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西方现代派小说作家卡夫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文革"小说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存在的荒诞性和存在的悖论的展现之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一种"冷酷"的文学风格的追随模仿之上,着力展示人生不可避免的痛苦和死亡.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国"文革"小说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文革"时期的个人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时期毛泽东对个人崇拜到底是一种什么态度,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毛泽东既有提倡和接受个人崇拜的一面,还有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崇拜进行抵制和反对的一面.在"文革"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下,毛泽东对个人崇拜的态度是矛盾和复杂的.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9,(2):109-115
从美方挑起贸易争端的动机出发分析中美贸易争端的现状,美方的动机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打压中国、实现特朗普在总统选举时的口号、希望如法炮制历史经验压制中国经济增长、对"中国制造2025"的担心等。中美贸易双方分别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在贸易局面持有的不同观点和主张主要表现在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准入等方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对中美贸易现状的错误解读,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由于统计方法不合理,美方夸大了贸易逆差;美方将贸易逆差曲解为贸易失利;美方认为中美贸易失衡是中方追求顺差所致;美方认为贸易逆差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我们只有加快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友好协商,营造互利共赢局面;借助WTO解决摩擦,守护合法权益;坚守立场,适当反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才能从容应对中美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瑜 《21世纪》2013,(5):11-11
日前,一纸高达1,53亿美元的罚单开给了华北制药集团。这是美国对华反垄断第一案,引起了中国企业的高度关注和热议。无疑,一旦让美方尝到了判罚中国企业的甜头,"反垄断"恐将成为美国更多对华贸易诉讼的案由。而对于正在加快"走出去"的中国化工企业来说,本案的警示可谓意味深长:在国际贸易上,令人头疼的不仅仅有"双反",现在又多出一招"反垄断"。细看本案,美方的指控主要集中在中国维生素C制造商"开会协商定价及限产行为",尽管这项指控实际上源自中  相似文献   

5.
正"极限施压",是中国商务部强硬回击美国背离双方多次磋商共识,反复威胁用贸易战报复中国的用语。美国特朗普政府6月中旬声明,在此前公布的500亿美元征税清单基础上,威胁再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10%关税。算下来,美方迄今发出的威胁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总额,已高达4500亿美元。商务部表示,如果美方失去理性、出台清单,中方将不得不做出强有力反制。  相似文献   

6.
中美建交后,美国仍与台湾保持着特殊关系,该作法已违反了<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美制订<与台湾关系法>并依其行事违反了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基本原则;美方将台湾纳入TMD和美日安保体制;美国以武力威胁中国统一大业;美众议院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美方搞"两个中国".根据现行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上述对台政策已严重违反国际法,其行为已构成国际不法行为,美国应为此承担国际责任,停止不法行为,并提供不重复该行为的适当承诺和保证.美方也有义务对不法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提供充分赔偿.目前中国应大力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挫败美国将非法行为合法化的图谋.  相似文献   

7.
将新时期"回忆文革"散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主题进行综合性研究,这在学术界还鲜有人为之.本文认为这类散文在审美风格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严明而悲凉地理性剖析,并赋予其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特色,二类是闲适而细腻地感性调侃,从侧面揭示"文革"对人灵魂和肉体上的摧残.  相似文献   

8.
在反思"文革"的小说文本中,"寻找"是一种习见的叙述姿态.作家们对"罪人"和"祸根"的寻找,以轻易转交苦难而告终;对迷失的自我的寻找,则以轻手挥别苦难而告终.两类现象共同彰显了"文革叙事"巨大的价值缺失:追问精神的失落.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前,是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实施的初期阶段.此间,美国把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逐步扩大到中国的西藏地区.美国对中国西藏门户开放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反对列强瓜分西藏,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统辖;与此同时,美国又"模糊承认"英国提出的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理论.美国对中国西藏地位这种"双重承认"的政策,使美国既没有得罪英国,又讨好了中国,从而使美国在中国西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20世纪初期美国的西藏政策,反映了美国这一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和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思想界以现代性的视野对"文革"与"五四"进行反思时伴随着误读的现象."五四"、"文革"与现代性"信仰"之间各自形成了某种"异化"而又迥异之关联,前者是对信仰的误读,后者则是对信仰的亵渎.亵渎信仰,"文革"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催生出现代性因素;误读信仰,"五四"科学主义、进化论式的现代性诉求亦值得反思.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新启蒙"思潮已孕育着现代性反思的萌芽,即以人性为基本评判准则的人文诉求."立人"的命题在今天理应赋予符合时代内在需求的新的内涵,即夯实现代性的人性论基础,切实获得现代性的信仰维度,从而通往人的自由和超越.  相似文献   

