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马志立 《西北人口》2008,29(6):123-126
大学生就业与人口问题是举国上下关注的大事要事,甘肃省是西部欠发达省份,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还将成为今后我们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口素质的提升与就业反映出人口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必须和谐统一。这需要政府强力的政策引导、企业配合、机制完善。从调研来看,甘肃省人口素质在不同年龄段存在明显差异。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及用工不平等现象;性别比失衡的突出问题;大学教育所设专业课程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严重不协调。大学教育还不能适应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相似文献   

2.
闻勇  薛军 《西北人口》2016,(1):76-82
我国就业问题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愈演愈烈,如何改变当前的就业现状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认为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就业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针对当前学术界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是否对改善目前的就业现状提出的疑问,本文通过验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得出经济增长没有带动就业的结论,并从经济增长和就业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的内在问题及劳动力市场各经济主体内在问题,找出上述结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21世纪中国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芳 《西北人口》2002,(3):37-39,8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题。本文在分析中国21世纪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 ,从人口、经济、思想文化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形成北京市就业压力的成因 :人口增长因素 (包括自然增长、迁移增长、外来流动人口 )是形成北京市就业压力的人口原因 ;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包括北京传统工业的结构性调整和北京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是形成北京就业压力的经济原因 ;思想文化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影响是形成北京就业压力的思想原因  相似文献   

5.
衡涛  梁轩  胡碧玉 《西北人口》2005,(6):27-29,33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与就业不同步现象,本文运用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试从中国西部一个人口大省的角度,找出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出现悖论的问题本质。  相似文献   

6.
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与中国城乡综合就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结果不仅使城市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而且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应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我国当前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就业形势又相当严峻,要全面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应借鉴托达罗人口迁移理论,实现城乡综合就业。  相似文献   

7.
自愿不育的人口社会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麟 《南方人口》2001,16(4):17-19,33
文章通过对目前人口形势和不育群体现状的分析 ,从人口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不育文化作了论述 ,最后分析了几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工城乡两栖型就业与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工的城乡两栖型就业这个角度出发 ,重点分析了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中民工城乡两栖型就业的特点 ,并对民工的城市化归宿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是适应于我国目前就业形势的一种有效机制。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强政府功能、完善法制建设、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提供劳动者自身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略论贵州劳动力人口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贵州劳动力人口就业现状基础上,就其就业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探析了相关缘由,最后提出了实现贵州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南开大学“2013年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参与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参与率较低,而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好于男性流动人口。而影响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参与的因素也存在明显差异,受教育程度、劳动合同、合同协商、工会、企业性质等是影响女性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参与的显著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参与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人口就业形势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中国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增量巨大,就业人员迅速增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点。在劳动就业领域不少长期存在的问题远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如就业压力沉重,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全国统一的劳动市场尚有待完善,地区差异悬殊等,均构成了中国将长期面临的严峻挑战。此外,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之间,劳动人口的在业率和行业构成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协调我国人口就业与不同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对1978~2005年期间我国的人口就业与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之间进行了协整分析,得出我国人口就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构建模型对我国不同产业的GDP与就业人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利用我国不同产业的GDP就业弹性,比较分析了我国不同产业对就业吸纳作用的差异;以及利用得出的结论提出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劳务输出等政策建议是缓解和扩大我国人口就业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入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目前我国就业现状这个大背景 ,分析了加入WTO后将在就业总量的影响、不同产业的就业情况、高素质人才需求、促使人才优化配置和境外就业方面对我国就业产生新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国外的研究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颖 《西北人口》2010,31(2):61-66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并非中国所特有的现象.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曾经经历过或现今仍然面临着这一难题。本文选取欧、美、日以及印度等典型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这些国家大学生就业上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在实际的政策操作中所积累的成型的经验。这无疑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政策指向的确定、教育体系的改进、就业指导的完善、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等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2009年起日本政府设置了紧急雇佣对策本部,在首相府的领导下,内阁府联合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及经济产业省采取了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地从多方面对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加以引导和奖励,以提高其就业率。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本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给同样面临困难的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This instructional case study illustrates applications of demographic concepts, data, and techniques in evaluating affirmative action goals for equalizing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urts of law addressing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disputes need an accurate picture of each minority group's proportion in a pool of prospective employees. The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conditioning those proportions vary from place to place. In the situation examined here, the court originally used an imperfect population standard to set hiring goals. The case traces the multiple failures to account for those conditioning influences and describes the resulting distortions of legal purpose. In analyzing this failure, students gain experience in clarifying issues in dispute, devising measures to fit legal standards, and delineating qualified labor pools. Specific instructional applications include: using census data to document how local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determine each minority group's presence in the workforce; and using administrative data to delineate the relevant labor pools for setting affirmative action goals. Training is broadly suited to assignments where applied demographers must delineate the ethnic and racial composition of a pool of workers eligible to be hired or promoted.  相似文献   

18.
广东妇女就业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义平 《南方人口》2002,17(3):47-52
本文以广东省第二期全国妇女社会调查资料为依据,首先对广东妇女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广东妇女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最后就解决妇女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自身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