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画"是《周易》哲学的重要范畴。伏羲以天地之道、自然之法为依据画了"一画",太极的理念就都概括出来了。不是"一画"之外还有其他的"一画",也不需要其他人再设立一个另外含义的"一画"。"一"不是形而下的万有之数,而是形而上的太极之道。石涛把"一画"复杂的哲学原理运用到画论中,将哲学的范畴、辞句、原理转换、仿用、重组为画学的术语、概念、定义,发挥了"后天为用"的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2.
"风景如画"是一个人为生产的概念。它已涉及园艺、绘画、文学、戏剧布景等诸多领域,有一个从概念到艺术实践、现实体验,再到艺术实践的过程。"如画"既受市场经济活动的影响,又是带有政治意味的"如画"运动所致,更是"如画"理论家将其作为"时尚"予以制造,并为其立法的结果。"如画"在理论和实践的拓展充分揭橥了"风景如画"的意识形态本质。  相似文献   

3.
毕摩画是彝族传统绘画之一.本文从艺术文化学、美术学的视角,研究分析了云、贵、川三地彝族毕摩画的产生、发展及其彝族人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间的关系,着重探讨出了四川凉山彝族毕摩画至今还保持着"原生态",而贵州、云南彝族毕摩画正向"现代彝族毕摩画"的形态过度与变迁.  相似文献   

4.
如画式(picturesque style)造园从18世纪开始,在英国历史上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其受过中国园林的启发,也传入欧洲其他国家。在"如画式"造园的发展进程中,发生了诸多的形态变化和理论升华。因此,"如画式"的含义很难一言以蔽之。为更好地理解"如画式",应注重它所涉及的社会环境及其在实践进程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不仅在中国史学研究方面贡献颇著,对中国绘画史领域也有较深涉猎,尤其是在"南画"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之所以关注"南画",一方面是针对近代日本绘画发展政策过分提倡"日本画"而导致文人趣味的"南画"日渐衰落;另一方面也为日本新的收藏趋向提供画学理论支持。而京都学派的研究路数和他自身的史学素养,不仅使内藤湖南精辟地解读了中国古代画学文献,纠正了日本人对中国文人画体系的偏狭理解,更是从史学结构上把握了影响中国绘画变革的制度与文化因素。在当时中日文化界递次批判文人绘画的浪潮中,内藤湖南通过对"南画"历史的研究,积极宣扬这种东方绘画样式和审美趣味,并阐明了它在世界文化中的应有价值。而在学术研究之外,既要看到内藤湖南对西方国家占有东方艺术遗产的警觉与保护意识,亦不能忽视其在阐述"东洋文化中心变化论"观点时,体现了日本人的优势心理。  相似文献   

6.
以儿童形象、生活、健康、教育、游戏等为题材的"婴戏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且融入了大量的社会、文化、卫生医疗信息。宋代是"婴戏画"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有大量"婴戏画"问世。从医学审视的角度,通过"婴戏画"之特殊媒体所表达的重子意识、重视健康及教育等内涵,探讨宋政府为保证儿童健康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法令和儿科疾病防治体系,以及社会力量对儿童的体恤和关心。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自然美学对如画的批评把自然美和艺术的关系问题凸显出来,对这个问题的解答需要对自然美如画的人文根据进行探究。如画的人文根据是:人的"如画之眼"的光学机制及其"镜子式"的再现使得自然生成为美的风景图像;"如画之眼"的文化哲学基础在于我们必须透过艺术的界面来欣赏自然,风景画的"赋形"使自然美必然显得如画;人类文化实践的整体(社会历史实践)构建了自然美如画的审美经验。该文的探讨揭示了艺术在自然美的显现、自然审美中的基础性的赋形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视叙事声画一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电视声画关系的争论,以系统论观点分析引发电视声画关系争论的互斥机制,进而阐述了电视声画关系的实质是互补机制,提出以"声画一体"对电视声画关系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9.
兔子画画儿     
熊很会画画儿,它画的白云,仿佛在飘;它画的鸟儿,仿佛能听到鸟的歌唱;它画的树木,仿佛能看到它们在努力生长……它画得真是太好了!兔子很羡慕,问熊:"你说我能画得像你这么好吗?""能,当然能,只要你愿意画!"熊说。兔子回到家,花了一天时间,画了一幅画儿,送来给熊看。熊打开画卷,说:"画得真不错,只是这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画向现代形态的转化中,许多人以西方绘画及其审美价值取向作为标准,否定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体系,而没有注意到中国画在传统基础上自身新变的事实,表现了对民族艺术的浅见和虚无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一个老者家中挂了一幅画。这幅画是一张白纸,上面画有一滴墨点。客人问:"怎么把墨点挂在墙上?"老者笑答:"这幅画的名字叫快乐,整张白纸写满快乐,墨点  相似文献   