11.
陈若曦《耿尔在北京》、《值夜》等小说中塑造的文革时期归国知识分子形象,是其自身的投射,也代表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加入政治朝圣的台湾留美左派知识分子在目睹现实后的理想失落。因为种种不适,使她的主动参与变成积极回避,她虽身历文革,却始终是一个没有卷入漩涡中央的旁观者,而她对文革的了解不可避免地更流于表面的感性认识。上世纪60年代留美的台湾知识分子,大多卷入了当时正如火如荼的左倾潮流中,像陈若曦这样对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投以炽热的目光,毅然放弃原来的一切投身祖国的人不在少数。然而由于对现实缺乏正确了解,这些知识分子对这场运动的工具性及其它黑暗面一无所知,错误期待和误读使他们的政治朝圣产生了巨大失落。  相似文献   

12.
听证会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美国的对华舆论和对华政策都有开始解冻和进一步灵活的倾向。富布赖特组织听证会的行为动机包括:避免中美之间的军事冲突,对公众和国会议员起教育作用,扩大参院的外交决策权,促进政府与学术界的交流沟通以及个人希望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针对美国白银收购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中国要求美国改变这项政策,由此,在美国政府内部引发争论。美国国务院为避免触怒日本,主张美国自行修改白银政策或联合其他国家共同解决;而财政部从反对绥靖日本的角度出发,主张给中国以经济援助,并将其作为政治支持中国的有力工具,最终财政部的意见占了上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罗斯福在不同时期的政策考虑导致了这种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1933-1937年,从表面上看,美国政府在对日、对华政策上保持克制,不公开刺激日本,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有限地促进苏联力量的增长,利用苏日矛盾对日本施加压力。美国此举就是要在苏日之间精妙地玩弄平衡,以此推动东亚政治局势的稳定,使美国得以实现其门户开放的目标。这一时期美国远东政策在表面静观其变之中又存在着积极影响远东局势的因素,其实质是"均势外交"。  相似文献   

15.
靳风 《国际论坛》2020,(2):78-92,158
近年来,"灰色地带"相关概念成为了美国学界所热议的话题,其认为在大国竞争回归的背景下,"修正主义"国家正在诉诸具有模糊性、不对称性与渐进主义特征的"灰色地带"手段威胁世界秩序与美国的国家安全。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学术议题,"灰色地带"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外学界对"灰色地带"行为的特征、"灰色地带"冲突升级模式的研究仍不够充分。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与学界将中国的部分对外政策贴上了"灰色地带"手段的标签,鼓吹以更强硬的政策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本文从解析"灰色地带"的相关概念出发,阐述中美间当前存在的"灰色地带"冲突,探讨"灰色地带"冲突对中美双方造成的挑战,并对如何管理中美间的"灰色地带"冲突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与中国"三农"政策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美两国"三农"政策有着巨大差别.美国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和补贴在不断加大,而中国是"取大于予".正是由于中国政策上的这个特点导致了如今严重的城乡失衡问题.文中列举了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其政策成因与社会后果,提出了目前应研究和解决的具体问题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年销售额对美国家庭农场进行分类,从农场现金总收入及组成、农场财务业绩、家庭收入来源及水平、政府补贴等方面对美国家庭农场收入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了不同类型家庭农场在收入的各个层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的结论,并对引起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关会计准则制定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异。准则制定的主体,美国是民间型的,而我国是政府型的;准则的目标,美国侧重于“公众利益”,而我国侧重于“政府利益”;准则的法律效力,美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靠职业界认可并自行规范,而我国则具有法律规范性质;准则制定程序,美国较为充分,而我国行政色彩过浓:准则制定方法,美国是“概念框架法”,而我国实际上是“偏好集合法”。通过比较研究,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改进提供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重返东南亚过程进行剖析,从一个侧面窥测美国在冷战后的对华政策。东南亚处于亚太矛盾的聚合点,对中美两国而言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美国重返东南亚过程中可以看出,后冷战时代,美国对华政策虽然时有变化,但有较强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大陆进行首次核爆炸试验前后,美台之间对中国大陆的核能力的影响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的分析出现了重要的分歧.约翰逊政府拒绝了蒋介石对中国大陆进行军事攻击的建议,也否决了蒋介石索取更多军援建立所谓完全的空防体系的要求.从深层次分析,它既表明了美台对于核武器威慑能力的不同认识,也反映了美国的对台政策总是从属于它对中国大陆的政策.这表明,在中美合作对美国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那种指望依靠美国的支持实现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的台独企图最终只能是一枕黄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