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9,(1):121-132
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依然是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精准脱贫扶贫的路径之一。理论上,城市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端。然而城市是否具备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承载力?论文选取10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承载、资源承载、财政保障能力和城市未来发展潜力四个层面构建城市承载力测算体系;从生产要素、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五个维度构建衡量城乡融合度指标体系,运用RAGA-PPC(加速遗传算法—投影寻踪)模型对二者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保障能力以及城市未来发展潜力对城市承载力有较强的制约作用,承载力较高的城市多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或者省会城市;经济融合和公共服务融合是影响城乡融合水平的主要因素,其区域特征表现为东部沿海城市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为精准施策,以城市承载力评价值0.5、城乡融合绩效综合评价值2.7为坐标原点,建立虚拟战略坐标,将城乡融合发展的城市进行类型划分为:示范型城市、潜力型城市、更新型城市、特别关注型城市。针对不同类型城市城乡融合的区域态势,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诉求,因城施策的政策着力点为:示范型城市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真正实现城乡共建共兴共享;潜力型城市通过城"拉"乡"强"双向发力,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更新型城市以城市功能重新定位为着力点,培育城乡融合发展新动能;特别关注型城市以制度创新提高城乡融合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心城市粮食安全系统包括粮源子系统、消费子系统、产业子系统、监测执法子系统、目标子系统、应急子系统等子系统.中心城市粮食安全系统主要由粮食储备、粮食供应、粮食波动与粮食生产、粮食需求、粮食调控描述.中心城市粮食安全水平主要取决于该中心城市粮食产业发展政策、居民消费水平、粮食安全应急机制、质检执法网络状况等粮食安全的内在环境,粮食产业发展政策对中心城市粮食安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我国粮食主产区综合利益补偿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实施的"普惠性"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不仅越来越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粮食主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有补偿机制的根本缺陷在于忽略了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土地发展权。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我们应兼顾粮食安全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协同作用,筑牢粮食主产区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建立粮食补贴"双挂钩"制度,加大适度规模粮食生产补贴力度,以土地发展权为政策工具对粮食主产区实施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的"综合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是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其重要地位和示范作用更加明显,同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也更加突出,改革任务更重、挑战更大,应从政府扶持、粮油生产、农产品流通和加工转化等方面推进改革,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角度,构建了包括人口、环境、资源、经济、交通、科教、医疗卫生多方面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并利用熵权法对5个类别16座中心城市进行综合承载力测度,引入障碍度模型,对阻碍承载力提升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中心城市承载力总体上处于中下水平,其中A类城市承载力水平最高,C类城市承载力水平最低;在动态变化上,大多数城市的承载力变化呈相对稳定甚至是下降趋势;安徽省大部分城市均为可载状态,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提升空间;科教、医疗卫生和经济方面发展滞后是制约安徽省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应重视科学教育,提升医疗水平,助力经济发展,以达到提升综合承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粮食核心区建设是国家针对全球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和国家粮食战略安全问题进行的战略规划。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对于保障区域粮食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农地制度变迁和粮食核心区建设紧密相关,粮食核心区建设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增强土地大范围、跨行业流转,充分盘活土地要素资源。本文分析了粮食核心区建设和农地制度安排的基本关系,并在对核心区农户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土地流转及土地制度变迁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7.
当前,梧玉贵区域一体化发展面临区域经济总体规模不大、区域结构松散、区域承载力不高、外部竞争激烈等问题。对此,梧玉贵地区应利用好政策和区位等机遇和优势,定位于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推进桂粤深度合作的先行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创新区,以统筹交通设施为基础,以产业合作为纽带,以城镇化建设为路径,以区域合作机制为平台,加快区域一体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当前,影响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减缓、务农收入不高和城乡差距过大.基于科学发展观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关键是根据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目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关键是选准突破点。崂山区在实践中综合分析客观现实、发展机遇及后发优势,确立并扎实推进了打造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国际旅游度假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三个功能区”的定位,科学谋划、强化措施、周密运作,探索出了一条以功能区建设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10.
段秀芳  徐传昂 《新疆社会科学》2022,(6):73-86+177-178
新疆作为我国重点沿边开放省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我国整体对外开放战略和未来经济和贸易高质量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科学评价新疆沿边开放30年综合绩效,对未来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信息贡献率筛选法筛选出新疆沿边开放相关指标,通过熵值法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资源环境和区域协调五个维度对新疆沿边开放30年的绩效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新疆沿边开放综合绩效呈“两阶段”上升特征,沿边开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绩效水平持续快速上升且远远高于低位徘徊的南北疆区域协调绩效和资源环境绩效。要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重大机遇,借助援疆支持,加快以南疆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外经贸发展,加大教育科技合作和文旅结合的跨境旅游,提升资源产业链和绿色发展,夯实沿边开放的产业基础,提升新疆沿边开放各维度绩效和综合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三农”问题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要坚决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注重“城乡一元化”发展的制度建设。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文化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科教兴农”与“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经济发展对增加内需、加速城镇化进程和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当前小城镇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小城镇经济发展应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要素的吸纳力、促进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促进小城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命题的提出,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继续深化的重要一环,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积极应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需要,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客观要求。科学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需要一个整体性视角,即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关于理念、方法、过程和结果"四维一体"的整体性概念。它致力于回答"以何种理念推动城镇化转型""新时代的城乡应如何发展""新时代城乡融合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新时代实现怎样的城乡发展格局"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在其实践过程中必须体现乡村振兴的发展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乡相融共生的发展格局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城乡协调的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具中国特色的城乡协调发展动力机制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重新确立、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及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城镇化化经历了缓慢发展与快速增长两个阶段,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整体上仍较为落后,其主要问题在于城镇化进程滞后、质量不高、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矛盾凸显、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所以新型城镇化是河北省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加快新型“四化”发展;强化产业支撑,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形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式发展;提高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弥补公共服务短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地区应依据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区域合作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发展模式。重庆和四川适合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陕西、甘肃和宁夏适合以城带乡与城乡网络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青海和新疆适合“多级中心,梯次辐射”的以城带乡模式;贵州和云南适合中等城市优先发展的模式;西藏适合“强源固点、发展轴线”的点轴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教育均衡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波 《齐鲁学刊》2005,(4):119-1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造成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要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其基本策略是通过更新观念,摆脱“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思维的束缚;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非正规教育,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结构多元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建立新型城乡关系。从统筹城乡土地市场着手,分析了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冠生 《齐鲁学刊》2006,(2):157-160
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水平出现了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乡村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可以有多种选择方案,比较好的选择方案是通过城乡经济互动的办法加快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互动是从根本上保障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引起广泛关注,但在社会管理方面还滞后于经济发展。以“社会质量理论”为视角,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融入和社会赋权四个条件性因素对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社会管理质量进行检验。下一步,应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经济保障体系、加强基层政府和农村非政府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城乡统筹的社会制度供给能力和通过赋权方式促进社会参与和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