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面对传统的整一性文本和言说方式在信息化工业社会的式微,时间性艺术为瞬间性艺术诸如摄影、电影等所置换,本雅明对此的批评显示出独特性,在悲悼往昔的同时盛赞新艺术的出现。其中体现出的技术主义美学原则,一定程度上昭示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依据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美学的中国特色制约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维度.美学的中国特色可以概括为: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把文学艺术视为审美意识形态;它规范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形态,其主要表现是:一、以人为本的文学批评,以解放全人类和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己任;二、天人合一的文学批评,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对立统一的价值体系;三、和谐统一的文学批评,追求和而不同、多样统一、多元共存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态势.它外显为革命实践性、伦理意识形态性、整合和谐性的美学特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应坚持美学批评与史学批评相统一的原则,运用审美艺术标准与意识形态标准相结合的批评标准,操作中把审美艺术标准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意象批评是中国美学上一种很重要的批评方法。它的出现与中国审美精神原型和人物品藻密切相关。这种批评方法在古代文论中的运用,体现了中国美学品评方法的诗意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美的性质及范畴的论述。他不仅介绍西方的美学范畴,更论述中国古有的美学范畴,如古雅、嗜好等。二是对中国文学的美学批评。他批评中国的诗词而论述意境范畴;他批评小说《红楼梦》而论述悲剧。  相似文献   

5.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体现出纯译介性研究、中国女性主义文论建设、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研究中国女性文学作品等阶段性特征。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拓展了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突出了女性文学的新视阈与新风貌,对女性意识和女性文本的独特关注也促进了中国女性写作的繁荣和发展。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中国化结束了中国父权制美学关于审美价值的专制独白,对既存的审美批评标准进行了富有深度的女性主义反思。虽然中国的女性主义批评还存在历史观照和文化剖析等方面的某些片面和缺失,但毋庸置疑,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中国化已经对中国的女性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顺应生态美学研究良好的发展态势,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化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撰写的《生态美学丛书》的出版。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探讨生态美学的平台,从而得以在国际美学的大舞台上展现中国传统美学深远而宽厚的智慧。以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者严肃而审慎的思考。丛书中论及的当代文艺学转型、生态存在论美学、文艺生态审美、当代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等问题,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等多重审美关系,是对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也是对生态美学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科学预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即批评者在批评过程中试图摆脱史学意识的束缚,并逐渐将其中积极因素吸收转化为文学、美学意识的历史。清初至19世纪末,小说批评经历了史学意识的蜕变与升华、回流与涤荡,最终从美学意义上深化了对典型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通过积蓄力量,后实践美学终于以反对实践美学的共识和理论旨趣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迅速崛起,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也逐渐浮出水面。甚至可以说,后实践美学就是在反对、反思实践美学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章梳理了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评及实践美学对这些批评的反驳。后实践美学批评了实践美学对审美属性、感性、个体的生命与存在、超越性的忽视及二元对立的落后思维方式;实践美学对此进行了逐一的辩驳。论者认为,后实践美学敢于挑战权威,从实践美学的困境中积极寻求美学的突破,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也确实抓住了审美的特点和实践美学的许多症结。但是,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许多具体的批评往往没能从其全局、整体出发,而且,后实践美学提出的许多概念、命题都缺乏必要的限定,有混乱之嫌。实践美学基本上不同意后实践美学的批评,但也在论战中正视、修正了自己的一些缺陷。但双方都有自说自话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屈指可数的批评家,茅盾建构了现代文学批评中的一种重要批评模式,即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并重的"历史—美学"批评模式,将文学批评视为"运动着的美学".此种批评模式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深刻影响,应认真总结其经验,并予以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继《红楼梦评论》之后写的另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境界说”是此著作的中心论题,也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文学批评以190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王国维接受西方美学新概念,直接用于文学批评实践。后期,主要继承中国传统并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因素,融合贯通化为他的美学思想营养,创立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美学理论。以下就王国维的“境界说”对中西美学思想及其批评方法的继承、融合与发展谈几点浅见。一、“境界说”基本理论内涵及其构架《人间词话》分为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本文较为全面考察了文学与电视的关系 ,对文学式微、电视兴盛的原因以及作家们对此的不同态度作了剖析和归纳 ,探讨了文字文化与电视文化各自的审美特点和优势 ,分析了两种文化在发生联系中的冲突现象 ,并指出电视文化批评所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人化批评是中国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学观念和批评方法。本文追溯了人化批评由个体的同构——同形——同态——同质——同气向群体的社会关系设喻渐进的历史发展脉络及表现形态.并以此探究对中国美学的造成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论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美学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作家和批评家。在其广泛意义的批评活动中,他始终坚持以文体、生命和美作为批评的美学测度,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与主流批评形态相异的批评文本,维护了文学多元的审美格局。  相似文献   

