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江天岳  贾浩 《江淮论坛》2014,(1):153-158
长期以来,一些中国近代史学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英军在天津战役中使用过一种名为"列底炮"的"毒气炮",是为世界战争史中最早的毒气战战例,但论文中所引史料不足以支持其观点。通过与外文史料详悉甄核、对比参证后可以发现,所谓"列底炮"可能是当时英国海军用于中国登陆作战的3英寸口径速射炮,其炮弹使用了英国最新研制的立德炸药,并非以毒气作为主要杀伤手段。英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毒气炮"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2.
<正>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继平型关战役后,中国军队所进行的又一次震惊中外的胜利的保卫战、防御战。据有关史料记载,中日双方投入的总兵力:日本侵略军约二三万人,中国军队近20万人。直接参加这次重要战役的中国军队,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人们在揭露、声讨日本在侵华战争中违背国际公约大肆使用化学武器屠杀中国军民的罪行的同时,更加关注日本战败时遗留在中国土地上的毒气武器,因为它们在不断地威胁  相似文献   

4.
台儿庄战役与李宗仁的军事指挥艺术徐金城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继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之后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又一次重大胜利,也是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坚持抗战所表演的最为精彩最为壮烈的一幕,是日本侵略者遭到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失败"。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所...  相似文献   

5.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震惊中外的大捷。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的辉煌胜利,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拟就台儿庄战役爱国主义主旋律问题,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同日本军队在江西境内进行了11次战役,其中有6次胜仗、1次平仗、4次败仗。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述评,说明胜败的关键因素在于战争指导艺术的高低。  相似文献   

7.
石方杰 《江汉论坛》2003,2058(12):91-93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在整个武汉保卫战中,中国海军以极其弱小的兵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长江中游地区配合中国陆军、空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军,获得了极为辉煌的战果,谱写了民族自卫战争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8.
日军部署及战略意图与南京大屠杀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军攻击南京的军事部署来看,日军兵分八路攻击南京,其意图显然是想占领中国的首都南京,并将中国精锐部队围歼于南京城下,彻底消灭中国军队的精锐力量。正因为如此,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即展开所谓"扫荡",大肆搜捕并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从战略角度来分析,南京是中国的首都,占领南京在政治上意义重大。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消灭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打击和削弱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与之签订城下之约,一举彻底解决所谓的"支那事变",对日本来说则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1993年,由140个以上国家签订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该公约于1997年4月生效。这个公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多年的辩论和谈判而达成的,由于涉及处理遗弃化学武器的问题,所以再次引起人们对战争期间使用化学武器历史的关注。化学武器是目前为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三种大规模杀伤武器之一,因此在国际上也有A(AtomicWeapons,即核武器)、B(BiologicalWeapons,即生物武器,又称细菌武器)、C(Chemi-calWeapons,化学武器,又称毒气武器)武器之说。化学武器(CW)在…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不仅中国军队为抗战尽了最大的努力和牺牲,而且还有一支特殊的国际主义队伍——在华日人反战成员,他们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克尽自己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支队伍虽然力量远远比不上中国军队,但是在瓦解日军以敌制胜上却是一支不可代替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正义行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抗日军民斗争的勇气和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半个世纪过去了,追忆原在华日人反战成员们的正义之举,我们不得不将这一切归结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日本战俘的优待和改造政策,这在人权史上留下了值得回顾的一章。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在全  相似文献   

11.
1938年春中国军队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在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正确指挥下,中央军和各地方部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取得的。时中央军系统的汤恩伯第20军团所属关麟征部第52军作为主攻部队,先奉命在台儿庄东北方面侧击南下日军,配合孙连仲部第2集团军在台儿庄正面的防御战,后又南进驰援袭敌侧背;协同守军形成对日军的夹击之势,使进犯台儿庄之敌陷人中国军队的反包围中,为这次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37年底日军占领华北和京沪杭地区后,即把攻击目标转至华中,其战略企图是南北对进夹击徐州,把华北和华东联结起来,尔后全力会…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学人     
步平,1948年7月生于北京,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多年来从事东北亚国际史(中俄关系史、中日关系史)研究,近年专门研究日本侵略东北与侵华战争中的化学(毒气)战问题。主要著作有:日本侵华战争与毒气兵器(专著、日本明石书后)、东北国际约章汇释(合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十七世纪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资料(合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中国东北沦陷十四年史方面专著四部、译著三部,发表论文约40篇。张少华,1952年出生。则在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任组联部主任。《黑龙江社会科学》杂…  相似文献   

