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古小说中的“入世”和“出世”/陈辽//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521~26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1995.6 2. 情感与形式——略论《长恨歌》的创作心理/江忠欣//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6.12~15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1995.6 (如有遗漏,请告知。——学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者广泛关注并争论不休的“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论断,是《中国小说史略》汉唐部分的总命题,承载着鲁迅以“演进”为核心的古代小说发展观和他在汉唐小说文体、内容、艺术等方面的“选择”与“定性”原则。“论断”强调的不是唐人才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小说,而是唐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写人”的、重视艺术和审美的文学性小说,进而揭示唐人小说在古代小说史中的重要位置和意义。研究者在理解和讨论这一“论断”时,应当注意其时代学术研究的局限,也应予以学术史层面的“了解之同情”。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是没有正确的历史观的,但这并不否认以往哲学家们的真知灼见,他们在各自所涉及的范围内同样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中国古代哲学向来以“究天人之际”而著称、重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使得中国古代的哲人们对于社会历史问题有较多的阐发。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就完成了以“仁政”为核心的一整套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但在他对社会历史的研究中,同样也包含了许多朴素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小说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小说在日本的传播影响是在汉字和汉文化,包括大量汉文典籍输入日本并对日本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背景下发生的。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小说传入日本和日本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接受情况,提出日本古代小说的“早熟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借助了中国古代叙事艺术的积累和中国古代小说的传入:不同历史阶段陆续传入的中国古代小说,促进了日本古代小说文体的创造更新和艺术上的进步,使日本古代小说的阶段性发展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对应。本文认为,“翻案小说”和“汉文小说”也应该是日本古代小说中不应被忽视的组成部分;日本古代小说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仍然能够坚持和发展自己的民族特色,则是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5.
明代后期文学家冯梦龙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经过加工编撰而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他的小说批评理论主要见于为“三言”所做的三篇序言。在“三言”序言中,冯梦龙归纳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历程,指出了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强调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探讨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并注重小说的教化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小说论稿》一书是程国赋教授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二十余年来学术成果的结集,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了先秦神话、唐五代小说以及明清通俗小说.共收录论文34篇(含附录5篇).该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对卞孝萱先生等人学术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和古代小说研究中运用“文史互证”方法的成功范例;其二,展现出了作者厚重的文献功底与新颖的学术视角,研究成果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其三,从科学的文学史观出发,对中国小说史予以深入梳理与合理建构,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全书研究内容广泛,视角新颖,堪称近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在内容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劝惩教化 ,劝惩教化几乎贯穿整个古代小说的始终。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向来低下 ,正是因为有了“劝惩教化”的保护色 ,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才逐渐有了“小说”的一席之地。历代学人都将中国古代小说的“劝惩教化”归之于儒 ,其实 ,“劝惩教化”并非儒教所专有。在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有大量佛、道“劝惩教化”的例子。古代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能得以确立并逐渐得到提高 ,这不仅是儒教“劝惩教化”所发挥的作用 ,还充分体现了佛、道“劝惩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在拙稿《西南中国纳西族的农耕民性与游牧民性》中提出“纳西族虽然深受北方南下游牧民的影响,但构成民族母体的当是土著农耕民”的假说。此外,在《从创世神话看纳西族游牧民性与农耕民性》中还提出“纳西族的神话里暗示了游牧民和农耕民的交融”的观点。 就我的这一观点,和发源先生在其论文《纳西族族源及其与羌人的关系——兼评诹访哲郎的土著农耕民主体说》中,林向萧先生亦在论文《纳西族族源新说三疑——与诹访先生商榷》中提出疑议。二位先生长年从事东巴文化研究,所论述的内容极富启迪性,让我获得许多新的知识和刺激,对两位先生的重要赐教深感谢意。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他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论述中以及在他的杂文中,反复地论述了一个文艺创作中的重要的美学原则,概括起来,就是“美恶并举”、“美丑泯灭”。在一九二四年,他在西安作了题为《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的演讲,对于《红楼梦》说了如下的话:“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古代“小说”概念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情况。提出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学术的分类,而不是一种文学的体裁。由古代概念完全转化为现代概念,是在清末完成的。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多歧,造成了古代对“小说”判定混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最近,日本东京国立学艺大学汉文学教授高桥稔先生在他的新著《中国说话文学之诞生》一书中,就中国小说的起源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读来很受启发,摘述如下。日语中的“说话”即现代汉语中的“传说”、“民间故事”,“说话文学”就是“传说文学”或“民间故事文学”之意。作者认为,民间产生的故事、传说由口传相承发展到形成文字,并单独被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记录下来,就产生了最初的小说。但是作者尽量避免使用“小说”一词,他认为“小说”一词在古汉语中意义几经转变,容易误解,在讨论研究古小  相似文献   

