙,是闽台考古的基本实践;人类学传统与民族考古学方法是闽台考古的基本取向,这一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我国考古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14.
中国艺术考古学理论体系虽然已经初步构建起来,但对该学科的深入思考却似乎刚刚开始。中国艺术考古学作为一门在艺术学科和考古学科之间成长起来的交叉学科,由于其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主要倾向于考古学,故其学科基点应该定位于考古学;"美术考古学"与"艺术考古学"这一对学科概念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命名,艺术考古学是建立在艺术学科发展、美术考古学研究取得较大成果的基础之上的;艺术考古学的发展前景则寄托于艺术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艺术发展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对艺术考古学理论建设的关注和高等院校对艺术考古学人才的培养。中国艺术考古学理论研究的前景辉煌。  相似文献   

15.
关于工业遗产研究与保护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革命和世界范围的工业化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极大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的加快,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也处于濒危的状况。工业遗产保护在最先实现工业化的西方国家首先受到重视,并逐渐引起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工业遗产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重要领域。但我国的相关研究却刚刚起步,保护工作亟待加强。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和研究已确定了工业遗产的内涵、价值及评估标准。我国工业化历史进程中有许多具有文化意义的遗存,应在确定保护方略、进行先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开展我国的工业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唐朝设置的"安西四镇"中,据现有文献材料显示,碎叶时有时无,且存在着碎叶与焉耆相互交替的情况。而有关碎叶的设置问题,论争一直没有停息过,曾有不少学者对此反复加以探讨。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碎叶是否为安西四镇,这个问题也一步步清晰化。目前,唐代碎叶城的地理位置已经考定。本文试图从旧史料出发,结合中外文献有关论述和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碎叶的确立、隶属及其现实意义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7.
山东地区植物考古的新发现和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山东地区的植物考古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研究中,目前已经确认在龙山文化时期,稻、粟、黍、麦已经成为基本的作物种类;在日照等地区发现了水稻种植和收割、加工的一些证据;海岱地区的稻作农业开始于北辛文化时期,分布范围只限于南部的少数地区;大汶口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分布的区域向北推进;龙山文化时期,稻作扩散到了包括鲁北和胶东半岛在内的整个海岱地区,并且可能完成了向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传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照等东部地区稻作农业占比较重要地位,而茌平等西部地区可能以粟和黍等旱作农业为主。  相似文献   

18.
《说文月刊》作为一本文字语言历史考古类学术刊物,刊文内容集中于人文类的历史、考古与文化等方面。在办刊的几年时间里,该刊以较大的比例刊发了与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和西北文化相关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学界关于上述地域文化的研究热情,奠定了中国地域文化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并对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产生了持续影响力。《说文月刊》对于中国近代地域文化研究的重点关注成为其鲜明的办刊特色,也奠定了其在民国期刊界的地位。不可否认,《说文月刊》由于受时代局限,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当代学术期刊可以从其前瞻性的办刊理念、精准的刊物定位、兼容并包的办刊思想方面加以研究,有所借鉴;而对其不合理之处,尽量避免和摒弃。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四川省历史学(含考古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且不断前进的历程,按照学科发展的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949—1976年,第二个时期为1977—2012年,第三个时期为2013年以来的新时代。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四川省的历史科学在学位授权点、科研机构、专业学术团体、学术刊物等学科建设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七十年来,四川省历史学(含考古学)在众多学者的共同建设下,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历史学方面,上百本重要论著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考古学方面,在出版大量考古发掘报告和研究论著的同时,学术成果涉及的研究领域逐步拓宽,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考古学界出现了对本学科的整体反思.俞伟超与张忠培被分别视为"新派"和"传统派"的代表,他们的争论成为反思中的焦点.分析两位先生的观点及研究论文后,可以发现他们的实际取向相近或可互补.考古学研究应同历史学、人类学更紧密地联合,还是应返回资料本身,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两种主张以对立的面貌出现有其学术史上的原因.曾为一代学者所熟练运用的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反成为现今学者的未来目标,提示出学科设置乃至社会思潮等对学术研究的影响,这些均是造成上世纪末考古学反思中产生分歧的因素,且对理解中国考古学的未来走向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