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何镜堂,1938年出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全国政协第九、第十届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1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临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与何镜堂院士亲切握手。称赞中国馆“很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2013年4月15日,应美国哈佛大学的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院士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作了题为《剧变中国的建筑传承与创新》的精彩演讲。哈佛大学建筑学系系主任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演讲交流活动。哈佛大学历年来坚持在每个国家遴选最有代表性的1—2位对世界建筑发展贡献卓越的大师前来讲学,何镜堂院士是其近年来邀请的两位中国建筑师之一。何  相似文献   

3.
那子 《北京纪事》2010,(6):14-17
何镜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总设计师,1938年生于广东东莞,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曾先后设计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中国市长大厦、鸦片战争海战博物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北京奥运羽毛球馆、北京奥运摔跤馆等。中国馆又称"东方之冠"。  相似文献   

4.
正张铭MZA,PS(美国MZA建筑设计有限公司)CEO美国建筑学学院院士美籍杰出华人称号2014年美国建筑师协会设计金奖荣获30项以上国际建筑师设计竞赛一等奖/中标方案201 4年英国“世界建筑”商业建筑设计奖2006年亚洲商业地产联盟最佳绿色建筑奖2004年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0名建筑师称号美国建筑学学院院士(FAIA)(新中国唯一一位大陆华人院士)紫金山麓,初夏的南京,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花香,踏上故上,张铭直言感觉好极了。这位游子,在海外打拼了数十年,在美国建筑设计行业成为佼佼者,听到家乡召开江苏发展火会的呼唤后,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5月28日在中科院第11次院士大会上作报告时指出,中国科学家必须审慎选择科技发展目标,集中有限资源,重点突破,在本世纪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面对新世纪科技的发展,院士们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做出创新性的科学贡献,学部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将承担“科学思想库”的重要责任。中国现代化建设对科技发展的需求、世界科技发展的态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科技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以及国家科技资源的现实,决定了中国必须根据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态势和国家需要,慎重选择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2006年9月23日,由“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学术委员会、东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主办,东北大学承办,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8家单位协办,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与自主创新”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在东北大学汉卿会堂隆重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有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佘志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副主任陈晓田、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李树森、沈阳市科教工委副书记赵日刚等领导,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李京文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王众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  相似文献   

7.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人,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01-01-101”专题重大责任专家,中国遗传学会理事,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今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袁隆平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8.
瞿金平 1957年6月出生,湖北黄梅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自1977年在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塑料机械及加工本科专业以来,瞿金平院士在华南理工大学学习、工作30余年,是一位华南理工大学培养出来的院士。此次当选,使得华南理工大学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增至7人。瞿院士对社会科学颇具兴趣,也是本刊的作者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筑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各种风格流派掺杂混合、起伏跌宕。但是,在建筑批评中对于建筑存在本质的探讨长久以来处于缺失的状态。本文从海德格尔晚期存在理论和天地人神四元整体思想出发,对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与何镜堂的中国馆做了穿越时空的分析,提出二者均是海德格尔存在真理的体现,并以此为基点衍生出对未来建筑的探讨,提出建筑在现在和未来都应该让更多人聆听到存在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徐匡迪求师     
石口 《成才与就业》2011,(21):20-21
中国钢铁冶金专家徐匡迪教授,是浙江桐乡崇德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冶金系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上海市市长等职,现任中国经济工业联合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博±生导师。不少上海市民说起徐匡迪市长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道:“顶呱呱”“很懂行啦”。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两院”院士、建筑学大师吴良镛教授警告说,在西方往往只是书本、杂志或展览会上出现的畸形建筑,现在北京及其他少数特大城市真正开始盖起来了。“畸形建筑动辄多花费十亿、十几亿、几十亿,请建筑史家和建筑经济学家来研究一下,中国是不是已经成了最大的建筑浪费国家”。  相似文献   

12.
叶薇 《今日南国》2010,(10):30-31
在历届世博会上,企业馆往往是其中最出彩的展馆,企业馆也成为世博会展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形式。 “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是上海世博会最后确定的一个重要场馆。该馆由复星集团牵头组织运营,一批中国顶尖民营企业联手参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基础地理信息与数字化技术实验室,2002年12月作为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开始建设。实验室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共38人,其中俄罗斯外籍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8人,博士后人员8名。实验室主任为卢秀山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国内知名的测绘界17名专家组成,其中有两院院士6人。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宁津生教授。实验室研究方向为:“3S”集成技术及应用,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更新,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与应用,资源环境监测与预警。近5年来承担国家“863”课题2项、“863”子课题3项、“973”二级子课题1项,国…  相似文献   

14.
由福州大学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作为主要承办单位的“2005中国(福州)现代物流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于5月16至18日在福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可镁教授,福州大学校长吴敏生教授等海内外嘉宾出席了开幕式,美、法、日等国家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区共300多名专家学者莅临大会。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公关》2011,(2):15-15
3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局等机构共同发起的首届“核心科技与国家产业形象中国创造院士论坛”,提出了“国家产业形象”的十点倡议:掌握核心科技.主导国际标准.绿色环保低碳,共赢和谐发展:加强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改进工业设计,提升文化内蕴.铸造产品品质.追求精益求精;升级服务体系,建设全球网络恪守商业道德,勇担社会责任,规范行业行为.杜绝恶性竞争;创新中国管理,推动转型升级,拓展全球业务,打造世界名牌。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于2008年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河海大学获得3项国家科技奖。其中王超教授主持的“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污染物输移过程及系统耦合模型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吴中如院士领衔的“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隐患病害检测与健康诊断研究”和河海大学参与的“紊流模拟技术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熊红明  程群 《百姓生活》2013,(12):21-21
“共和国诗勋”、“世界民间文艺巅峰人物”、“中国艺术飞天奖杰出贡献人物”、“中国书画界大师级人物”……人们可能无法想象,今年74岁的广西南宁退休工人老刘,是一名获得各类奖项超过百个的“文艺大师”,而且身兼“出版社社长”、“画院院士”、“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而8年来他为参加各类评奖活动花费了数万元。  相似文献   

18.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所谓“行成于思”,大师之大,不惟因大事而得大成,亦因其有大思。70年来,南京理工大学能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就在于汇聚一批又一批大师,又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大师。如今,南京理工大学拥有27位两院院士、4位外籍院士,并培养出15位院士。值70周年校庆之际,本刊特编发“校庆特刊”,并开设“院士笔谈”专栏,约请刘怡昕院士和陈光院士分别就“立德树人”与“科学家精神”发表看法,两篇短文虽文约而义丰。  相似文献   

19.
两宋数百年之历史 ,尤重国家图书的收集和整理。由于统治者积极奉行“广开献书之路”的政策 ,采取了有效的“据目求书”、“奖赏献书”、“专使访书”等措施 ,使“三馆”、“秘阁”书库的藏书得到了迅速补充。纵观两宋国家藏书事业的发展历史 ,虽历经 30 0年沧桑 ,却呈兴衰起伏之状。至南宋末年封建国家藏书数量达到唐宋以来藏书历史发展的顶峰 ,这无疑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华人时刊》2008,(10):48-48
2008年8月12日,张立纲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医院悄然离去,在家人的陪伴下,72岁的老人走得安详。张立纲头顶5个院士头衔: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