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的崛起,产业是关键;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产业发展是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把“五大兴市战略”作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工作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陈智 《四川统计》2014,(1):48-48
成都,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首位城市,也是我国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尤其是当前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和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建设等一系列机遇。来自海内外的投资者、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概:“其它城市仍在热身,成都早已开始狂奔。”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上有将近40%的人生活在城市,到2030年这一数字要达到60%。因此城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零碳城市”概念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所谓“零碳城市”即指城市对气候变化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或者说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追本  相似文献   

5.
邵昱 《四川统计》2010,(1):31-32
最近,在成都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成都市委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努力在20年时间加以实现的远景宏伟目标。这引起省内各地的广泛关注和学者们的热烈讨论。从媒体收集的信息反馈看,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市民的反应中,普遍持积极认可和乐观期待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情》2013,(10):17-18
王静安,9岁开始学医,先后师从廖里癸、李辉儒等12位蜀中名中医。是四川省两位国医大师之一。医术精湛,众科之中,尤精于儿科,被广大群众尊称为“儿童的保护神”,被患儿家长尊称为“王小儿”。先后出版了《静安慈幼心书》、《王静安临证精要》、《王静安医学新书》三本医学著作。  相似文献   

7.
遂宁与成都、重庆等距150公里,地处成渝两个特大城市的最佳辐射点。在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一极一轴一区块”的规划中,遂宁是唯一一个既进入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又进入成渝通道发展轴,还纳入了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市州。在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下,“十一五”期间,遂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飞速跨越。  相似文献   

8.
张焕明 《统计研究》2008,25(11):9-17
 目前一些学者对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收敛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与地区经济收敛的分析框架,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新解释。本文的主要论点是:落后地区代表性生产部门加大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投入,引进或研发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工业化进程,实行赶超战略有利于缩小本地区与领先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增长的速度,甚至于实现经济收敛。并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省区的经济增长现实验证了理论假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黎志 《四川省情》2010,(9):57-58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电力 2008年由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爆发,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国都在出台政策积极应对,以利于自身在全球重新构筑的利益结构中占据有利地位。可以肯定,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碳排放”很快会成为企业新的评价标准,也将很快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游戏规则”。这对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及制造业大国,  相似文献   

10.
资阳市立足造车产业的比较优势,倾力打造“西部车城”城市名片。通过近10年的发展,形成了机车、农用运输车整车及零部件配套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产业链条,车产业逐步壮大为资阳工业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成为支撑资阳工业发展的脊梁。  相似文献   

11.
资阳市立足造车产业的比较优势,倾力打造“西部车城”城市名片。通过近10年的发展,形成了机车、农用运输车整车及零部件配套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产业链条,车产业逐步壮大为资阳工业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成为支撑资阳工业发展的脊梁。  相似文献   

12.
《统计与社会》2011,(1):22-22
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5年中,西藏生产总值先后跨上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三大台阶,由2005年的248.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07.46亿元,增长79.5%,年均增长12.4%,延续了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经济增长保持在12%以上的良好态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委省政府立足新的历史条件,从抢抓重大发展机遇的需要出发,明确提出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外交流上,四川借助重庆航运优势,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区际交流,重庆则借助四川部分的西部综合交通区位优势,扩展对西部地区的经济辐射。  相似文献   

15.
喻志军 《统计研究》2009,26(5):94-99
 本文目的在于给出客观准确评价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论文通过理论推断阐述了随着社会进步,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贸易竞争力水平和来源也将不断更新。进而通过计算中国、美国、德国的相应指数和实证比较外贸竞争力的不同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归纳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综合评价中国贸易竞争力的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