14.
西方生态型美学由三个领域组成:环境美学、生态批评和生态美学,三者在西方审美的生态转型中,以解构和建构的方式,共同促成审美世界观和审美感知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特别强调理性干预的作用.由于对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的理解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态美学.西方生态美学与非西方美学(比如中国美学)的汇通,有利于提升正在困境中的理论清晰性,将会有益于一个新的世界美学框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关于当代中国(大陆)三代女批评家的笔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骏涛 《东南学术》2003,(1):150-166
当代中国 (大陆 )女性批评家之形成一个群体 ,并在文坛上 (主要是在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领域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在 2 0世纪 80— 90代之后。三代批评家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第一代主要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或说美学—历史批评 ,特别注重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实际 ,并以自身的生命体验 ,加入对当代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建构 ;第二代女性意识凸显 ,倡导并运用女性主义批评 ,以多学科的研究视野对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 ,将女性文学批评推向多学科研究的境界 ;第三代从文学向文化领域延伸 ,大多以双性视角或超性别视角关照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并显露出某些新的批评思路和批评策略经过三代人的努力 ,中国大陆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已经从“浮出历史地表”而到渐趋成熟壮大。女界人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如此蓬勃的发展 ,这是近百年中国妇女运动史上未曾有过的。但从总体上说 ,大陆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尚来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建构 ,如何将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建立中国女性文学自己的批评标准或坐标系 ,并调整女性主义批评的思维和策略 ,开拓出一条自己的批评研究之路 ,这尚需三代女批评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美国汉学界的诸位相关学者基于美学视域对于中国现当代小说予以了独到而深入的考察。其中,夏志清、李欧梵与王德威等批评家的相应小说批评实践展现出从优美美学、浪漫美学、颓废美学、怪诞美学到抒情美学的审美范式与标准的转向,进而不仅从不同视角印证了当代西方美学的发展轨迹,而且从不同层面揭示了其所涉及的小说文本的诸种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文艺学和美学:没有说完的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立元认为,20世纪中国文论和美学,并非"全盘西化"的过程,而是既不同于古代传统文论和美学、又不同于西方文论和美学的现代文论和美学新传统的建构、生成过程。20世纪的中国文论和美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新传统。其在当前的发展中面临的深层问题在于基本理论缺乏与"史"和批评的互动、互通。当代中国文艺学和美学走出困局的必由之路,仍在于立足于如何解决当前中国文学所面临的这一现实问题,并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达到理论、批评、历史三方面的协调和统一,形成整体突破。高建平则认为,我们只有来自西方的"美学在中国"和美学的史前史,没有中国美学。提出"文化多样性"口号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审美的普世性与地方性之间的张力关系。今天我们需要建构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普世性的"中国美学"。王建疆认为,学科首先要讲公理、范式、共性,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特色或个性。同时,也不能从学科发展的水平高低来论断该学科是否存在,而是要放眼现实。其发展也应该遵循自然之道,而不是盲目的重构。  相似文献   

19.
茅盾前期文学批评观的转型与作家论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现代作家论的代表性批评家茅盾的前期文学批评观的发展和转型,以及这种发展和转型对于建立他的文学批评本体观念的作用,进而研究了茅盾批评本体论在作家论批评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视角——“史论”的笔法;“史论”笔法奠定了茅盾作家论的历史批评和美学批评的评价尺度,从而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了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鸦片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历史、社会及文化现象之一,因而近代小说对此多有反映.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近代小说的鸦片叙事呈现出一条明晰的由滥觞到发展、勃兴最终走向式微的弧形轨迹.近代小说的鸦片叙事存在着三个显著特征,展现了不同时期作家对鸦片主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及其书写鸦片时的心理嬗变.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鸦片叙事在近代社会乃至毒品走私与消费依旧猖獗的当下中国具有相当重要的文化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