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西部大开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背景,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流动人口的数量、空间分布、就业状况、职业结构、居住模式、婚姻生育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在对若干现象进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就如何创新流动人口管理、促进城市社会和谐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在今后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中,有关政策的设计和制定应立足于构建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通过创新户籍制度、推动暂住人口市民化等途径,消除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基本差别,使他们平等分享各种社会资源。只有这样,城市社会才能更趋和谐与秩序。  相似文献   

2.
王丽  原新 《天府新论》2016,(1):120-127
流动人口的心理融合,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社会融合的总体水平,也对新型城镇化进程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讨流动人口不同社会交往对心理融合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初级社会关系体系显著降低积极心理融合水平,本地社会交往体系显著提高积极心理融合水平;同质性社会交往因素的影响存在户籍、空间转化效应;此外,政府管理服务人员、村/居委会和房东的正向影响显著。拓展社区服务主导功能,丰富社会交往对象、提高本地人邻居比例,是促进流动人口积极心理融合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学学科的理论和经验层面思考流动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关系网络建构过程中所遭受的社会排斥,思考社会关系网络排斥得以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内在的运作逻辑,思考社会关系网络的封闭性、异质性和开放性,我们发现,流动农民工在城市中陷入了一种发展困境,这种发展困境源于流动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遭受的社会关系网的排斥,这种排斥源于一种空间策略,一种"污名化"的叙事和话语系统,一种对社会资源垄断的偏好,一种社会距离的自觉生成,从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性出发来研究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生活世界及其行动链是一个重要而且有效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X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呈现出知晓率和服务率参差不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公共管理理念的指导、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不顺、流动人口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等。因此,在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要引进公共管理的理念、做好流动人口的顶层设计、推进流动人口的双向管理服务及横向协作、促进流动人口的分类管理服务和加强流动人口的自治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郭志仪  周韬 《兰州学刊》2014,(11):200-20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流动人口问题日益凸显。文章利用2012—2013年兰州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评价了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保与婚育、生活与感受以及社会交往和支持。系统分析了影响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的各种因素,并通过OLS回归得到了统计意义上的证据,建议政府从全面多维的视角来认识和规划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政策,有效促进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  相似文献   

6.
人口流动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河北省与我国其他省市一样,流动人口由改革开放初期较为单一的流动模式向多元化流动转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应把握流动人口的变化规律,探索流动人口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社会经济、治安之间的联系,立足于服务,真正做到人口合理合法、有序地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流动人口的积极性,同时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力求在更加科学、合理的法治化轨道上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杨洋  马骁 《贵州社会科学》2012,(10):125-128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后,城市贫困问题开始显现。目前的一些研究指出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贫困的一个来源,有关流动人口与城市贫困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基于绝对贫困的视角。成都应答推动抽样所获取的流动人口的数据表明,流动人口与城镇人口在收入、资产、住房与社会保障方面有较大差距,这是一种相对的贫困。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河北省与我国其他省市一样,流动人口由改革开放初期较为单一的流动模式向多元化流动转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应把握流动人口的变化规律,探索流动人口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社会经济、治安之间的联系,立足于服务,真正做到人口合理合法、有序地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流动人口的积极性,同时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力求在更加科学、合理的法治化轨道上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政策基本上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出台,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局限,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状况依然令人堪忧。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着碎片化、流动性欠缺、转移接续不通畅等难题。鉴于流动人口存在的现实性与长期性,应从中长期的全局性高度重新审视与流动人口相关的各种政策与制度,致力于构建覆盖流动人口的全国基本社会保障统一模式;构建能衔接城乡、区域社会保障体系的转移接续机制和异地缴付模式;有序地构建更加公平与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服务转移支付与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法律以调节社会关系为神圣使命。人们的社会关系,按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传统的法学按社会关系的内容把它分为政治社会关系、经济社会关系、军事社会关系、家庭社会关系、国际社会关系等等,从而形成调节政治社会关系的宪法和行政法,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的民法和经济法,调节军事社会关系的军事法,调节家庭社会关系的家庭法、婚姻法,调节国际社会关系的国际法等等。横跨上述各种社会关系的还有刑事社会关系、诉讼社会关系等,与之相应的则有刑法与诉讼法。以上大致可以视为第一层次的社会关系及因法律调节而来的相应的法律。还…  相似文献   

