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民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背离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态是属于不同层面的政治意识,由此会导致它们之间的背离。公民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背离,从表象上看是它们之间在意识形式、表现形态和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同,但是从本质上看则是它们之间在利益指向上的不同和冲突。国家意识形态只有对背离的公民政治意识进行整合,才能确保其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法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通的主体,既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承载者,又是道德秩序和法律价值内化的基础载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关键,就是要在广大公民中牢固树立起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是指一定国度的公民关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的总称。公民意识在内容上,既包括法律意识,也包括伦理道德意识。由此,公民意识的确立涵盖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两个层面。一、公民道德意识的确立,为社会道德伦理秩序的动态发…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是属于政治文化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我国正逐渐从传统的臣民意识向现代的公民意识转变,文中简析了我国公民意识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提高我国公民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公民身份是对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描述,尤其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它是一个建构性的历史概念,其建构受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通过历史考察可以看出,不同的核心价值观由于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和观点不同,导致对公民身份权责关系的侧重点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公民身份。但要明确的是,我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并不能等同于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执政党应当发挥党的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形成面向全体公民的、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在多元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公民身份建构中的途径主要包括:在国家层面,充分发挥社会核心价值观对公民身份的制度设计的导向作用;在社会层面,社会核心价值观要积极引导公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公民身份建构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空间;在公民层面,主要从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两方面的教育着手,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公民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5.
公民是民主国家中拥有公民身份的人。公民意识是公民自身对其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教育活动,以使公民获得对社会主义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公民意识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理念,中心任务是培养公共理性,宏观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公民权利的实现既是个人利益诉求的要求,也是一个国家责任的体现;既是一个法律过程,更是政治学的范畴.从政治学视角探讨影响公民权利的实现因素,需要从法治建设、保持政治稳定、加强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促进公民社会成长和鼓励公民政治参与等方面来维护和实现好公民的合法权利,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政治目标。公民政治文化作为一种以民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文化,是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背景下,培育成熟的公民政治文化,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社区培养具有政治主体意识、公民权利本位意识、法治意识和民主参与等意识的现代公民,通过经济层面、政治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协同努力,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内在支撑和发展动力,提供合法性支持,是目前我国农村社区进行政治建设的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国家建构与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建构是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现代国家建构是现代性在国家制度体系和国家意识形态上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由传统政治形态向现代政治形态转变的持续性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民族国家建构和民主国家建构两个维度。民族国家的建构需要公民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以实现国家的一体化建设,民主国家的建构则需要公民教育的民主化功能以实现民主观念的传播和公民参与的培育,推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而公民教育的功能取向又往往因现代化进程中各国民族与民主建构特性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语境下,公民身份(citizenship)的观念起源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和罗马帝国。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身份概念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共同体(通常通过地理界限来定义)中一系列社会融合(或排斥)的制度安排。在马歇尔的经典划分中,现代公民身份包括三个不同层面,即民事、政治和社会权利。新近的理论发展已经将文化公民身份纳入了讨论范畴。比较而言,中国语境下的公民身份观念既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又受到本国特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层面结构性要素的高度限制,同时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变迁中受制于更为广大的历史惯性和社会变迁力量。在这一推—拉作用的过程中,中国语境下的特定公民身份概念和具体实践,呈现出与多数西方国家不同的情形。但观念和实践的落差并不意味着当代中国公民身份相关的丰富实践形式缺乏理论关照的价值。相反,这应当成为微观政治和社会研究的生动对象。  相似文献   

10.
行政责任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对政府管理进行民主监督的制度安排。行政责任制度是政府及公务员与社会交往的产物,是政府行政的规则,其本质属于社会政治历史范畴、政治关系范畴和政府规范范畴。探讨行政责任制度的内涵、本质及功能,对政府树立新型行政价值观,塑造廉洁高效政府形象,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华森  鄢英 《南都学坛》2006,26(5):119-12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宗法制的社会结构,以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政治意识形态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专制性、依附性、宗法性和人治性的特征。由于文化的传承性和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和政治行为文明建设的影响是正价值和负价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公民意识”问题思考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人的公民意识淡薄,培养和强化公民意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应忽视的重要问题。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法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公民概念与人民群众是不同的政治概念。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是一定国度的公民关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的总称。公民权是为了确保公民的权利,实现由群众概念到公民概念的转变,由法律规定并予以保障的公民的某种行为;并且通过公民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的主客观统一。  相似文献   

13.
社科学报编辑的政治意识一般是指其在学报编辑活动中对政治领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包括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编辑的政治意识直接关系到其所筛选、把关、构建、传播的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性。学报编辑政治意识的构成有:导向意识是学报编辑政治意识的核心;把关意识是学报编辑政治意识的关键;责任意识是学报编辑政治意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章礼强 《南都学坛》2006,26(1):90-95
民法本位即指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本位就是民法最核心的价值,而民法原则则是民法本位价值取向的外在形式。民法本位的基础包括民法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人性基础等。运用哲学论与实践论的方法及结合民事立法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典体系、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15.
国外公民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年来,公民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已成为各国公民教育的重要课题.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各国都将本国的公民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我国加强公民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分析总结了世界几个主要国家公民教育经验,为新时期中国公民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提出了建立国家介入公民教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公共权力意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共权力意识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政府权力的公益性、公共性原则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自觉意识。公共权力意识对政府政策执行及防止腐败具有积极作用。西方国家公共权力意识是西方政治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公共权力意识教育,对提高党和政府治国理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契约化是私法自治在诉讼法领域的延伸,是民事诉讼法处分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理论发展的基本走势.当前,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传统民事诉讼中强烈的法院职权干预色彩应当弱化.在民事诉讼法修订时,应当遵从契约化的基本思路,以此作为增、修、改一系列具体制度的指导思想.但是,也应当注意诉讼契约化...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及主流意识形态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目前的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全球化条件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我们对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作出了基本的评价。总体来看是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积极,务实进取;对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有着深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政治思想的功利倾向和模糊认识;道德评价和道德实践上的偏差;人生价值观念的实惠化、功利化和短期行为趋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仍很令人担忧等,说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面临着许多难题和困惑,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极为紧迫。  相似文献   

19.
很多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后果抱有乐观态度的学者认为,随着泰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该国市民社会已经崛起,从而能够大大推进民主化进程和政治发展.但本文通过对泰国主要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和政治亚文化的分析,发现该国政治文化与尊崇民主政治的西方公民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异.泰国主要社会阶层很少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责任感.此外,人们也普遍缺乏法律意识.本研究表明,“市民社会”是基于古希腊以来西方社会平等、民主的政治关系提炼出来的概念,难以准确地反映泰国的现实社会和政治发展情形.因此,虽然泰国政治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市民流血抗争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意义上市民社会的崛起;泰国的民主政治仍然缺乏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