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1996年—2008年中美贸易数据为基础,借助贸易特化系数详细考察了中美在具体分类商品上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动情况,结果表明:中美两国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目前,中美间的巨额贸易是贸易互补的一种表现,只要坚持两国的正常经贸往来,在自由贸易的框架下,这种互补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金融危机前中关两国贸易总量变化和商品结构状况入手,指出长久以来中美贸易模式存在着贸易失衡、互补与摩擦共存、中对关依赖性强等特点.并结合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关贸易的具体影响对中美贸易模式进行了反思.认为当前中美失衡的贸易模式主要取决于美国的产业转移、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及两国储蓄率和消费支出的差异.最后对中国如何转变中关贸易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8,(2):40-49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江西与东盟贸易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机。基于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分析江西与东盟贸易总体趋势与结构,计算双方贸易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研究江西与东盟贸易的竞争与互补,可以发现:江西与东盟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但互补性趋向更为显著。江西可充分利用与东盟贸易的互补性,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多层次、多渠道的区域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4.
中俄贸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和分析中俄贸易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借助贸易结合度、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贸易专门化指数分析等对中俄贸易相关性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俄贸易联系较为紧密,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升势明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产品竞争力较强,而俄罗斯的贸易结构改变不大。二是两国产品处于不同的竞争优势区间,基本不存在相似的出口产品,互补性明显。三是中俄贸易结构呈产业间互补状态,这种互补是双方贸易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美作为全球性贸易大国,具有深厚的互补性基础。两国贸易互利双赢,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美国是发达经济体,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高技术资源禀赋丰富;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处于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化产业的深度转型进程中。大国贸易的互补性是中美贸易战略合作的重要支撑。当前,全球经贸复苏曲折,两国可进一步发挥产品贸易结构互补潜力,拓展市场合作空间,破解经贸“脱钩”论,共同增进两国和世界人民福利。  相似文献   

6.
中美两国互为对方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入世”3年来,中美双边贸易的规模继续扩大,但贸易摩擦有增无减。由于中美两国经济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尽管中美贸易的发展存在一些障碍,但总体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7.
中美贸易差额分析及其平衡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逆差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双边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给中关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基于对1994-2005年中美双边贸易差额的分析研究,剔除统计不对称及增值率因素,重估十年来双边贸易差额范围,进一步全面探讨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为平衡中美贸易,中方应采取的对策:应推进新贸易统计方法的研究实施;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展技术贸易;企业应该采取措施缓解中美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8.
版权贸易是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图书版权贸易在整个版权贸易活动中居于关键地位.中国与美国对双边图书版权贸易状态的认知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即中国统计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在双边贸易中处于逆差状态,而美国统计数据分析的结果也显示美国在双边贸易中处于逆差状态.中关图书版权贸易平衡性"悖论"的适用性解释:加工贸易在中美图书版权贸易中的表现形式;转口贸易对中关图书版权贸易的适用性;统计方法对中关图书版权贸易平衡性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蒙古国双边贸易结构演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蒙建交60年来,两国在经贸领域合作友好.特别是近年来,中蒙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蒙古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Lafay分工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教对中蒙双边贸易结构进行实证分祈.结果表明,中蒙双边贸易是在两国专业化分工基础上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两国贸易具有互补性,贸易联系紧密.继续加强中蒙双边贸易发展对于推进我国的地缘能源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的贸易伙伴假说出发,我们对中国与已达成及正在谈判的FTA伙伴国/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密集度、距离因素及贸易互补性进行分析,通过计算贸易密集度指数发现,中国与主要FTA伙伴国/地区的贸易密集度指数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而引力模型的分析显示,贸易距离成本仍然是影响双边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从贸易互补性看,中国与所有已达成和谈判中的FTA伙伴国/地区之间的综合互补性指数均大于1,显示出中国与这些国家/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补性。尽管其贸易互补性有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贸易紧密度在不断提高,说明中国与FTA伙伴国/地区的贸易正从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贸易的转移效应还是比较小的,而贸易创造效应会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