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物价上涨为主要特征的通货膨胀,很容易给人们造成这么一种假象:用冻结物价的办法来整治通货膨胀,也许是最有效的办法.于是,处在经济改革关键环节的价格改革,往往被推到整治通货膨胀的对立面,而陷入停滞的僵局.然而,对我国通货膨胀发生原因的深层分析,却不可置否地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我国价格体系与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合理,恰恰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没有价格体系与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就不可能最终整治通货膨胀. 先看价格体系对通货膨胀的作用力.我国现行价格体系的种种弊端,都以或大或小的作用力,抑制供给,刺激需求,从而引发需求推动型通货膨胀.农副产品价格偏低,尤其是具  相似文献   

2.
综观社会主义各国经济改革的实践,人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价格改革是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不改革价格体系,其它结构性改革就很难奏效。然而,价格有强烈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内容,相对价格的每一重大变化,必然会影响居民收入的分配,并常常伴随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大幅度增长。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反过来又会对增加工资带来极大的压力。如此循环往复,会使隐蔽性通货膨胀转化为公开性通货膨胀。所以,价格改革对于经济改革既是必不可少的,实行起来又是难度较大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进行的价格改革,是一项改革的系统工程.它寓于我国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之中,与各方面、各领域的改革,与宏观,微观的改革息息相关,互相挈肘又互相促进.因而任何就价格改革论价格改革的思路,或企图绕开价格改革而进行其它方面、其它领域改革的思路,只能是某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基于这种认识,分析目前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总态势,我们认为,要顺利推进价格改革系统工程,必须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前提,实行价格体制改革、企业产权改革和宏观调控体制改革"三管齐下",价格改革分小步、中步.大步"三步出台".这也就是价格改革系统工程的"三·三"制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争鸣性论文。介绍了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理论和对策、宏观调控这个基本模型(方程)的经济涵义以及市场经济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针对我国的现实,论证了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三个观点:我国的宏观经济失衡基本上是结构失衡,而不是总量失衡;我国的通货膨胀属于国家有计划主动调高某些商品的价格的成本推进型通胀,而不是改革开放前总需求过多造成的需求拉上型通胀;1988年我国的价格改革“闯关”,决不是决策“失误”,而是必要的、及时的、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路程,现在已进入关键时期。其关键就在于,改革正徘徊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人们都在关心。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价格改革。东欧一些国家由于价格问题而使改革受挫,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而在中国,目前正处于通货膨胀时期,如何改革价格?理论界议论纷纭。本文试图对此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十年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水平过渡。近几年来,物价上涨,令人瞩目,物价问题成为经济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我作为一个经济工作者,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及其所产生的效应谈点个人浅薄认识。一、通货膨胀的根源——供求总量矛盾所致在我国当前经济条件下,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价格改革时期,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是难以避免的。但这不等于我们对通货膨胀不加分析、评价和控制。什么是通货  相似文献   

7.
本文要探讨的隐蔽的通货膨胀,是相对于公开的通货膨胀而言的。公开的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过多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如果超量的货币发行没有在正式的物价指数中反映出来,则为隐蔽的通货膨胀。隐蔽的通货膨胀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的特有现象,也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中通货膨胀的一个难点,在当前的价格改革中,如果说公开的通货膨胀是险滩,那么隐蔽的通货膨胀则是暗礁。因此,根治通货膨胀,推进价格改革,决不可忽视隐蔽的通货膨胀的存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引起了世界的注目.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货膨胀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一、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状况.结构性价格调整存在短期的通货膨胀痛苦.价格管制虽然能维持经济的暂时平衡,支撑社会再生产在低水平上的运作,但这种运作只是将矛盾后移,强制性地将显性通货膨胀推向隐形通货膨胀的轨道,并以价格的强制管理和大量的价格补贴来维持社会的暂时安定,从而牺牲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国民经济的真正繁荣昌盛.从1992年下半年起,国家加大价格改革力度,大范围地放开物价,涉及到粮油、钢材、煤炭等基础产品及一些重要生产资料和服务收费价格.放开粮油价格、取消财政补贴,带动了各类副食品价格上涨,以及建材等物资价格放开后大幅度持续上涨,对物价总水平影响巨大.金融秩序混乱.近几年,由于多种非银行信用的发展,增加了社会信用总量和货币供给量.社会信用的增长不仅不能相应减少对银行贷款的需求,相反,因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还要求银行增加流动资金供给以与之相配套,因此带来了银行和社会信用双扩张.还因为资金供给改革相对滞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从中  相似文献   

