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建设中面临的形势及其发展思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作者认为,尽管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国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要抓住当前发展的大好形势,加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繁荣发展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制度和环境的保障,以使其繁荣局面得以维护和持续发展,因此,科学规范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实行科研管理法制化和制度化,提到了议事日程。为此,必须着手深入研究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立法问题,以从制度法规层面探索建立确保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健康繁荣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护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确立其研究工作的地位和职能作用,明确其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规范要求,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和管理体系,消除学术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体系结构还是建设路径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廓清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是基本前提。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及其关联机制构成了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对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以及关联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路径建议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目前的评价机制过于重科研,轻教学,并且严重依赖学者的成果数量和同行评议及其所负责课题的级别等等“硬性指标”,容易助长不良的学术风气,也容易造成评价的不科学和不公正。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 ,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与自然科学同样的科学本质 ,但是它又具有与自然科学不同的人文性质和功能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应当注重理论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三次讲话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受有关部门委托开展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专题调研。在院党组成员江蓝生副院长和林文肯同志的主持下,科研局成立了由16人组成的课题组,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方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迪认知作用、引领指导作用、前瞻预测作用、决策管理作用和规范矫正作用。作为一个既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的庞大系统,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和知识建制之间又呈现出复杂多样的交互作用与协同效应。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体系决定了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效能。因此,大力开展推广普及工作,既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加速实现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充分保证。为使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取得实效,转变观念是前提,密切协作是基础,健全机制是关键,肯于投入是保证。在此基础上,加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力度还应采取一系列举措:一是组建普及队伍。通过选拔骨干、培养梯队、壮大队伍、激励人才,组建一支思想好、专业精、作风硬的普及队伍,使普及工作从无序走向有序。二是拓宽普及领域。要改变目前普及工作集中于繁华都市的现状,着力覆盖盲点,尤其要向农村倾斜,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三是打造普及品牌。根据普及品牌的载体形象的标识性、文化内涵的先进性、受众群体的广泛性的特征,通过设计品牌标识、明确普及理念、策划普及方案,培育品牌附加值,延伸品牌价值链。四是探索普及规律。普及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价值转化的手段与中介,对其规律的总结与深度探索,必将促进普及事业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体为适应社会时代需要和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已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体系的推进和发展,主要表征为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发现新材料和完善既有理论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体由单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机构(企业和科研单位)和国家(政府)构成,所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主要由创新主体取得创新理论成就的知识转化能力、人格品性素质、思想观念意识以及社会体制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9.
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评价而言,从不同的视角和原则出发可以导致不同的评价方式。但是无论何种评价方式,都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成果做出恰如其分、符合实际的价值判断。根据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成果进行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专家同行、政府机构和公众舆论的评价。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也各自存在着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研管理实践的思考,作者分析了后期资助制度的含义、特点和诸多功能,进而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尤其应当重视后期资助制度,它是课题制的重要的补充,而且适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创新,大多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实际出发,鲜有从古今问题、中外问题等比较角度出发来思考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本文通过分析学科创新的维度与学科建设的原则,借宏观考察民国时期的学科布局和新中国的学科建设等历史经验、回顾我们自身经历的过程,来探索未来学科建设与学科创新的可行与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06年8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在社科礼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出席学部成立大会并讲话。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冷溶主持;副院长李慎明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成立学部的决定》;副院长江蓝生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首批学部  相似文献   

13.
一 知识经济的哲学普列汉诺夫讲 ,学者之成为学者 ,那就是能旁征博引 ,思想丰富具体。我想加上一条 :学者之成为学者 ,还要善于咬文嚼字 ,概念准确。因此我就认为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知识” ,什么是“知识经济”的概念。当然我讲的是一家之言。什么是知识 ?英文是knowledge ,know就是知道。汉文是“知识” ,由“知”和“识”两个单字构成。“知”就是“知道” ,“识”就是对“知”道的东西“识”别。“识”也是“知” ,是“知”道得更明晰、更准确、更具体。在物质和精神这一对矛盾中 ,知识属于精神的范畴。这里有个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14.
当前要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必须坚持理论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上下功夫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先进性 ,在代表“发展要求”和“前进方向”上下功夫 ,使理论研究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在落实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下功夫 ,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必须坚持牢记宗旨 ,在代表根本利益上下功夫 ,把科学回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坚持面向社会、推动普及 ,在促进领导干部掌握基本知识、增强执政能力上下功夫 ;必须坚持贯穿全部、统筹全局 ,在全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必须牢牢把握四个突出 :突出现实 ,贴紧要务 ;突出重点 ,破解难题 ;突出优长 ,打造精品 ;突出创新 ,繁荣学术 ,在理论创新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为社会科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吉登斯  于海 《社会》2001,(11):12-17
在主流社会科学中我们可以分辨出三种主要观点 ,我也时常称之为“正统的共识”(orthodoxconsensus) ,这些观点在战后大部分时期的社会学中声名显赫。我认为事实上它们也已经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中。第一种是自然主义 ,它主张社会科学应以自然科学为榜样 ,社会科学阐述问题的逻辑框架也与自然科学相类似。我更愿用自然主义一词而不用实证主义 ,尽管它们意指许多相同的东西。正统模式的第二个观点是 ,在解释人类活动时 ,我们应该运用某种社会因果概念。也就是说 ,作为人类行动者 ,我们虽然对我们的所作所为以及何以如…  相似文献   

16.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因此必须大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地方社会科学院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基地,能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提供思想理论资源,能对地方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发挥思想库作用,也能对各地人文社会科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坚持正确办院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科研工作,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科研人员队伍,从而充分发挥地方社科院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首次设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使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不仅是时代赋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全新使命,更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解放思想、解放话语权,明确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目标,明晰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理念,探索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途径,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诉求和基本取向,是当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首当其冲的要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