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玉:独绝千古的悲秋之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少舟 《江汉论坛》2003,12(11):100-103
历来学界对宋玉为悲秋之祖的论题只有抽象式认同而无实证性阐解,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肯定宋玉首次揭示出中国士人的悲秋情结,开创了文学的悲秋母题,其作为悲秋的文化符号而独绝千古。  相似文献   

2.
五祖拳是福建省最具代表性的武术拳种,是闽南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近年来,五祖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在文化保护及两岸交流合作的背景下,五祖拳文化保护的意义重大。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加强文化内涵及地方特色的整理与发掘、加强相关赛事的开展与品牌培育、推动对台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开发教育教学资源与学校的传承推广、重视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的落实等,是五祖拳保护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尤明慧 《天府新论》2015,(2):118-123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祖"文化意指祖先及其所确立的亲属制度与信仰系统,及相关文化伦理、世界观、祭祀仪式,倾向于强调天地、礼仪、象征和宇宙观。"祖"文化通过土地、姓氏、宗庙、祠堂等一系列公共象征符号及围绕符号展开的祭祀、庆典等仪式活动,形成了特定群体的在地化知识体系和地方感,同时也建立了宇宙、天地与人的互动关系,促成的是自然、社会和个人的相互混融,是超自然关系和超社会力量的集中表征,体现着人类的自我超越性。  相似文献   

4.
汉藏语猴祖神话的谱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猴祖神话是在图腾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神话母题。它分布在汉藏语系18个民族当中,主要凭借血缘上相互关联的特定人群得到传承,从而为文学的历史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组内容丰富的标本。本文从发生学角度对目前所见的45例猴祖神话进行了分类描写,依据相关的语言学资料构拟出五种共同母语形式,经神话学和语言学的比较研究,给出了汉藏语猴祖神话的谱系。在解释这些分类体系的时候,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猴祖神话的不同历史形态与不同民族文化的对应关系,以及其中各思想要素的源流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以述祖为主题进行的创作较为多见,作品记述了这一时期士人追思先祖的心路历程,同时承载了士人感怀时事及所寄托的人生理想,"述祖"主题创作彰显了士人安贫乐道、功成而不居的精神以及三不朽的人生价值理想,其中从阮籍和嵇康二人的述祖诗文作品分析,即向世人展示了名士在缺乏实践人生理想的具体环境中痛苦挣扎,或自认为才能不足,向往悠游闲适的生活,或"非汤武薄周孔",抵触仕进荣华.然而阮籍和嵇康二人其价值理想看似是对祖德祖风的悖反,实际上却是彰显家国天下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他们胸怀济世之志,自任当世之责,循道践义,将中国古代士人为国为家的责任深埋于自身的立身处世中.  相似文献   

6.
《山经》草药地理分布的部族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藏山经>在描述地理山川的同时,详细记载了各山的神奇草药.<五藏山经>草药虽多,分布却不平均,尤其集中在<西山一经>、<西次三经>、<中次一经>、<中次七经>.此四地要么是炎帝部族的发祥地,要么是迁徙地,与炎帝部族的文化渊源很深.<山海经>中有关炎帝后裔的神话,多把人的生命与植物生命相通.炎帝也被尊为神农氏,成为发明农耕、尝百草的祖先神.随着炎帝部族的迁徙,有关草药的知识和观念也流传到各地,从而绘出了<五藏山经>的草药分布图.  相似文献   

7.
怀乡、恋祖情结之于苗族人,是对过去的祭奠,也是对历史的巡礼.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它是可以循环的或是可以重复导演的,民间文艺本身就是在对某种已经完成了的过去的事件的叙述中,积极地参与了现实生活的过程.它在生成过程中依据审美心理、习惯心理定势的规范化和因袭倾向,充分地展示出"过去"、"历史"、"故土"对于精神、情感活动的涵盖能力,证明着它的现存性、具体可感性,以象征性的回归实现自我抚慰.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4,(6):109-113
作为中美文学史上具有突出成就的两位作家,莫言和福克纳尽管有着不同的时空背景,但都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抒写着故土神话,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美文学不同时代的旗手。他们的小说创作在展现故乡色彩斑斓历史画卷的同时,传递着浓浓的故土情结,透射出对故乡的"大爱"与"大恨"。这种浓烈的故土抒写情结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既有地域文化积淀的磨砺,也有文坛前辈的点拨,但归根结底是二人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艺术反映。  相似文献   

9.
元代对屈原的文学接受活动在两个向度上展开。元赋的“祖骚”既有明确的理论倡导,更体现在创作实践中,它是对屈原文学成就的肯定;散曲的嘲屈是对屈原处世态度、立身准则的否定,这一倾向的形成既有纵横向历史文化原因,也与文体的内在规定性密不可分,反映了元代特有的审美风尚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华夏神话是中国文艺创作的精神胎记和灵感触媒,是中国幻想类电影“想象力消费”的原型母题和创意基因。中国幻想类电影不同程度地烙上了华夏神话色彩。一方面借助华夏神话中的人象、物象原型符号,以熟悉的传播仪式唤起华夏儿女诸如农耕意识、恋土情结、侠义精神、天人合一观念的集体无意识;另一方面又深耕“通变”之理,响应时代精神号召,带领大众进入“想象力消费”的文化艺术场域,让华夏神话的文化元素获得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哲学思潮的最伟大成就之一就是发现了历史给文化留下的踪迹(trace),尤其是语词的意义变化之后原有的义项留下的踪迹,往往以潜意识的形式影响本族语者的认知和行为.汉字由象形字转化而来.原始的图画从象似性变为索引性和指称性,外延变成了内涵.作为踪迹发挥作用的具象性从整体上桎梏着中国人的思维.中国文化的观念模型完全集中在三个关键的汉字"易"、"仁"、"祖"的意义之内.外延封闭内涵进一步加强了踪迹塑造中国人的人格、性格、品格的潜意识效应.  相似文献   