11.
袁蕾 《兰州学刊》2011,(2):99-104
被排斥在城市住房制度之外的流动人口住房需求与城乡结合部现有政策共同催生了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种种问题。规划建设新型流动人口居住区有利于解决流动人口住房困难,实现本地农民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长远发展。提出政府统筹规划与调控,改革农村土地政策,在集体土地上规划建设流动人口居住区。并对新型流动人口居住区的建设思路和原则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的代际差异使得城市的容纳能力与融入愿望、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加之外部控制力量不足和内部控制力量的弱化,导致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究其根源,不在于惩罚力度之弱而在于社会制度的不公平和社会管理体制的落后。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制度、创新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体制,自然而然成为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根本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发展权是流动人口应该享有的与流入地居民同等的就业、教育、文化、政治、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基本权利和合法利益。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流动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平等发展权、社会保障权等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这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户籍制度改革不彻底、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碎片化、流动人口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必须通过持续发展经济、促进流动人口管理的法治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促进流动人口发展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负二项计数回归模型对问卷调查得到的6省18市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流动的空间范围、流动的时间、就业状况这些变量的情况下,劳动合同签订状况对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项目个数有正向显著影响,户口对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项目个数没有显著影响.这种与人们通常认为户口会影响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项目相悖的研究结论表明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平权状况与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之初相比得到了明显改善,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已经完成了由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之初以身份为依据向目前以权利为依据的转变,这是流动人口社会保险权利进步的表现.未来需要以劳动合同为基础采取措施促进和完善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项目.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流动人口自身的特点出发,对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路径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理论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与领域。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社会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随着人口流动的日趋频繁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作为项目的分报告之一,从流动人口子女社会教育的角度分析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文章首先对流动人口子女社会教育的涵义进行了界定,然后,对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从改变人们的观念、制度创新、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区教育等方面对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教育提出了对策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改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建规模的不断扩大,福建流动人口骤增,给社会治安、交通运输、计划生育等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目前我省流动人口有以下几个特征: 1、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快。1990年与1982年相比,全省流动人口增加54.40万人.增长2.25倍。2、流动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为112.65:100,且年龄构成轻。3、流动人口全省较集中分布在福州、  相似文献   

18.
朱静  候慧丽 《兰州学刊》2010,(6):115-118
文章运用职业分层指数这一社会成员共同的分层标准来分析流动人口的职业阶层结构。通过对农业流动人口与非农业流动人口职业分层结构的比较,发现:流动人口从整体来看多处于中下层职业,非农业流动人口处于中上层职业的比农业流动人口多;从职业类别来看,流动人口集中于技术类职业和简单劳动类职业。由此推论,户籍和职业之间的关系正在由农业与非农业户籍和农业与非农劳动的高度一致性转向本地与非本地户籍和权力与非权力职业之间的重合,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融入只能是功能需求性的融合,而不是同质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论私法与市民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法特定的调整对象决定了它与社会的本质联系 ,即私法不仅决定市民社会关系本身 ,而且决定整个人类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概言之 ,构成社会之人 ,在社会中无非扮演两种角色并对外发生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关系 :一是市民社会角色并直接与其他市民成员发生的市民社会关系 ,二是政治社会角色并通过国家中介而与他人发生的政治社会关系。就政治社会关系与市民社会关系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而言 ,政治社会关系是为市民社会关系的需要而存在的 ,其存在的价值不过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并促进市民社会关系的有序发展而不是相反或其它。因此 ,政治社会关系必须避免自己的过度膨胀与扩张并由此产生的对市民社会关系的限制和剥夺 ,从而为自己与市民社会关系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子女的身份与"高考移民"的户籍甄别手段难以剥离,"高考移民"的非法性使得流动人口子女的高考权利难以保障.必须改革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才有可能破解流动人口子女高考权利的保障问题.文章在对流动人口子女高考权利保障的理论、制度与现实困境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方向:将父母"社保(号)"与子女的"高考资格"捆绑来取代"户籍+学籍"的高考管理模式,以期为保障流动人口子女高考权益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