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双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206-207
小说通常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水浒传》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小说中重点描写了一百零八名英雄人物,作者通过其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人民的生活现状.本文通过对《水浒传》与同期的小说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其人物塑造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作为一部正在搜集整理中的巨型史诗,具有英雄史诗所具有的品格,她的人物,也具有“诗性人物性格”的特征。但是,《格萨尔》至今仍在人民群众中传唱着,在年深日久的流传过程中,自然会衍化、变异、融进许多历史的“溪流”,而使《格萨尔》呈现历史化、社会化的特征,人物性格则开始出现非诗性人物性格的迹象,而有些不傢史诗人物。这是《格萨尔》这部尚未定型的英雄史诗所独具的特色。由于这一特点,而使《格萨尔》人物性格趋于复杂,不再纯粹是毫无个性的一种理想或能力的象  相似文献   

3.
论《格萨尔》史诗的巫术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伟  赵闻彦 《西藏研究》2009,114(2):56-62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人民的大百科全书,其间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文章以宗教为视点,认为<格萨尔>史诗中的巫术是一种原始宗教的文化反映,体现了藏族人民企图征服自然的意志和愿望,史诗的某些故事情节是巫术观点基础上被创造出来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藏族人民在格萨尔这一人物身上寄托了民族的精神和期望.  相似文献   

4.
小说通常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水浒传》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小说中重点描写了一百零八名英雄人物,作者通过其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人民的生活现状。本文通过对《水浒传》与同期的小说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其人物塑造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宗 教和历史研究一样,宗教研究一直是海外藏学研究的重点,过去的一个世纪国外学者对研究藏族社会的宗教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涌现了一批知名学者。这次藏学会有关藏区宗教研究的论文仍然最多。其中,研究教派历史和人物的论文有德国学者GRUSCHKE Andreas的《觉囊巴一个假设消亡的藏传佛教流派衰落的原因、留存情  相似文献   

6.
欧洲的传统文学、音乐、绘画是在基督教的宗教环境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因此,所有的传统艺术门类都无一例外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也都体现着宗教的色彩。《圣经》自身的文学价值也为世人所仰慕,它的创作手法也成为欧洲作家发掘的宝藏。其中萧伯纳对《圣经》中U型叙事法和典故及人物的借用,是非常成功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7.
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结构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壮族的宗教包括原始宗教、原生型民间宗教和外来创生型宗教三个层次,其中原生型民间宗教--麽教和师公教具有代表性.它们的内部结构比较完整,基本具备了宗教的构成元素.与世界各种创生型宗教相比,仅在无地区性和全民性宗教领袖、无绝对权威主神的不同.壮族宗教的特点主要有8个方面,其中多种宗教神灵和谐共处,为国内外少见.  相似文献   