12.
鲁克兵 《船山学刊》2011,(4):131-135
本文在承认杜甫对南宗禅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否定了部分学者认为“双峰寺”与“七祖禅”不宜定论的观点。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双峰寺”在潭州、“七祖”是南岳怀让之说,是由于地理误解并由此产生过多联想所致。通过对杜诗的具体分析,重申“双峰寺”在蕲州,“七祖”为普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同其他上古神话一样,西王母神话一直被封存在古代典籍之中。复活西王母神话,一方面需借助现代传媒,使西王母神话转化为其他体裁样式的神话叙事;另一方面,可以以西王母神话为标签,制造出符合现代人心理需求的文化产品,使西王母神话进入市场。西王母神话的思想内核与当代人们基本的生活追求相契合,仍具有流传的肥沃土壤,这对发掘和弘扬西王母神话这一文化遗留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由宝鸡炎帝研究会编辑、编写《炎帝与民族复兴》论文集和《宝鸡历史文化》,近日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和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炎帝与民族复兴》共收论文近50篇,约50万字,是从2005年在宝鸡召开的“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所收论文中精选编辑而成。所收论文多为我国历史、考古界著名专家撰写,为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且为首次刊发。所收论文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文献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多层面、多角度的对炎帝与宝鸡、炎帝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姜炎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姜炎文化与中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1月20日,"焦汉先生《我与名人》首发式"在市行政中心召开。宝鸡炎帝研究会、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及有关单位近70人参加了首发式。首发式上6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宝鸡炎帝研究会顾问李均、陈同钢发表了讲话。宝鸡炎帝研究会会长霍彦儒主持首发式。焦汉是宝鸡炎帝研究会会员,年逾七旬,笔耕不辍,执著于文化,钟情于传播,他编著出版的《我与名人》记述了上世纪80年代他与文怀沙、常香玉、吴桂贤、范曾四位文化名人结识、交往的  相似文献   

16.
华夏姓氏滥觞于远古神话时代,其主要源头是神话中的"始祖赐姓"与"图腾为姓",中国第一古姓"风"就是图腾崇拜的结果.神话时代的"姓"与"氏"是一种血缘与地缘的标志,"同姓不婚"是姓氏的最基本功能.随着炎帝黄帝及其后裔的繁衍壮大,中华姓氏不断衍生,姓氏文化趋于丰富.当今华夏姓氏前100大姓其祖姓都出自神话时代的古姓,神话帝王及其后裔为当今华夏子孙的血缘祖先.<山海经>为我们提供了华夏古姓的史前资料.  相似文献   

17.
依据屈原《远游》的炎神描述,并对诸多历史文献、出土文物及古越语等方面的考察研究表明:炎神是神,炎帝是人,屈原笔下的炎神是左丘明笔下炎帝所崇拜的神灵。神农炎帝是一个漫长的时代,姬黄和姜炎都是神农时代之末从炎帝氏族中成长起来的人物。稻作文化及长江文明肇始于南方,迄今已有一万余年,并在八千至六千年前向中原传播。  相似文献   

18.
"闽祖光州固始"之说,首见于宋高宗绍兴九年秋,郑樵为莆田《荥阳郑氏家谱》写的序。至今所见郑樵"荥阳郑氏家谱序"三个版本《家谱后序》《荥阳家谱前序》和《荥阳郑氏家谱序》的发现与流传中,先后呈现出对"光州固始"不同的记忆形态及多元意涵。从闽籍学人对郑樵"荥阳郑氏家谱序"三个版本的收录、引用、选择与解释中发现,"闽祖光州固始"是郑樵的预设;"闽祖光州固始"之闽人,实指当时的漳州人和泉州人,今天的闽南人;闽(南)人记忆中的"光州固始",不仅有"永嘉之固始"与"光启之固始"之别、泉州人与漳州人不同的"光州固始"情结,而且还存在精英与民间的双向建构。古今闽籍学人对"光州固始"的记忆与诠释,均属文化理念建构,"光州固始"现象为中华文化认同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人文初祖炎帝,生活在我国远古农耕文化时期,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炎帝发明农业,首创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立国奠定了基础,他的英明和伟绩,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崇拜。夏商以来,已有祭奠农神,祈求五谷丰登的典礼。春秋时,秦灵公于陈仓北的吴山之阳“作下?,祭炎帝”。唐代立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庙于国都,祀属中祀。后世历代封建王朝在京都,乃至州县都设“先农坛”,皇帝乃至州县官亲祭“先农”,祈谷藉田、劝课农桑,且成为祭制。宝鸡是炎帝故里,天台山有纪念这位“华宗汉祖”的“神农骨台”、寝殿等遗迹。历史上,宝鸡境内的府、州、县均有供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人物称谓习俗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少舟 《江汉论坛》2004,(2):130-133
本文从“归宗认祖的寻根情结”、“崇官抑民的等级观念”、“重人轻己的自谦品性”、“贵生贱养的生命意识”这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人物称谓习俗进行文化透视。这种文化透视,既可有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亦有利于促进我们今天新的先进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