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九八二年春,我们和詹承绪同志一道对云南省碧江县原四区(洛本卓公社)白族的社会历史进行了实地调查。这一地区的白族自称白尼或巴尼,意为白人,当地傈僳族称他们为“勒墨”,属白族一个支系。勒墨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碧江、泸水、福贡等县境内怒江西岸  相似文献   

2.
论怒江勒墨人的父系家庭公社修世华白族共195万余人(1990年统计),主要分布在云南大理州、怒江州和丽江地区。白族有民家、那马、勒墨三个支系,其中民家约占总人数的95%,那马占3.5%,勒墨占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白族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3,(9):52-53
湖南有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8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后四者人口较少,呈散居分布。据“六普”统计,全省有白族人口11.58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77%,主要聚居在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洪家关白族乡、马合口白族乡、刘家坪白族乡、淋溪河白族乡、走马坪白族乡、麦地坪白族乡等地;回族人口9.47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45%,全省绝大部分县市区都有回族人口,  相似文献   

4.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地处鄂西南边陲,是湖北省惟一的一个白族乡。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一直制约着铁炉白族乡经济发展。在铁炉白族乡的12个行政村中,泉峪村就属鹤峰县24个不通公路的行政村之一。该村基础设施落后,无  相似文献   

5.
桑植白族本主神祠与宗族祠堂在功能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叠合,其分布在空间上以城区及白族聚集区密集度为高,时间上以清代至民国较为密集,清代又多在乾隆年以后,损毁多在"文革时期"。桑植白族本主神祠的空间分布与桑植民家人的历史迁徙及落户桑植的历史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地理环境、宗教需求、经济因素、宗教文化传统以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也是影响桑植白族本主神祠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白族总人口有185.81万人,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主要聚居于云南大理。2005年,桑植县总人口434927人,其中白族人口101903,占全县总人  相似文献   

7.
大理传统白族民居,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如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大理古城及其周边等白族聚居区。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不管是其院落布局、结构形式还是构造工艺等均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质。尤其是在照壁的建筑处理上最为突出。照壁作为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白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还凝聚着白族文化的深厚底蕴。经过时间的洗礼和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当传统的院落建筑逐渐被现代的高楼大厦所替代时,照壁并没有因此退下历史的舞台,它与时俱进逐渐演变为新的艺术形式——玄关。玄关传承着照壁的内涵,不仅蕴藏着丰厚的传统元素,还兼具了现代气息,它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也是二者相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白族石雕中具有白族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体现出白族悠久历史的文化韵味。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白族石雕文化在居民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白族石雕的特点,探讨了将白族石雕应用于居住环境中的可行性。然后分析了白族石雕在城市广场建设、居民小区建设、园林景观建设等方面中的应用情况,并在分析中得出将白族石雕应用于居住环境中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9.
白族石雕中具有白族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体现出白族悠久历史的文化韵味。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白族石雕文化在居民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白族石雕的特点,探讨了将白族石雕应用于居住环境中的可行性。然后分析了白族石雕在城市广场建设、居民小区建设、园林景观建设等方面中的应用情况,并在分析中得出将白族石雕应用于居住环境中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教育碑刻资料为中心来看,儒家文化的传播,科举的兴盛促进了白族地区人才迭起,他们逐步改变了大理地区文化落后的状态。大理地区社会上展开了一系列尊经崇儒的教育活动,在白族地区营造了儒家文化氛围,有利于儒家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儒家文化在白族的社会传统道德中也有渗透,摈弃了社会陋俗,维持了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1.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因远镇,是滇中白族的主要聚居区。1989年,元江县共有白族5,91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4%,集中居住在因远、安仁、奔扛、红安、补垤、马鹿、北泽、安定、沙浦九个白族村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远镇白族均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特点,因而探析因远镇白族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及其社会文化机制,对于研究和把握整个白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在白族地区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白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振奋整个白族的精神风貌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姑娘》是白族文学中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叙事长诗,主要讲述的是白族妇女青姑娘以生命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故事。该诗结构上采用了白族特有的本子曲形式,在语言上则具有声音和谐美、词语淳朴美、形式变化美以及修辞乡土美的特色,可以称为白族文学中的模范文本。  相似文献   

13.
邓道理  王军  曾光明 《民族论坛》2009,(4):F0003-F0003
<正>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农历三月初三(3月29日)是白族人民的传统民族节日,湖南首个白族"三月街"文化节活动在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举行。此届文化节芙蓉桥白族三月街主要有三项活动:一是祭祀游神。本主教是白族特有的一个宗教习俗,芙蓉桥白族奉王鹏凯、钟迁一、谷均万三位先祖为本主,把他们的神像供  相似文献   

14.
白族天文历法研究李晓岑一、白族天文历法的产生与发展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文化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之一,共有100多万人,80%以上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地区的古文化遗址,包括天文历法遗迹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应和白族先民有或多或少的...  相似文献   

15.
根在大理 “桑植白族的根在大理!”说起桑植白族的渊源,桑植白族学会副会长谷利民说。湖南白族起源于宋末元初,是一场军事战争的终结。即1252年,蒙古军攻破人理国后,大将兀良合台率军攻取南京。兀良合台在云南建立了一支“寸白军”,由大理国王段兴智的叔父段福率领。  相似文献   

16.
白族善于学习先进文化。一部白族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白族对中外先进文化,尤其是对中原及汉族先进文化学习的历史。正因为有这样开放的心态和虚怀若谷的胸襟,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今天,它总能把握和追随时代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地使自身得到同步发展。这一特点充分体现在本丛书所精选、辑录的这些作品上。正是对中外文化的学习,正是与民族、时代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使得作为白族知识分子杰出代表的这些作家和学者,取得无愧于自己民族的辉煌成果。白族善于兼收并蓄。她不保守、不狭隘、不自满,对…  相似文献   

17.
白族对"民家"、"民家人"之称表现出高度的认同感。云南白族被认为是桑植"民家人"的始祖,对其形成原因,本文主要根据明王朝在全国推行以卫所为主体的军事制度来探究,不难发现桑植白族是"爨僰军"作为归附军戍守卫所留下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正麦地坪白族乡位于桑植县西北部,境内山多林密。它东与芙蓉桥白族乡相连,南与马合口白族乡接壤,北与走马坪白族乡接界,西与官地坪镇连界,境内属低山丘陵地貌,是典型的山多人少边远乡。全乡总面积50.4平方公里,耕地6950亩,其中稻田2920亩,旱地4030亩;辖8个村,53个村民小组;1453户,总人口5108人,其中白族4904人,占96%。"一翻菊山垭,全身累散架。背个猪崽去赶场,回家买碗稀饭扒!"——菊山垭是桑植县城到麦地坪白族乡的必经之路,它形象地说出了偏远、贫困、落后是麦地坪白族乡过去的最大特点。自成立白族乡以来,该乡在桑植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基础设施建设当重头戏来抓,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中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杨晓源,段 大理,位于云南西部,是祖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中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全州面积为29459平方公里,人口308万人。境内居住着白、汉、彝、回、苗、傈僳、藏、纳西等24个民族,其中白族逾百万人,占全国白族总人口的3/4。自...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论坛》2013,(5):20-20
正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桑植白族是宋末元初从云南大理迁徙而来,现已有12万多人。"白族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为进一步研究、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白族文化,早在1991年,桑植县就成立了"云南白族学学会桑植分会"。2009年4月23日重新成立了"桑植县白族学会",选举组成了第一届理事会,现任会长王银花。桑植县白族学会是本民族有志于弘扬白族文化的专家学者,以及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