8.
歌剧《弄臣》重唱戏剧性功能及其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洋歌剧中,重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其表现形式、类型、结构和规模丰富多样,起到了展开剧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营造戏剧性高潮的作用.对威尔第歌剧<弄臣>重唱艺术进行探析,进一步论证重唱在歌剧中的戏剧性功能及其审美价值.这对于探知歌剧艺术的全貌和全面了解歌剧艺术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效佩 《回族研究》2007,(4):104-112
世界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被称为"亚伯拉罕宗教",它们在圣贤人物、历史渊源、教义理论以及地理位置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围绕着如何看待耶稣这个宗教历史神秘人物而形成的神学信仰和教义体系,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篇章。三大"一神教"因各自看待耶稣的立场不同而朝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巩固、创新或者构建了各自的神学信仰和教义体系。站在比较宗教学的多元视角上,把它们对耶稣所持的不同立场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不但具有追求宗教间相互理解、和谐共存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全球伦理也有理论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西王阿难达是元朝前期政坛上一位重要人物.为了实现问鼎皇位的政治野心,他不仅充分利用元帝国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政治势力来扩张势力,还积极利用东方的高丽王国势力以及在元的高丽国宗教、贡女、宦官等政治力量来提高自己的影响,为元朝前期与高丽政治交往中备受重视的政治人物.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汉代乐府叙事诗,诗歌中共有30个话轮。话轮转换和话语策略分析可以帮助揭示人物之间权势关系和人物性格。文章通过分析该诗歌中的话轮转换及三位主人公采用的截然不同的话语策略,兰芝的聪慧和反抗精神,仲卿的怯懦和无奈,焦母的专横和霸道,跃然纸上。在中国传统文学评论中,引入现代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客观的量化的论据,可使人物性格更饱满,使文献更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考察了<格萨尔>史诗中人物的文化和宗教意义.在文化现实的层面上,认为<格萨尔>民间传说是藏族民间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蕴含着历史的和神话的内容;在宗教学和心理学的意义上,还认为格萨尔王也是一个原型人物(archetype).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格萨尔人物的功能不仅局限在作为藏族民族英雄的框架中,更重要的是,他契合了藏传佛教历史上高僧大德的教义传播和大乘佛教中的菩萨的理念.虽然格萨尔王是一个藏族特有的民间人物,但他仍具有超越个人和跨文化的原型品质.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汉代乐府叙事诗,诗歌中共有30个话轮。话轮转换和话语策略分析可以帮助揭示人物之间权势关系和人物性格。文章通过分析该诗歌中的话轮转换及三位主人公采用的截然不同的话语策略,兰芝的聪慧和反抗精神,仲卿的怯懦和无奈,焦母的专横和霸道,跃然纸上。在中国传统文学评论中,引入现代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客观的量化的论据,可使人物性格更饱满,使文献更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摄政”官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是由当时社会的各种人物和事物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打开西藏近代史,印入眼帘的是"政教合一制"这个特殊的制度下产生的特殊人物和事物。在这个制度环节中,为产生承担政治和宗教最高权力的人物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基础。达赖喇嘛和摄政的权力正是这个制度的直接产物。达赖喇嘛和摄政一经产生就具有了政治和宗教的最高权威。因为达赖喇嘛和摄政拥有的宗教和政治上的权威,使得他们的权力和世袭的贵族权势形成一种矛盾的复杂关系。其后果是达赖喇嘛很难获得掌权的机会以及摄政为巩固权力的争夺。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广西始终存在三大宗教问题,其中又以政府破除宗教迷信与民间信仰者之间的矛盾为最为尖锐,持续的时间也更长,产生的社会历史影响也更为巨大.同时,由于政府对本土宗教和外来宗教的不同态度,本土宗教受到严重抑制,而外来宗教却得到大规模地发展,但与清末时期比较而言,广西各民族民众与外来的天主教、基督教的矛盾相对没有那么尖锐,在战乱之时,本土士绅和民众还得到教会势力的庇护.此外,传统的民间信仰还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各民族民众发动反抗斗争的有力武器,参与着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也反映了宗教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参阅大量藏文典籍,通过分析和整理藏传佛教各教派高僧大德之颇具影响的学术成果,较全面系统地概述了高僧中部分杰出之梵藏翻译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佛学理论家、藏医药大师和天文历算家的生平事迹,为系统研究藏传佛教宗教人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早在上世纪50年代,风度翩翩的安士伟已是誉满北京的知名阿洪.安阿洪爱国爱教,平易近人,每次与之接触都备感亲切.在1991年笔者应中国外文出版社之约,着手编著<中国穆斯林著名人物>(阿文版)一书时,曾列了一个介绍50位古今中国穆斯林杰出人物的名单,其中当时健在的共有5位:中国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阿拉伯-伊斯兰历史学家纳忠教授、音乐家李德伦先生、翻译家张秉铎先生和宗教家安士伟阿洪.前三位对被列入此书虽都有所推辞,但经过耐心解释,最后终于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8.
杂散居地区影响民族关系问题是"全方位的",影响该地区民族关系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而宗教是其中比较敏感、较易与其他因素相关连的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分析宗教因素在杂散居地区民族关系问题中的作用或影响,探讨如何发挥宗教在维护杂散居地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的文化交流是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发展的重要渠道.其中,班禅大师躬亲力行,前往内地研讨显密持法修行,弘法宣化,举行法会,筹建蒙藏学院,组织翻译佛教经典,介绍藏传佛教的教理和修习方法,从宗教与国家、宗教与政治的层面来弥合汉藏宗教文化认识上的隔阂.班禅大师在促进双方关系向纵深发展上超越文化层面的承载,赋予文化交流以纠补汉藏关系的社会功用,在认识宗教文化的历史定位和角色问题上给我们新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长沙窑的绘画内容十分丰富,纹饰简洁,绘画题材包含人物、花鸟、山水等,风格独特。本文通过人物绘画的题材来解析其文化价值,结合内容分析法,将人物题材分为童子与仕女、文人墨客、宗教人物以及外族人等。长沙窑的人物绘画审美意识多样,其为了适应文人墨客的主流,也反映了当时的一种大众审美。同时揭示了唐朝在文化融合的同时,也包容性地融合了外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