13.
<正> 台儿庄战役(也称台儿庄会战或鲁南会战)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一次重要战役。从一九三八年三月上旬开始到四月上旬结束,其间包括临沂防守战、滕县保卫战和最后的台儿庄决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了震惊中外的辉煌胜利。这对于消除“恐日病”,提  相似文献   

14.
化学战一般来说,是指利用各种化学毒剂对人类或其它生物进行大规模杀伤的战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首次将化学武器大规模地应用于战争后,一些国家的战争狂人变本加厉地研制化学武器,除了最初的氯气外,还出现了光气、芥子气、路易氏气、“神经错乱性毒气”——塔崩和沙林等,在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日本化学武器的研制是在一战后国际舆论强烈谴责、国际公法一再禁止的背景下,采用极其隐密的方法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违背国际公约,在中国战场上大肆使用化学武器,给中国军民造成了严重伤害,而在战争结束时又将大量的化学武器丢弃在中国土地上,成为战争遗留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太原失陷后,山西省境内除八路军外,晋军、中央军及其他各路军队甚多,各部继续进行抗日作战,山西战场上绝非八路军一枝独秀。太原失陷时,日军只占领了同蒲路北段、中段和正太路沿线城镇,晋西北、晋南、晋西、晋东南等区大片土地还在中国军队手中,并与后方连接,中日军队仍在正面战线交锋。中国军队与日军作战的主要战场,还是正面战场。那时,八路军一些部队的作战也从属于正面战场。太原失陷后,第二战区即部署各部军队分区游击,军事委员会亦指示第二战区开展游击作战。但第二战区部队除一部分已经转入日军侧后开展游击作战外,多数部队进行的还是运动战,有的是阵地攻防作战。将太原失陷后晋省作战统通归入“晋绥游击战”,似亦非所宜。太原失陷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国民政府军抗日作战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共产党八路军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37年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发起进攻后,18日,军令部总长、参谋总长晋谒日本天皇。天皇问:战局不断扩大,有无办法在集中兵力重点给中国以大的打击下,以和平方式迅速收拾时局。两位总长回答说:在陆海军两统帅部充分研究后奉答。经陆、海军统帅部反复讨论,三天后,两位总长复谒天皇,对天皇18日垂问作出如下奉答:确保平、津地区安定,同时对位于河北省中部的中国军队以痛击;确保上海,使中国丧失经济中心,同时对中国实行海上封锁,以威胁中国军队的生存;以上决策力争10月完成,估计那时可能使中国屈服而获得结束战争的机会。据此,天皇于8月31日下达敕令:三个月灭亡中国。这就是日本的“十月方略”。 为贯彻这一方略,1937年9月2日,日本陆、海军中央部及外交事务当局作出《处理中国事变纲要》:10月举行华北会战,歼灭位于河北省中部的中国军队33个师;与此同时打下上海;然后与中国谈判和平(和平条件略)。 9月4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到达北平就职。辖兵力20余万人,部署华北会战。与此同时,国民党华北方面第1、第2、第5战区战斗序列亦已组成:第1战区(平汉路方面),司令长官刘峙,所辖25个步兵师、两个步兵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一年 九月 18日 △夜十时,日本南满铁路守备队炸毁柳条沟一段路轨,诬称中国军队所炸,随即借口大举进攻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东大营及沈阳城。东北军急电南京请示。蒋介石下令,为避免事件扩大,绝对抱不抵抗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与台儿庄大捷章克昌1938年3月至4月的台儿在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初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为世界有史以来有意义之大战”①,对日本帝国主义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台儿在大战后,全国各地纷纷举行祝捷大会,各界民众“兴奋异常”,“不胜雀跃”...  相似文献   

19.
洋务运动始于何时,史学界众说纷云。其中多数人认为,应以186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为起点,笔者对这种意见不敢苟同。笔者的见解为,1862年淮军和左系湘军开始洋枪化之际才是洋务运动的正式起点。以下就自己的这种观点进行阐述。一洋论化是师夷长技的开始中国军队的洋枪化,须经过长期内战太平天国战争才得以实现。太平天国战争前期,武器武备最好的是曾国藩的湘军。湘军步兵装备的是鸟枪、抬枪之类的火绳枪。使用火绳枪,必须配备大刀、长矛等冷兵器。至于国内其他陆军,无论清政府方面的八旗、绿苔,还是太平天国方面的反…  相似文献   

20.
在侵华战争中,日本积极为进行化学战做准备,建立起专门培养化学战人才的日本陆军习志野学校,开展系统的化学战教育.同时把已经沦为日本殖民地的中国东北地区当作其毒气试验基地,将中国人作为试验材料,在中国东北进行大量的化学武器试验,不但使中国人民无辜受害,也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