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刘水平 《学术研究》2007,(9):125-128
文化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促成了后现代文化消费主体的形成,各种媒介文化形式的竞争使过去那种以"作者"为中心的文化生产模式让位于以"受众"为中心的文化生产模式。受众成了当今文化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同时,在现代性话语的论争当中,被动的受众观逐步让位于主动的受众观。而当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新的文化传播模式则直接导致了旧受众的解体和新主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老子哲学固然有来自中原礼乐文化“礼崩乐败”后出现的天道自然宇宙论和以道自任的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因素,但就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看,楚巫文化传统在老子哲学里面占据重要的位置。无论就思考路径,还是概念符号的表达,老子哲学都脱不了楚巫文化的影响。老子的“道”包含着对楚巫文化与宗周礼乐文化的双重否定,他对道德真实内蕴、宇宙精神的追求,对淳朴和谐社会的向往,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显露出与先秦诸子全然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建党进程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推动红色文化的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动承担起红色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运用报刊、书籍、标语、文艺作品等形式,对工人、农民、战士和党员开展广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色文化传播走上了组织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统一的指导思想、严密的组织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民众开展广泛的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工作的理念逐步科学化、现代化,逐步构建"一元主导、多元参与"的传播格局,规定高校思政课的主阵地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文化传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突出主流媒体地位、开发媒体融合功能,推动红色文化传播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开通后,河洛地区不仅成为华夏文化传播中心,而且成为中外文化交汇中心,先进的河洛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不仅传到了西域影响了世界,而且河洛文化在传播的同时也不断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河洛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在创造自己先进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使河洛文化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陈勇 《云梦学刊》2011,32(5):145-147
在对外文化传播当中,要想使国外公众真正认同中国文化,就必须使其深入了解中国的思想文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质和艺术文化层面。因此,必须打造以思想文化为主体,以物质文化和艺术文化为两翼的对外传播体系。同时,国外公众由中国文化引发的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识和评价,归根结底是由中国现代文化决定的。因此,基于中国现代文化缺乏特色、创新乏力的现实,必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建设和传播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地方文化的国际传播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也迎来了新机遇。地方文化"走出去"的单向研究模式有待突破,而"全球本土化"的双向视角有助于探讨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地方文化为建构全球多元文化体系做出了贡献,地方文化的国际传播也为自身带来一次再地方化式的创新发展。在地方文化的传播实践中,逐渐形成以官办机构、社会组织、公众群体为依托的几种主要传播模式。要通过杂合的传播内容、多样化的传播主体以及多模态的传播形式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老子的哲学视界还是自然伦理思想的构建方式,老子的言说都彰显了独特的整体论的文化哲学思维。老子的自然伦理思想是理性反思的结果,渗透进了老子对于自然界恒常事态的理性直觉。正是老子涵括世界万物存在境况的理性观照,造就了他纵贯个体心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的(大)文化的整体论的生态主义思想。老子式的文化理性的伦理思想是一种整体的、全面的、彻底的文化自觉。老子的世界是人与自然之间无缝隙、无隔阂的一体建构的文化世界,是一个凸现人文关怀和生态情怀的文化本体的世界状态图式。老子自然伦理思想的文化哲学旨趣在于他对万物和谐的追寻。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文化世界是人与自然一体建构的,是一个文化本体的世界状态图式,加之"道"与"德"的一体建构,其理性的文化性是不言而喻的。老子合二而一的文化理性决定了其"自然"辩证法是"文化理性的"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包容的和关于修为的实践—伦理辩证思想,构成了老子关于遵循"自然"之理的、"文化理性的"实践—伦理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9.
陆强 《晋阳学刊》2014,(1):3-10
《老子》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奇书,它以区区的5千多字开创了一个学派,成就了一个教派,乃至影响了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思想。时至今日,在中国文化的系统中我们依旧不能否认,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哲学特质的一部著作。近年来,随着关于《老子》的考古发现的不断涌现,对于《老子》的研究与解读也一再有所突破;而"国学热"的产生,又使得《老子》在民间的影响力大大加强了。那么,对于今天的学者应该如何来看待并研究《老子》,以及通过《老子》这部著作的影响,又能从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魅力呢?为此,我刊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中华教授,请他来谈一谈关于《老子》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0.
魏耀川  陈岚 《南方论刊》2009,(8):96-97,111
本文以当前国内外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出发,以翻译和文化传播的内在关联为主线,通过翻译与文化传播历时性分析,论述了文化传播中翻译的本质、功能、地位以及目前翻译研究的局限性,指出了从翻译视角研究文化传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雷蒙德.威廉斯在考察了阿诺德和利维斯关于"文化"的思想后,另辟蹊径进行"文化"研究,他把文化归纳为理想型、文献式和生活类三种形式。在雷蒙德那里,文化不再单纯是一种文本式的概念,不仅仅反映社会实践,而且使社会实践合法化,使之理想化给与其形而上的支持,文化将逐渐成为对工业资本主义批判的一样武器,它开始对人的能力的整体性、均匀性,创造性和全面发展做出肯定。  相似文献   

