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科尔沁情歌与民俗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蒙古族是一个喜歌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作了大量异彩纷呈的民间歌谣,蒙古族情歌堪称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蒙古族情歌丰富多彩,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生产习俗、生活习俗、信仰习俗、审美观念等在情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刘仕海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0,(Z1)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乡素有“诗海歌洋”的美誉,情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婚恋的媒介。然而,改革开放后,苗族情歌却日渐衰落了。文章以黔东南苗族情歌为例,认为苗族情歌衰落的原因是节日淡化使苗族情歌失去生存的土壤料来文化冲击使苗族情歌丧失作为婚恋媒介的功能;苗语词汇滞后制约苗族情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梅山情歌的源流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楚魁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1(1):31-34
梅山情歌是梅山地区独特的社会环境和风土人情孕育出来的。“野合”是梅山情歌的一条重要源流。其主要特点是思想感情浓烈、淳真,风格爽朗、明快,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形式、句式、格式比较自由,有押韵,但不限平仄和口语化,简练质朴及多用比、兴、夸张和衬托的表现手法等。 相似文献
8.
白志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114-115,119
汉族民歌资源丰富,其中情歌占了很大一部分,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大量丰富可靠的原始资料。历史悠久的汉族情歌,可分为雅、俗两种,而在这两种对立的汉族情歌发展史中,蕴藏着的是其遮掩下的民族性张力,为数居多的汉族情歌则成为了缓解这种民族性张力的途径,使得这种民族性张力得以平衡、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家语情歌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一符号系统主要包括社会风情符号、审美意象符号和语言表达符号,就是这些符号彰显了土家语情歌的丰富内容;体现出土家语情歌的符号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塔吉克族民歌构思模式主要有兴体构思、比体构思、赋体构思三种形式,内容上表现爱情生活方面的伦理、道德、审美、婚恋观,格律上采用了“格则勒”、“柔巴依”、“玛斯纳维”等体式。 相似文献
11.
苗族与客家分别是中国迁徙规模最大的民族和民系,在族源上,客家的主体人群之一畲族和苗族具有同源性。随着在迁徙过程中文化的变迁和融合,苗客文化呈现很大的异质性。苗客文化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在二者博大精深的民间口头艺术——情歌中能够窥见端倪。 相似文献
12.
13.
马华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2):125-128
在中国现代民间情歌中,抒情最强烈、最大胆、最开放、最富有魅力的要算大西南民间情歌了。大西南民间情歌的开放性表现在:(1)情歌中不仅抒发无法抑止的炽热情欲,而且还毫不隐讳地表白赤裸裸的性欲。(2)情歌歌唱者不限于未婚男女,已婚男女也大唱情歌,而且所追求的也不局限于未婚者。(3)不仅男性抒发性苦闷,女性也抒发性苦闷。(4)自由恋爱,自主婚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樊篱。大西南情歌发达原因有三个因素: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4.
桂西高山汉族情歌属七言四句或倒三句半的形式 ,修辞上融汇了多种辞格 ,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比喻 ,在喻体选择上洋溢着浓郁的乡土味和清新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情歌--《思相》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亚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3):62-65
土家族情歌种类繁多,景阳土家族情歌<思相>是其很特殊的类型.它侧面地反映出不同历史背景和婚姻制度下女性的不同心态和情感变化及她们所持的不同道德观念.研究其传存的原因,可以看到民族歌谣中所包涵着的一些人类婚制存遗的独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分裂,是华人物理学界一段著名的公案两位曾经最亲密的合作者,最终却冷眼相向,内情究竟如何?即将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诺贝尔奖中华风云——李政道传》首次详细披露了二人恩怨的始末。 相似文献
17.
衬词是一种虚词、语气词。从发生学的角度讲,它是原始人类在语言产生之前,迸发于胸中的各种情感外显的历史遗迹。从语言学的角度讲,它作为不定性的语言(语音),为行文或歌唱的需要所加的词,使歌词具有韵律美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梁多亮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1):F0002-F0002
《遥远的情歌》是李新勇以情歌为载体演绎的一段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生于青藏高原东南沿横断山脉安宁河畔的李新勇,以这片热土的山水人情、民风习俗、社会变迁的许多动人故事作为他的创作源泉,立志用爱与真诚铸造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20.
论羌族情歌对美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口语化的诗歌语言、本土化的表达方式、民族化的审美追求三个方面探讨了羌族情歌所具有的多样性、民族性、诗歌性、口语化等特征,通过分析羌族青年男女之间表情达意的情歌,展示了羌族人民自古喜爱用“歌”表达自己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民族特色。从歌词的结构表现、题材选择、语言表达、音韵构成等方面,论述了羌族情歌在表达对美的追求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方式。对人们了解、认识、研究羌族情歌,扩大其传播、影响及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