12.
齐夫 《中华魂》2020,(1):47-48
1949年新中国建立,距今已整整70春秋,昔日的孱弱幼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曾经的一张白纸已画满最新最美的图画,过去的"一穷二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长靠什么?原因固然很多,领导正确,制度优越,人民团结,发愤图强,都很重要;还有一条不可或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扬无咎是南宋初期著名墨梅画家、词人、书法家,其词、画、书法尤为人所称,时有"逃禅三绝"之誉。其词清丽婉雅,格调殊工;其画清淡野逸,格高韵深。以《柳梢青》与《四梅图》为代表的词画艺术,真正达到了"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极高境界,并将词、画、书法三者完美地融为一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宋词人刘克庄、周密、陈允平,元代诗人虞集、张雨、柯九思,明人文徵明、文嘉、徐守和、徐贲,清人宋荦、宋韦金,乃至乾隆皇帝等,或题跋、或追和,蔚成词坛画苑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14.
无意中画了一些画,画了一些圈圈,自己觉得还是有些意思,想给它们起个题目,想来想去,冒出了"游·象"这样的词。我似乎很喜欢或者说很向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游"的概念。"游"在中国的文化话语系统中,是一个具有很强精神性的词汇。儒家所谓"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道家的"游心于物之初"(《庄子·田子方》)、"乘物以...  相似文献   

15.
糖是画家     
因为小石头今天又没画好画,被小朋友们嘲笑了。"我为什么画不好画呢?""只要努力会成功的。"哥哥鼓励小石头。"我现在就介绍给你会画画的糖,去看一看?"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6.
找到成就感2007年秋天,耿寻在四川大学读大三,专业是动漫开发和设计。上动漫理论课时,她不想听课,大笔一挥,给自己画了个头像。画完一看,耿寻乐了,那个画上的小妞一副"贱兮兮"的样子,齐刘海黑长发,细胳膊小手,  相似文献   

17.
正从古至今,中外不少著名画家和书法家在涂抹丹青和挥毫题字时,都曾出现过"误笔"。有的"误笔"因作者未曾察觉,而是别人发现的,故一直流传;有的"误笔"因作者事后发现了,故马上又巧妙地"改正"了。现把搜集到的中外著名书画家的"误笔"实录如下,以飨读者。黄荃是五代后蜀的著名画家,虽然他的花卉禽兽画达到了呼之欲出的境界,但宋代苏东坡在《书黄荃画雀》中却说:"黄荃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  相似文献   

18.
“水板”     
曾文鑫 《老友》2010,(9):32-32
小时候,我上学读书,书包内有块"水板",木质的,上面涂刷了光滑的白色油漆。"水板"一面画了大方格,一面画了小方格,大方格用来学写大字,小方格  相似文献   

19.
正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也很矮,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名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此画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此诋毁朝  相似文献   

20.
风景如画既是自然审美经验中的一个常识,又是一个关于美学本身的基本命题,其根本的含义是"美的自然风景看起来像画一样"。如画在视觉特征、观看的文化属性、自然的现象学呈现以及美感中都有其美学理论上的根据。如画作为一个基本的美学命题揭示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一性,这对于自然审美、一元论美学的建构和美的本质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启发性意义;同时,在人类文化史的层面如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