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处所"这一介宾短语是汉语句法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格式,是表状语性处所范畴的一种语法形式。本文选择施事做主语、受事做宾语的核心句式考察"在+处所"的语义功能表现和关系化的结构框架,发现在不同的语义功能限制下会出现介词省略和出现两种情况,而且关系化过程一般不会因为"在+处所"不同的语义功能而发生质的变化,关系小句的类型多是空缺型和代词保留型。  相似文献   

2.
[VN]N的指称、语素n和语素v的语义关系可以用“格”来表示。语素n与语素v的语义关系有四种:受事格、施事格、处所格和时间格.而[VN]。的指称与语素v的语义关系可以归为四种格:工具格、处所格、施事格和受事格。语素v和语素n能产性较高的语义关系结构是及物谓语和受事。  相似文献   

3.
动结式中补语的语义歧指现象主要包括补语语义既可以指向施事也可以指向受事、补语语义既可以指向受事也可以指向工具、补语语义指向受事既可以表示结果的实现也可以表示结果的偏离等三种情况.动结式中补语语义歧指现象与动词的自主性等多方面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4.
置放句式为三价句式,包括施事、受事和处所三个论元成分;与置放事件相关的动词主要是置放动词,也包括非置放动词;置放句式中的施事具有自主性、使动性,处所具有具体性、空间性,受事具有受动性、位移性和自立性;置放句式具有意愿性或自主性特征,句式中的动词都是自主动词;受事论元和处所论元可以有多个句位,可形成多种置放句式。  相似文献   

5.
受事话题句是能够反映汉语特点的一种重要句式。通过对先秦至清代32部口语性较强的文献的穷尽考察,描写了带范围副词状语类受事话题句句法特征和历史演变轨迹。此类受事话题句的形成主要与受事论元的语义特征及其所负载的信息的性质、全量副词的语义指向等因素密切相关。此类受事话题句具有凸显语义量大小的特定功能。  相似文献   

6.
形容词作定语时修饰主语或宾语,在句法上与其中心语构成直接成分;形容词作状语时修饰谓语,在句法上与谓语构成直接成分.但在语义平面上,定语形容词的语义不仅指向其中心语,还指向句内的其它成分或句外成分;状语形容词的语义不仅指向谓语,还指向句子中的主语、宾语等体词性成分,形成了一种句法与语义相悖的结构.作定语和状语的同一形容词虽语义指向相同,但所表达的主观意义不同,修饰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的不同是人类认知模式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方式状语可以变换成定语。这一变换的语义根源是方式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句子中的施事或受事。但这种变换要受到语义、结构和表达上的制约。方式状语变换成定语后。在语义特征等方面表现出一系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指宾状语句是一种形式与意义不完全对应的扭曲现象,是典型的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错配的现象。在指宾状语句中,状语位置的状态形容词在语义上指向句中宾语。本文用事件句法学理论,在事件语义和句法结构相互映射的基础上,以Rothstein的谓语理论(predication theory)为框架,对指宾状语句进行事件语义学分析和语义推衍,以期从事件语义结构的角度审视指宾状语句的句法条件,考察事件结构是如何体现在指宾状语句句法特点之中的。  相似文献   

9.
A式“处所+V+受事”←→B式“受事+V+处所”是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一个语义小类。要想实现句法可逆,其中的处所格在语义上必须表示位移“终点”并能成为合格的供用物,其中的V必须是具有“附着”义的置放动词。另外,添加动态助词后,A式“处所+V着/了+受事”既可以看作是供用句,也可以看作是存现句。  相似文献   

10.
方式范畴是重要的语义范畴,方式范畴主要的句法表现就是在句中作状语。根据动作的主体对方式成分控制度的不同,运用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相互验证的研究方法,把方式状语分为可控方式状语和非可控方式状语,可控方式状语又分为自主方式状语和非自主方式状语,得到一个方式状语的立体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上世纪50年代汉语主宾问题大讨论的回顾,借鉴近年来语法研究的新成果,并运用当代语言学的新理论,对汉语的主宾问题作出重新的审视和认识.文章认为:(一)以往学者以施受关系确认主语、宾语,主张施事即主语,受事即宾语的观点,既不符合语言事实,又混淆了句法、语义两个性质不同的层面.(二)一般情况下,施事等主体格占据主语的位置,受事等客体格占据宾语的位置,这是句法位置对语义成分的优先选择,是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的常规配位.在常规配位结构中的主语和宾语,是典型的主语、典型的宾语,典型的主语和宾语都是无标记的.  相似文献   

