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孔夫子搬家”——全是书 如今,有一句流行语,叫做“与时俱进”。我的书房,也“与时俱进”。 我的书房浓缩着中国时代的身影。随着中国结束了“福利分房”,进入商品房时代,我也着手购买商品房,以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于是,“沉思斋”也随着搬迁了。  相似文献   

2.
《现代交际》2002,(12):30-31
如果你够时尚,那就不要说“酷”了,因为“酷”早已经过时,“蔻”已成了取代“酷”的流行词。“蔻”源于日本的“CUTE”,原意是“可爱”,但经过我们的翻译和引申,它已经成了“扮嫩”的同义词。“扮嫩”表现在天真的口袋裤上,也表现在烂漫的束绳裙上;表现在孩子气的带风帽T恤衫上,也表现在天使般的糖果色娃娃鞋上;表现在有童话味道的渔夫帽上,也表“装嫩。  相似文献   

3.
《女性天地》2010,(1):34-35
在大多数人眼里,如果自己没考上公务员,有个“公务员老公”或“公务员老婆”也是件幸福的事。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无奈地“逼”出了一群“考碗族”,也冒出了一群“嫁碗族”。公务员这个职业不但在就业方面很吃香,而且在择偶方面也很“抢手”。  相似文献   

4.
伍振 《老年世界》2013,(10):34-34
《品三国》的易中天红了,《说论语》的于丹火了,他们的走红也给中国带来一场“国学热”。有人说“国学热”不必变成一哄而起,也有人说如果不去真正地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我觉得“国学热”总比“不热”好。  相似文献   

5.
大明王朝覆灭的那个时期,也如任一改朝换代之际,杀戮是极平常的风景。见诸记述,“贼”(特指李自成、张献忠军)、“虏”(专指清军)杀明的官、官军,官军则于杀“贼”、“虏”外,还不免要杀民(“良民”)。民与平日里被讥为“白面书生”的士也参与了杀戮,所杀的可能是“贼”、“虏”,也可能是积了公愤的酷吏以及有着私怨的仇家,甚至是某个被认为“可恶”之人。有冤报冤,有仇报仇。至于降贼降虏者,自然是人人得而诛之。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推荐陈寅恪先生为清华国学院导师.校长曹云祥说:“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先生生气了,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廖廖数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几位朋友总夸赞我“深沉”。每每听到这些“溢美”之词,。G底不由得常常涌起喜悦的热流。我终于不再是那个快手快脚的毛头小伙子,也开始“深沉”起来了。然而,究竟“深沉”在哪里,连自己也不知道。有时想搜寻一番,却怎么也搜寻不到一点“深沉”的痕迹。最后竟想到了“模糊”思维:不必要清楚明确的东西,就应该含糊它、淡漠它,因此,我便不再去想。就这样在浑浑噩噩、迷迷瞪瞪中又“深沉”了数月,后来,我竟连话也不愿说,连笑都不想笑,“深沉”得都“深沉”不起来了。终于有一天家庭聚会时,兄弟姐妹欢声笑语,而我却无米…  相似文献   

8.
哈哈境     
《金色年华》2008,(8):9-9
老人看病一位80岁的老人向他的医生诉说膝盖的疼痛。医生仔细检查后说:“您也知道,膝盖已经活动了80年,您也别抱太大期望了。”“确实是的,”老人附和道,“但是,医生,另一只膝盖也活动了这么久,却没有这么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钱国宏 《老年人》2010,(1):31-31
时下,一种叫“QQ农场”的娱乐游戏正风靡网络,这股风也刮到了我们家里,就连我那六十多岁的老母亲也“身陷”其中,如今已经荣升“农场主”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秋风渐起,天气渐凉,懒洋洋的“秋乏”也相伴而生,对此专家建议,适当午睡可有效化解“秋乏”。但专家也提醒,对于工作紧张的“白领”一族而言,要掌握午睡的方法,切忌午睡不当成了“误睡”。  相似文献   

11.
读了《老年人》2002年第六期刊登的《我改〈湘江秋钓〉》和《也改〈湘江秋钓〉》两文,感觉改得可以,但仍有不够妥当之处,现拟对“也改”再作一些修改。“也改”起句改“江畔”为“蓑笠”,认为“蓑笠”一词有古朴的韵味,我认为写诗要切合实际。现在已是21世纪,不是柳宗元那个时代了。柳宗元《江雪》一诗写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联,其中的“蓑笠翁”形象很鲜明,“蓑笠”一词用得好。而现在又有谁穿“蓑”戴“笠”去钓鱼的呢?就是在农村也极为少见。所以,可将“蓑笠”改为“草帽”,而把“相将”改为“轻装”。因为钓鱼有时…  相似文献   

12.
宋臻 《职业》2010,(2):16-17
抑郁被形容为“心理病理中的普通感冒”,因为它发作频繁,也因为几乎人人都在一生的某些时间中或多或少地体验过。当“累”、“烦”、“无奈”、“郁闷”逐渐成为口头语时,我们发现,抑郁也缠上了白领们。  相似文献   

13.
文鸽 《当代老年》2007,(1):35-35
人们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往往是指太阳新升起时,不包括夕阳。因为夕阳即使再“无限好”,也“只是近黄昏”矣,渐渐没亮了,黯淡了,落幕了,何“新”之有?说的也是。自然规律千古不变,神仙也不能逆转。但美丽、漂亮、时尚、悠闲、享受、作为,进取,不只是属于青少年,老年人也样样有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人有“叹老嗟卑”之癣,的确是很俗气,无怪青年人看不上眼。以区区之见,因怕被人说“俗”并不敢言“老”,这也未免雅得可以了。倚老卖老固然不好,自己嘴里永远是“年方二八”也未见得妙。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学界、政界、舆论界,一谈到中国的各种社会思潮,几乎都会提到“左右之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各种思潮纷繁复杂,“左”和“右”也被视为最主要的两大阵营。因此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分歧和对立.也通常被看成“左右之争”。但是,从政治学理论看,用“左”和“右”的概念来解读中国社会的思想分歧,事实上背离了“左”和“右”这两个政治概念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前,“民间神医”倪海清因生产、销售假药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判决后,不光倪海清本人不服,“我把癌症病人治好了,也是犯罪?”连很多患者也为这位“民间神医”抱不平,认为他拿偏方治病是为了“救人”。  相似文献   

17.
剩饭     
《老年人》1996,(4)
剩饭假期间,小明住在爷爷家。开学回来后,每餐都吵着要吃剩饭。妈妈说:“过去有剩饭,要你吃你不吃,现在何解嘛?”“这是秘密。”“吃饭也是秘密?”“你知道奶奶的头发为什么白了?”“老了呗!”“爷爷也老了,头发为什么没有的’“呵……那是他不睡懒觉”“不!他...  相似文献   

18.
王育兰 《老年世界》2009,(24):11-11
我是一名离休干部,有过在北平参加“学运”和亲临“开国大典”的经历;上世纪50年代也曾被授予“内蒙古直属机关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也可以说,“为人民服务”了一辈子。如今年愈古稀,依旧愿将余热充分运用而不想赋闲在家“颐养天年”。也许,这就是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金色年华》2009,(6):52-52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 “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  相似文献   

20.
阳春三月,天气渐渐转暖,奥运的气氛也越来越“热”。北京街头的一些户外广告牌上,不知什么时候换上了“北京欢迎您”的字样,设计制作实在算不得精美,乍看上去还以为是公益广告,而仔细打量后,才知道是一家名为“欢迎您”的北京酒厂的“杰作”,让人忍俊不禁这便车搭得也忒是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