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问洙(1891—1964),字通尹,浙江平湖人。1905年考入复旦公学,成为第一届学生。1910年毕业,列高等正科理科第一名。后入北洋大学攻读土木工程。1918年秋回复旦任数学教授。1923年授予复旦名誉理科硕士学位。金通尹为复旦的成长鞠躬尽瘁,是李登辉校长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曾任土木工程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校秘书长、校董和校务委员会委员等职。早年的复旦理科仅设预科。1921年,鉴于上海建设急需土木工程人才,复旦开始筹办土木工程系(这是复旦理科第一个本科专业),金通尹总揽筹建工作。在学校经费缺乏,教师工资较低的困难条件下,金通尹精心筹划,…  相似文献   

2.
《复旦学报》去年第一期发表了傅德华同志写的《于右任与复旦》一文,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惜乎傅文只提到于右任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时的事例,很少论及以后他与复旦的关系。笔者因工作关系接触到一些校史资料,愿作一点补充。于右任自1905年与马相伯、叶仲裕等人创办复旦公学开始,终其一生,除其在西北和北伐时的一段时间与复旦稍为疏远外,一直与复旦休戚与共、甘苦备尝,每遇复旦有危难  相似文献   

3.
《华人时刊》2006,(4):I0011-I0011
上海复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两位著名教授创办。它是中国最早运用大规模基因组研究成果进行技术服务及产品开发的生物技术企业之一。高新技术是复旦生物的旗帜,质量诚信是复旦生物的准则,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是复旦生物的实力基础;十年磨一剑,如今的复旦生物站在  相似文献   

4.
2005年,复旦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教学、研究和管理机构——复旦学院——正式成立。复旦大学的本科新生(包括留学生)按专业录取后将进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将在复旦学院学习2年)。  相似文献   

5.
我的祝愿     
《复旦学报》已经出版发行20周年了,多年来我们有什么研究成果或者试图探讨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时,往往首先会想到《复旦学报》,因为《复旦学报》是我们自己的刊物,它一贯坚持的办刊方针和办刊风格,早已深入人心,并得到大多数复旦师生的认可与赞赏。《复旦学报})这20年欣欣向荣的发展历程,是与我们国家的繁荣、我们国家人文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复旦学报》是在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里问世的,又是通过广大编者、作者、读者持久的共同努力,一步步走向成熟,正是在这一开拓奋进的历程中,《复旦学报》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物色。《复旦学…  相似文献   

6.
旦复旦兮,俯仰间百年。2005,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复旦百年,百年树人。百年前中国第一所民间私立大学,复旦筚路蓝缕走来。复旦惊天动地开启、发蒙中国近代教育,滋养民族现代理性,弘扬科学,光大文明,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救国兴邦的栋梁干臣,桃李满天下。复旦的校庆,是全体师生的节日;复旦的华诞,是中国教育的盛事。复旦的庆典年,以“庆典为体,学术为魂”,毕数载筹备之功,一百多项专题活动精彩纷呈。燕曦园弦歌四季不辍,相辉堂高朋逸兴遄飞。百年华诞,天时、地利、政通、人和;世纪庆典,隆重、热烈、简朴、难忘。2005的复旦,将是日新月异的气象,…  相似文献   

7.
陈寅恪 ( 1890— 1969) ,江西修水人。著名国学家 ,复旦杰出校友。光绪三十一年 ( 190 5年 ) ,陈寅恪因足疾自日本辍学回国 ,就读于上海复旦公学。四年后 ,陈寅恪于 190 9年再次出国留学离开复旦。 192 5年 ,陈寅恪回国受聘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并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一  相似文献   

8.
旦复旦兮,俯仰间百年。2005,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复旦百年,百年树人。百年前中国第一所民间私立大学,复旦筚路蓝缕走来,复旦惊天动地开启,发蒙中国近代教育,滋养民族现代理性,弘扬科学,光大文明,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救国兴邦的栋梁干臣,桃李满天下。复旦的校庆,是全体师生的节日;复旦的华诞,是中国教育的盛事。复旦的庆典年,以“庆典为体,学术为魂”,毕数载筹备之功,一百多项专题活动精彩纷呈。燕曦园弦歌四季不辍,相辉堂高朋逸兴遄飞。百年华诞,天时、地利、政通、人和;世纪庆典,隆重、热烈、简朴、难忘。2005的复旦,将是日新月异的气象,将…  相似文献   