12.
“世纪末情结”与学术自觉追求的交互为用,催生上个世纪末相当一批意在学术回顾与前瞻的研讨和论著.从外部环境来看,21世纪头十年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甚至整个人文社科研究的黄金十年.从《明清小说研究》所发论文来看,2001-2011年间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出现一系列可喜进展,当年学术回顾中的一些针砭发挥了一定作用.为进一步扩展古代小说研究视野,提升古代小说研究的科学品格和当代价值,今后应在古代小说与诗词文等抒情文学、古代小说与现当代小说之关系等两个方向作更为深广的开掘.  相似文献   

13.
由鲁迅先生拟定而为现当代学术界一致认同的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志人小说”,究其实质不能算作小说,因为无论以古代还是现代的文体标准衡量,此一文体类型都不具备完整的小说特征,而应属笔记野史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小说,无论文言体小说或是白话文小说,对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甚至欧洲都有广泛的影响。 日本:有关三国的书籍、影视戏剧、商品异彩纷呈 在日本,有专门的“中国学会”、“东方学会”,研究中国的文、史、哲,还有“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会”,已出6期刊物,“中国近代小说(1840—1919)研究会”也出刊物。这些学会、研究会对“三国”论文的发表特别注重,日本自1689年出现翻译“三国”,至今已出20多种版本,日本在研究“三国”的版本方面比中国还要发达。日本的“三国热”不仅是热,而且形成了热潮。《三国演义》在日本称为《三国志》,他们把研究从学术  相似文献   

15.
宁可先生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涉及农民政权、皇权主义、农民战争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等重要问题。农民阶级地位、历史地位和思想意识两重性与局限性的理论,是宁可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农民和农民战争的核心理论和立论出发点。该理论辩证地分析了中国农民和农民战争的丰富历史内涵及特征,不是一味地强调农民的革命性和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宁可先生提出的这一理论富有启发性,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以及至关哲学史研究发展方向某些方法论原则,中国哲学界经过多年耕耘和开拓,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但时下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最近,我阅读了一些学术专著和论文,对诸种学术观点作了粗略的比较。下面是读书后的一点感想。  相似文献   

17.
台湾学者陈益源先生的新著《元明中篇传奇小说研究》是一部着人先鞭、开拓创新之作,扩展了我国古代小说研究之领域;但在古代小说的研究中,如能在注重文本研究的同时,强调推究作者和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对于把握小说的总体成就,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法,是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单独学科。我国本是一个文明古国,语文教学实践也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如: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学思结合”原则,《礼记·学记》中的“教学相长”原则,韩愈的“学必有师”、“文以载道”原则等,至今仍被教学法学科所推重。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掺合在经、史、哲中,从十九世纪起才开始当成一门专门学科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艺术的发展中,文化的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深味而复杂的问题。然而,就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要全面细致析述这一问题,殊属不易。本文仅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演化(主要是从唐传奇到“三言”“二拍”)作一个总体和概括性的评述,以揭示文化作为一种潜在力量在小说创作和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文围绕古代小说《九云记》的“国籍”问题之争,即这部小说是中国小说,还是朝鲜小说的问题,以发人深思的材料,证明了: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文学交流,从来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