12.
对巴文化起源、发展和兴盛的历程考古学分析,发现巴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由西向东播迁的总体趋势。同时,伴随这一过程的还有楚文化在重庆峡江地区的出现,其西渐的态势反映了巴、楚势力的消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巴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13.
豫菜文化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在中国烹饪文化中,豫菜文化是发祥文化,豫莱文化是和中文化,豫菜文化是大众文化,豫菜文化是素食文化,豫菜文化是医食文化。豫菜文化是农业文明背景下形成的文化,应该向工业文明背景下的文化转化,从而实现豫菜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李鹏程 《文史哲》2004,1(2):19-24
大都市的文化建设分为四个大的"文化域",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信息文化。大都市物质文化的重心是物质多样性和物质流动及其载体的运作效率。大都市制度建设有重要意义,信用制度有奠基性,契约论的当代作用和社会保障系统对大都市现代化文明有标志性,中国大都市制度建设在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的起步上是不可或缺的。在大都市建设中,应该注意城市经济符号化和体验化的发展趋势,物质文化与信息文化在城市的当前存在中的相互涵化、转变和一体同构的趋势,以及当代大都市大系统危机的紧迫性。大都市精神文化分为形象、知识、美感和娱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和心理品格。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在传扬红色文化之时,应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本视界,把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为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把打造中国精神和重塑中国梦作为集中指向,构建起一个全景式的红色文化发展坐标系。  相似文献   

16.
李无苑 《北方论丛》2005,(5):127-130
知性文化以人和自然的对立为前提、以人征服自然为目标、以科学理性为人性根据.它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所能做出的文明贡献,也决定了它必将面临的种种危机.为了摆脱危机,我们必须倡导一种与知性文化根本不同的德性文化.德性文化以人对自然的归属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的自主和谐为目标,以综合的理性为人性根据.从知性文化到德性文化的重建之途,自我控制是首要的一步,自我升华是其后必需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的社会价值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益性文化和经营性文化进行界分和辨析的目的是从理论上弄清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从本质上认清国家文化管理职能与文化生产力的关系,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对文化生产力的惧怕和误解,推动国家文化发展和转型。  相似文献   

18.
孙昀  兰天  姜文涛 《学术探索》2012,(11):87-89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通过调查问卷定量分析校园文化的各方面在独立学院中的影响力。数据显示:当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物质文化建设能够最为有效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其次为制度文化,最后为精神文化。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物质文化;规范院系管理制度、完善制度文化;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对策。指出物质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精神是升华,三方面全面协调健康发展才能保证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东高校校园文化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广东11 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卷调查,就当今的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状况和基本走向作一描述,并提出4 点结论,以促进广东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