9.
复旦大学正式恢复政治学这一学科,是在1980年,比学报复刊晚两年;作为政治学专业恢复后招收的全国第一届政治学专业本科生,我于1981年进入复旦J匕时学报已复刊三年。虽然学科的发展与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不是与复刊后的学报共同起步的,但是,作为新中国社会科学中后起的学科以及这个学科发展中的一员,我们却在这种“时间差”中获得了发展优势,即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一良好而广阔的学术空间,这学术空间就在我什1的复旦学报。在复旦的政治学学科发展中,复旦学报所提供的学术空间具有比较特殊的意义。政治学有自己的专业学术刊物,但很…  相似文献   

10.
《复旦史学集刊》(以下简称《复旦史学》)是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创办的史学刊物,2005年创刊。如朱维铮先生在创刊词中所说,《复旦史学》以讲人话,讲真话,讲实话,讲新话,讲短话为办刊之宗旨。目前已出版三辑,为《古代中国:传统与变革》、《史与诗:世界诸文明的历史书写》和《江南与中外交流》。常设栏目有专题讨论、研究论文、书评、学术动态、学人专访和学术演讲等。《复旦史学》始终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教育部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经过专家委员会的严格评审,《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首批入选该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 1家高校社科学报之一。近日,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入选学报建设座谈会上,复旦大学党委燕爽副书记、复旦学报黄颂杰主编分别代表复旦大学与复旦学报编辑部同教育部社政司靳诺司长签订了《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建设协议书》。复旦学报创刊于1 93 5年6月,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学报之一。近年来,复旦学报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宗旨,加强学术理论的探索,坚…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复旦公学创办的问题,由于没有充分利用第一手资料,既有的复旦大学校史记载与有关回忆太过简单,甚或有不少错误和失实之处。本文根据新挖掘的复旦公学校史资料,重新探讨复旦公学的早期校史,希望能更详细地再现复旦公学创校的曲折情况,展示在复旦公学创办与维持过程中,两江总督周馥、上海绅商、严复等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其中,江督周馥之支持和资助,以及继任江督端方的常年拨款,对于复旦公学的肇建与维持,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官方的积极介入,也使得"公立复旦公学"逐渐演变为一准官办学校。  相似文献   

13.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复旦大学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并积累了丰富的档案资源,真实地记载了几代复旦人呕心沥血、坎坷办学、发奋图强、走向辉煌的历史。多方位地收集与整理学校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编写参考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工作,传承复旦的人文传统和人文精神,为学校工作服务,为社会服务,一直是复旦大学档案馆工作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讨──“现代化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殷晓蓉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复旦文科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三次双月学术沙龙于1996年6月中旬举行。会议以"现代化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为主题,邀请复旦党委...  相似文献   

15.
曹宠同志《马相伯和复旦》(下简作曹文,载于《复旦学报》1981年第2期)一文,有几处叙述明显的不合事实,值得商榷,现提出来,以就  相似文献   

16.
本书作为“复旦—胡佛近代中国人物与文献研究系列”之一,是2006年6月19日至20日在上海市举行的“复旦—胡佛近代中国论坛:宋子文与战时中国,1937—1945”研讨会的论文汇集。该会议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共同主办,也是数十年来首次在中  相似文献   

17.
"2011复旦发展论坛:未来十年发展的战略选择"于2011年10月20日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102演讲厅举行。论坛由上午的开幕式大会和下午的研讨会两部分组成,与会嘉宾发表了精彩的致辞和演讲,彰显了复旦发展研究院恢复运行、致力于建设一流智库的决心和信念。  相似文献   

18.
编后絮语     
今年是复旦大学建校八十周年。在旧中国,复旦历尽世道沧桑,备受风霜煎熬;建国以后,复旦获得了新生,但十年内乱又使她遭受了严重的摧残与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劫后余生的复旦恢复了青春。从此,广大师生员工为把复旦办成一所新型的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的多科性大学,奋发上进,不断改变着学校各方面的面貌。今日复旦春色满园,生机勃勃,到处都有欣欣向荣的气象,各方面都进入了自己有史以来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一个大学新传统的开创——复旦的早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旦大学成立于1905年,那一年清朝政府正好废除了旧式科举考试制度.复旦当时的主办人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要在变幻无常的政治风云下解决诸如办校的经费、校址等棘手问题;更要努力开创一种新型的大学传统,即既把复旦办成一所既能对西方经验打开大门,又能继承中国教育传统的中国式大学,这是任何近代中国大学的核心问题.就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复旦主办人表现出很大的魄力.他们预见到学校发展的前途,把复旦公学改名为复旦大学,而且当徐家汇李公祠的校舍还足以容纳在校的数百名学生时,就在江湾买了大批土地,作将来发展之用.  相似文献   

20.
叶世昌教授,1929年3月生,浙江黄岩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银行学系,留校任专修科助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教于上海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1972年重回复旦任教至今。现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社联委员,上海市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钱币学会副会长,《管子学刊》顾问以及复旦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