12.
一、“受事”的界说 1.1 受事同施事一样,属于语义关系范畴中的概念。它一方面是对动词而言的,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事物,离开动词就无所谓受事,另一方面,受事又与施事相对立,实际上两者是在同一个语义范畴中被提出来的一对相对立的既念,两者相互依存(这里的“相互依存”指的是两个概念赖以存在的前提是相同的,不是指在句子中必须同时出现)。 1.2 受事首先应该是名词性的,在这个大前提下,受事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承受了某个动作或事件的后果,它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在某种动作行为导致的事件中它被动地、非自主地存在着。我们可以这佯说,与动词相联系的名词性成分,如果具备了上述特征就是该动词的受事,否则就不是受事。  相似文献   

13.
汉语被动句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也有长短之别,如何处理汉语被动句历来是计算语言学家需要攻克的难题。汉语直接被动句的显著特征是主谓语的受事指向主句主语,传统分析方法使用移位、删除等句法操作分析汉语被动句,否定了被动句的原生成性,也出现了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多模态组合范畴语法 MMCCG 抛弃了移位和删除等句法操作,以表层组合的方式生成各种被动句的句法-语义推演树,避免了传统方法分析被动句时出现的所有问题,并从计算语言学视角证明了被动句的原生成性。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的句法语义关系中,一种是状语同谓词中心语句法与语义相一致的情形;另一种是状语语义指向主语、宾语及状语语义的双指向等情形,这表明状语具有多功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句法平面结合语义确立句法-语义框架Ⅰ"Np1施事+用+Np2工具+把+Np3材料+V+成+了+Np4成事"和Ⅱ"Np1施事+V+了+数量词组+Np2成事"对制作动词进行界定,规定只有可以同时进入两个框架的动词才是严格意义的制作动词。制作动词有着自身独特的句法特点,其所带宾语与典型受事宾语存在深层语义和表层句法上的差异。不同的制作动词或同一制作动词在相关句法格式中有时会呈现出句式转换成立与否的不对称现象,影响因素与动词的语义结构要素和语义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意念被动句语义条件辨识岳中奇古汉语中,有一种意念被动句与一般主动句一样,其结构形式为“主语一述语动词一宾语”,即“SVO”。但其隐性的语义关系却是“受事一动作一施事/受事”,“S”同“V”的语义关系正好和一般主动句相反。本文从语言结构形式出发而又结合...  相似文献   

17.
"受事 施事 vp"型主谓谓语句的形成和使用受到句法、篇章的制约.在句法上有强调、突出受事主语和强调、突出补语成分的作用.在篇章中,受事主语有衔接连贯、对比和开启下文的作用,衔接连贯的受事主语能够使文气顺畅;对比的受事主语带有话题焦点的性质;开启下文的受事主语可以使主题统一;施事主语有对比强调和开启下文的作用,对比强调的施事主语带有对比焦点的性质;开启下文的施事主语起到主题统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言研究和实践都表明结构与意义是不可分离的。在语义-语法交界面上,名词短语起一定的语义作用,即充当一定句法角色(主语、宾语等)的名词短语担当各种语义角色,如施事、受事和工具等。语义角色是构建句子意义的关键因素。语义角色与句法角色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于"字共出现了183次,其中由介词"于"所组成的介词结构的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灵活多样。在句法功能上,"于"字结构在句子中主要是用作补语,少数用作状语。在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以表示关联对象的为最多,表示处所和范围的次之,而引介动作的受事以及表示时间、被动的比较少。  相似文献   

20.
方式介宾状语是动作行为实施的样式或状态,是其动作行为自身的一种构成因子,它应具有[+外现性]和[+融谓性]两个语义特征;它所出现的"PX+VP"结构当能转换为"显现VP之行为的是X"和"X是VP所采用的态式/样式"两种形式。根据语义功能,方式介宾状语可进一步划分为"行为手段"、"行为载体"、"主体情态"三种类别;不同次类的方式介宾状语,其语义特征、抉择的对象及其语义指向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