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抓住机遇,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王文良,马大强,邹伟进继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以后,中央提出了以浦东为龙头,加快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这是我国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内容,将对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长江经济带湖北区段...  相似文献   

2.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开发潜力的地区。江苏沿江地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的时机正在到来。在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和中国"入世"后国际资本加速进入长江三角洲的大背景下,以江为轴,东西联动,加强江苏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合作,可以有力推进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开放。  相似文献   

3.
<正> 要认识皖江开发开放的长期性,坚持不懈,稳步前进对外开放,发展经济,是全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的大趋势。我国沿海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继沿海开放之后,沿江(长江)开放、沿边(从黑龙江到广西)开放亦开始提上日程,有些地方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看来,我国很可能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态势,虽然开放时间有先有后,开放程度有深有浅。亚洲、非洲的不少第三世界国家,原来封闭得很,现在渐渐醒悟了,觉得要搞经济,而要把经济搞上去,就得对外开放。在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下,安徽省决定皖江开发开放,着重在沿江地市发展外向型经济,无疑是明智之举。无论从历史和现实来说,沿江一带发展外向型经济确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方面,许多学者早有论述。  相似文献   

4.
湖北长江经济带西起巴东楠木园,东至黄梅刘佐,全长1062公里,包括29个县市。这一地区既有与东部经济技术、管理水平相近的条件和相当突出的智力优势,又有与西部地区相类似的资源优势,且交通便利、基础雄厚,不仅在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是我国今后经济重心逆江西进的主要咽喉。重点加速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建立沿江产业密集带,对于促进湖北乃至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的振兴,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有着极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宜昌,作为长江中、上游的结合部和三峡门户,历来是战略要地,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410万。1982年,宜昌被确定为全国甲类开放城市;1994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所辖宜昌、兴山、秭归三县,被列入三峡经济开放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陆腹地纵深推进,长江流域已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长江为纽带的全方位开放开发战略地带;以浦东开发、三峡工程兴建和重庆直辖为标志,沿江开放开发开始推向一个新阶段。宜昌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日益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长江经济带内6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法,从经济、社会、开放、科教、潜在和环境等6个维度评价综合竞争力和子系统竞争力。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由大到小依次是安徽皖江示范区、重庆沿江示范区、湖南湘南示范区、湖北荆州示范区、江西赣州示范区和四川广安示范区。因此,重庆沿江示范区、湖北荆州示范区应加强跨区域合作,吸引外资外贸,发挥区位优势;安徽皖江、四川广安示范区应加快人才引进,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推动产学研结合;江西赣州和湖南湘南示范区应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生态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与湖南经济发展的研究孙泾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加快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开发开放作为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给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湖南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省份,应把握这一机遇,积极参与长...  相似文献   

8.
<正> 加快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沿江四市的开发开放,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决策,对于振兴沿江、呼应浦东,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沿江四市开发开放的必要性和条件分析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对外开放不仅要在沿海展开,而且要有重点地向内地特别是向长江流域逐步延伸。芜湖等四市地处长江中下游,紧邻对  相似文献   

9.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然而我们对长江保护得还不够,利用得还不够。对长江最重要的开发应为沿江经济的开发,长江经济带涉及东部、中部和西部,是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探讨对长江流域的开发,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对长江流域的保护,保护是开发的重要条件,要发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必须首先为维持长江的健康生命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0.
沿江地区的专家学者倡议尽快成立长江学会,以推动整个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 专家们认为,长江流域横跨我国西南,华中和华东三大经济区,具有我国其他任何流域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进入90年代,中国政府作出了开发开放浦东和沿江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点已经转移到长江流域。在我国东郊、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之间建立起一条高度发达的经济纽带,贯通东西和幅射南北,最终形成内陆与外洋  相似文献   

11.
江苏三届决策者目光 连续锁定沿江开发 1990年4月18日,李鹏总理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上海宣布浦东开发开放。6月18日,陈焕友同志带领全省各市市长和40多位厅局主要负责人赴沪,与朱镕基、吴邦国、黄菊等上海市领导商谈呼应浦东开发事宜。这是国内最早谋划沿江开发的代表团。陈焕友把上海比做“龙头”,江苏为“龙颈”,湖北、重庆为“龙身”、“龙尾”,并指出“长江沿线腾飞之日,中华民族振兴之时”。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以浦东开放开发,带动长江三角洲以及整个长江流域的战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担负着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核心重任,而建设沿江中小城市群应该是未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主要侧重。对目前沿江中小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层级和产业分工不匹配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以长江为轴推进长江经济带中小城市群建设的战略设想和战略对策,旨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推进沿江开发,是综合分析国内外宏观环境和沿江发展的现实条件,着眼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江苏沿江地区开发开放取得了很大进展。1990年,中央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发展的战略决策,江苏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部署,结合本省实际,确定了“开发沿江、呼应浦东、东西联动、南北互补”的工作思路,把建设沿江经济带列入全省“八五”计划和十年发展规划,做了大量卓越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前湖北中等城市为迎接长江沿岸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正在抓紧制订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此之际,不仅需要对改革开放以来湖北重要中等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认真地回顾与反思,而且对中等城市十三年来发生显著变化的居民生活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其经验教训,揭示其发展提高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同样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长江是中国21世纪的经济脊梁。长江流域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必然选择。沿江联动,应加强沪、渝合作,只有上海、重庆这两颗“螺丝钉”强壮了,才有可能使中国经济发展的“H”形大骨架坚挺起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对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推进,作为龙尾重要城市的重庆,对自身在长江经济带中比较优势的认知也日趋重要。运用比较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重庆的对外贸易进行比较优势分析,重点分析重庆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上游经济带中的比较优势。根据得出的结论,重庆在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方面的战略定位也应为内陆对外开放高地城市。  相似文献   

17.
长江经济带在交通设施建设上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等问题,应以长江干流为主轴,以长江航运建设为重点,加快沿江铁路、公路及其他交通设施的建设,形成快速、配套、畅通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并配套建设、完善南北纵向辐射铁路和公路等交通设施,以形成高效、畅通、合理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从而实现长江经济带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州市东临黄海,南倚长江,三面环绕南通市区,与上海、苏州市隔江相望,是接受上海浦东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我国沿江沿海开发地带的最佳结合部,素有“江海明珠”和金三角上的“小上海”之美称。通州历史悠久,于唐末由沙洲成陆,公元958年始称通州。1912年设置南通县。1993年1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通州市。全境面积1640平方公里,人口146万,辖22个建制镇、27个乡和和1个海洋渔港。通州建有两个对外开放窗口——省级通州经济开发区、通州港区。近年来,通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区域产业发展梯度系数测算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11省市的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确定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省市可以重点开放转移的优势产业;通过产业承接能力指数测算,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产业梯度的实证分析揭示了长三角地区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开放转移优势产业的动力,产业承接能力指数分析则表明不同省市对不同产业承接的比较优势条件.基于实证分析,提出长江经济带未来产业转移承接合作与协同发展、实现整体经济带产业布局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运用非径向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2007-2014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分析效率的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分解,通过泰尔指数方法诠释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地区差距的形成原因,利用系统广义矩(GMM)估计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较低且维持了下降趋势,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长江上游、中游与下游三大地区之间差距和长江上游地区内部差距是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地区差距的主要成因;在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无效率中,烟粉尘贡献率最高,其次为SO2,氮氧化物贡献率最低;经济增长、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增加R&D投入强度、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于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的提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