9.
自去年以来,通货膨胀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不少的专家学者,对我国最近一次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治理措施等,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见解。但在讨论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分歧。特别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根本措施,看法很不一致,有必要再作进一步的讨论。(一)有人认为,治理通货膨胀,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就必须压缩总需求,实现总供求平衡。也有人认为,治理通货膨胀,应是抑制总需求和增加总供给并举。我认为,治理通货膨胀需要抑制总需求,在一定的时侯也要增大总供给,但它们都不是根本性的措施。根本性的措施应是全民企业的产权改革。治理通货膨胀的工作要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货币出笼量不再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取向改革过程中,价格改革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我国价格改革是在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经济环境客观上偏紧,市场发育不成熟,社会承受能力较弱等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容易诱发通货膨胀,物价大幅度上升,以至超过社会承受能力,出现不安定的因素,使价格改革被迫停止等等.但是,我国的价格改革又是在经济增长,人民安居乐业,绝大多数人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条件下进行的,只要胆子大,步子稳,措施得力,价格改革道路上出现的险情完全可以消除,最终使价格改革走向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价格改革经历了以调为主和以放为主两个阶段。从理论上说,这种改革思路和做法是符合逻辑的,因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价格体制应该向自由市场价格为主体的模式转变。但是,改革的实践远比理论上的设想要复杂,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以及主要由此而引起的物价大幅度上涨,困扰着改革的进程。1978—1987年,国民收入增长2倍多,而同期货币发行量增长了近7倍,全国零售物价和职工生活费用价格累计上涨45.7%和56.2%。1979~1984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升16.9%,除1980年6%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货币供给、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货币供给压力还有一个新的流向:以金融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货币供给流向的这种变化使得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稳定对应关系转变为货币供给、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分段检验我国货币供给、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2005年股市改革与扩容之后,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供给起到了明显的分流作用,这种作用影响了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稳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1993年以来,随着市场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由温和型向恶性型发展,这个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能否有效地抑止通货膨胀直接关系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试图对通货膨胀现象作些理论分析,并提出遏制通货膨胀的若干对策思路.一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告诉我们,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当流通货币量超过可供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总和时,势必导致商品价格水平上涨,流通中的货币贬值,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这就是说,通货膨胀包括互有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纸币发行过多,这是产生通货膨胀的起因;二是通货贬值,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纸币这一价值符号代表的金量减少了,这是实质;三是物价上涨,这是通货膨胀的标志.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理论界有成本推动说,体制转轨说、结构说,还有价格改革说等等.笔者认为,从总体上说,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失衡.总需求的存量和增量都大于总供给,这样在需求拉动下,扩大的货币流通量超过了商品可供量.结果价格上涨,由此引发了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投资需求,一是消费需求.社会总需求膨胀既可表现为投资需求膨胀,也可表现为消费需求膨胀,还可表现为两者同时膨胀.改?  相似文献   

14.
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价格改革且又迫在眉睫。然而一个危险的因素时而潜伏、时而直接地威胁着价格改革,使决策者不得不推迟价格改革战役的发起时间。这个影响价格体系改革的危险因素就是通货膨胀,不排除这个因素,价格改革是很难成功的。不论是先改农副产品价格,还是先改工业初级原料的价格,都不能不触及到这个因素。因此,制约通货膨胀的发生,是价格改革的前提,是准备战。这场准备战要由金融改革先行来完成,首先筑起一道大坝,对付通货膨胀,核心是防止消费品价格膨胀。形成消费品购买力现实的和潜在的(100亿元储蓄存款)两部分,前者是指公众的手持现金,后者是指公众的储蓄存款。我建议用稳定法和抑平法,来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能不能有效地扼制通货膨胀,关系到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抑制通货膨胀有三个最基本的目的,一、是稳定人民的生活,二是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三是稳定经济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任何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都必须与这三大目标相一致.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年扩张性的宏观政策的产物,是新旧体制摩擦的结果.要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必须保证双紧政策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价格问题应注意价格扭曲和通货膨胀两个不同的概念 研究价格改革问题,应首先分清两个基本概念:一是价格相对结构,即各种商品、劳务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相对价格结构不合理又称为价格扭曲,如我国存在的工农产品剪刀差。二是价格总和的绝对水平,即一个时期的价格总水平与另一个时期的差距,一般以消费物价总水平衡量。价格总水平提高使通货贬值,通货过多又会导致价格总水平提高。消费物价总水平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价格扭曲可以诱发通货膨胀。典型的例子是,70年代中期世界油价和粮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在全球的蔓延,通货膨胀也可以导致价格扭曲。如,拉美一些国家的恶性通货膨胀使非贸易部门价格大大高于贸易部门价格。这两种情况在我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17.
1992年以后,中央计划价格逐步被市场价格所代替,在这个过程中,改革以前所形成的压抑型通货膨胀转化为公开的通货膨胀.随着通货膨胀的公开化,通货膨胀压力就会越来越弱,价格会越来越接近市场价格,进而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也表现为显著.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潜在产出来控制通货膨胀.导致潜在产出具有上升趋势的因素主要有技术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投入的增长.当然,过度依赖要素投入来刺激经济增长,会导致价格指数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上升,产生通货膨胀压力.因此,依赖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潜在产出,能较好地抑制通货膨胀,真正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与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开始进行包括价格管理体制在内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总的来说,价格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自从一九八四年的第四季度开始,由于我们缺乏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宏观控制的经验,我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进而透发和加剧了企业不合理定价行为的频繁发生;而企业  相似文献   

19.
一、十年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的几个阶段通货膨胀在我国不是近十年才出现.建国初期的物价飞涨和六十年代初的"财政经济困难"都是通货膨胀.但当时在理论上不承认,叫作"票子多发了一点".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物价平稳状态再度被打破,先后出现了1980、1985、1988年三次物价上涨高峰,理论界围绕这三次物价上涨,对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1979至1983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解决农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欠账太多的问题,大幅度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连续提高了职工工资,但基建规模却没压下来,出现了国民收入超分配.1979、1980两年,财政赤字分别为170亿元和127.5亿元;货币净投放分别为85.7亿元和78.5  相似文献   

20.
通货膨胀.一般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现象。在不实行价格管制和需求管制经济中.通货膨胀表现为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都比较容易出现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密切相关。一是因为这个时期投资需求旺盛.对生产资料需求增加.引起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二是因为这个时期就业充分.收入增加.对前景预期乐观而导致消费需求也比较旺盛.容易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当然.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