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增长.本文从制度层面分析经济取得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得出财政分权所带来的政府激励、所有制改革所带来的生产者激励以及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全方位激励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同时,在分析消费者的激励制度时,得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或许是一种最优的制度选择.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所带来的消费者激励或将带来下一拨的经济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路径突破和制度创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作者的经验观察和理论分析,首先归纳了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制度层面原因。为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文章提出路径突破和制度创新的建议:在宏观层面上,要纠正将农民致富的梦想寄托在私人资本上的错误路线,纠正靠剥夺农民土地增值和农民工剩余价值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错误路线;在微观层面上,对农村土地制度、金融制度、村庄体制、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财政体制等五个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3.
组织成长是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针对农村小农经济色彩浓厚的特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组织的成长。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扶持和发展新型经济组织。贯彻和实施《农民合作社法》,赋予农村组织法人地位。在尊重利益多元的基础上,促进民间组织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了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除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干预机制外,还要发挥农民有序参与机制,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本文从参与式公共服务概念入手,结合案例对农民参与公共服务进行制度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和条件、国情和省情,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创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把传统农民塑造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市场主体和民主政治主体“三位一体”的全面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主体,从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转型时期推行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制度建设。在不同地区,农村发展的模式不同,对制度的需求也不同。要提供有效的制度,需要在制度供给中遵循政府主导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多种模式与目标统一相结合、规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进展顺利,农村的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的社会组织弱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乡村组织建设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给乡村组织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加强乡村组织建设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力图从乡村组织的作用、面临的新挑战入手,重点探析组织健康发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梁斐 《学术论坛》2005,(6):172-174
组织人本主义认为,更为开放、参与性更强的人本主义管理风格,能通过满足组织成员的高层次需求而提高组织效率、促进组织的发展.组织人本主义的管理方式应是未来组织管理的一个优先目标.由于高校管理层与教师之间是多任务代理关系,对教师进行人本主义管理,就表现为以一个合理的制度给予代理人教师以相应价值激励的机制.因而,高校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将组织人本管理的观念,自始至终贯穿于对高校报酬机制健全、组织氛围营造、满足教师个体高层次精神需求等激励制度的设计中,进而得以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关于增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淑珍  阎占定 《学术论坛》2007,30(7):109-1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如何建设新农村并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一个既现实又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文章拟对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农村体制改革与创新、农民增加收入、培育新型农民等几个影响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来探索如何解决保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赣州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产生、发展是对中国村治传统的成功借助和根本改造,是赣州农村内部的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对中国乡村民主治理的重要制度创新。它不是对现有村庄“两委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的解构,而是对现有村庄治理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应努力保持和强化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作为村“两委会”领导下的村庄民间自治组织的本色,疏理和划清村“两委会”与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相互职责边界,加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内部的制度建设和自身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应该是农民。由于历史因素和农村体制的改革,使农民的社会资本萎缩,农民的合作能力低下,无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功能。从加强农民的公共精神教育、培育农村社会组织、规范基层政府行为着手,提升农民合作能力,增加农民社会资本存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最具经常性、普遍性的基本建设内容.持续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创新,不断赋予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新的时代内涵,提升三者的有机结合度,充分释放三者叠加的合力效应,是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创造性探索实践,既守正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又丰富了...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上进行产业组织的创新,即实现农业产业组织在建立有效竞争秩序的同时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并形成多样化的组织载体。在市场化过程中逐步培育农业产业组织的产权主体,这是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根本所在;而提高农户专业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则是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方湖柳 《兰州学刊》2006,(8):169-170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非农建设用地,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农村非农建设用地制度,允许农村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而“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等新战略和新政策已为农村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奠定了宏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包容性增长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将具有更多的统筹与互动。这一过程要求对传统的组织制度进行变更与创新,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土地流动、资金流动提高新的组织制度和机制保障,因此,新农村建设有效实施机制有赖于农业产业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村治理机制三大领域的创新,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如何加大财政投入和政府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16.
建设新农村要打破小农社会的内在稳定,必须引入新的要素。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要引入的最重要的要素是制度。但制度的学习引入需要非正式制度发生相应变化,由此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改变非正式制度,特别是农民的不利于发展的观念与小农社会的规范与习俗。为此,必须加大对社会文明基础设施投入的转移支付的力度,以促进信息、人口流动,改变农民所处的环境,从而促使农村非正式制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表明,新农村建设必须依赖于理性的基层动员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而理性的基层动员只有依靠政府和农村草根组织以外的社会组织的介入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农村基层政治的结构功能看,村民自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其建立的必要性.从我国农村基层政治的模式演变看,村民自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治重建的目标模式,具有选择的必然性.从我国农村基层政治的发展现状看,村民自治作为目前条件下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基础,具有长远发展的可能性.从我国农村基层政治的发展前景看,村民自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选择,具有实际运作意义上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206,自引:0,他引:206  
本文讨论了中国农地制度的现状、农地制度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导致现有农地制度差异的原因 ,以及下一步农地制度改革应该考虑的几个基本因素等。文章特别强调效率与公平及社会稳定之间的权衡在形成现有农地制度中的作用 ,指出了国家在设计新的农地制度时必须考虑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过去的发展理念,选择新的发展道路,努力创新农业和农村发展运行机制.具体就是要创新农民家庭经营体制、创新土地经营制度、创新农村科学技术推广体制、创新农业外贸运行机制、创新农业保障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